韩 彬
关键词:现代派现代性译介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梳理《无轨列车》《新文艺》和《现代》三种杂志对现代派诗歌和现代派小说的译介,阐释了译介对中国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文学发生和发展的重要作用,现代派文学通过译介作品开始了与世界文学的交流和对话,开始了他们对现代性的追求。
现代派文学是20世纪30年代文学发展的重要一翼,《无轨列车》《新文艺》和《现代》三种杂志对现代派文学的提倡可谓功不可没,其中这三种杂志对西方和日本现代派文学的译介又起了重要的导向作用,正是在这种译介的催生下,中国的现代派文学开始了他们对现代性的追求。
一、现代派诗歌的译介
从对《无轨列车》《新文艺》和《现代》三种杂志的统计来看,它们对诗歌译介的视野是非常宏阔的,几乎包罗了所有现代主义流派,达达主义、未来派、日本新感觉诗派、美国“芝加哥”诗派在此纷纷崭露头角,尤其是意象诗派和象征诗派更成为众家瞩目的焦点。这三种杂志对西方现代派诗歌译介的提倡可谓感性和理性的完美结合,既刊载大量诗的译介,同时也不乏总体性对流派的介绍,而且诗歌的译介后面往往附记对作者的介绍,因为这些译者同时还是诗歌的创作者,都可谓诗歌的行家里手,其介绍往往深中肯綮,对满足一般读者的泛性了解和诗歌创作者的学习模仿都不无裨益。
首先,大量西方意象、象征诗歌的感性译介为现代诗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本。从《无轨列车》到《现代》,西方意象、象征诗歌一直是译介栏目的重头戏,大量意象、象征诗人在此济济一堂。这三种杂志对意象、象征诗歌的译介不仅数量多,涉及的诗人面广,而且独具特色。编者往往以诗抄的形式对某一个作家的诗歌集中刊载,其后往往还附有作者的介绍,如《新文艺》创刊号刊登了戴望舒译的法国后期象征诗人耶麦的作品:《耶麦诗抄》,其后紧跟了戴望舒对耶麦诗歌的评介。因为这些诗歌的译者本身也是诗歌的创作者,他们对诗歌都具有精微的感悟力,他们的介绍可以作为读者鉴赏诗歌的重要参照。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从其对某一作家的评价中窥见他们自己的审美趣味和诗歌创作倾向。如戴望舒对果尔蒙的评价:“果尔蒙底诗有着绝端地心灵底微妙与感觉地微妙。他底诗情完全是呈给读者底神经,给微细到纤毫的感觉的,即使是无韵诗,但是作者会觉得每一篇中都有着很个性的音乐。”①这其中也隐现了戴望舒本人诗歌创作的标准。他在《望舒诗论》中就不止一次地提出要注重诗的情绪、感觉的细微差别,要以一种内在的情绪节奏和韵律来结构诗歌。戴望舒之所以远离瓦雷里等智性较强的诗人,而选择耶麦、道生、保尔·福尔、果尔蒙等淳朴、自然、倾向于抒情性的后期象征诗人,这与他自身的审美品味是密不可分的。
与戴望舒不同施蛰存和徐迟两人更为重视意象诗歌的译介,而他们本身也是中国意象诗歌创作的先驱。施蛰存在《现代》第1卷创刊号上译介了《夏芝诗抄》,第1卷第3期上又译介了《美国三女流诗抄》,并在《后记》中介绍说:“陶立德尔女史与英国诗人李却·亚尔亭顿共同创造了英美意象诗派,为现代英美诗坛的主力,而同时她又是亚尔亭顿的贤内助。史考德女史是以极精致的图案绘法写成的。罗慧儿女史的短诗之精妙颇有唐人绝句及日本俳句的风味……”②第5卷第6期施蛰存选译了《现代美国诗抄》,共十二个诗人三十首诗,其中艾梅·劳威耳、桑德堡、邦德、杜列特尔、弗莱契等都属于典型的意象派诗人。
其次,我们看一下《无轨列车》《新文艺》和《现代》三种杂志对意象、象征诗派的理性评介。英美意象诗派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诗派借鉴的重要母本之一。戴望舒译的《叶赛宁与俄国意象诗派》认为:“意象应该算是一切真正的诗底基础。”③意象诗派寻求的是一种“刹那间感情和理智的复合”的意象,它反对直接的情感抒泄和浮靡感伤的浪漫诗风。邵洵美在《现代美国诗坛概况》④中指出:意象诗派“反对放诞的浪漫主义”,“他们深受古希腊诗的影响”,强调“用实质去描写实质;用实质去表现空想”,他们“要动作更自由,要声音更准确,要光亮更透明”,他们声称“意象派诗是个人的情感与这情感的表现,外形的简洁与内在的透明”。另外,徐迟《意象派的七个诗人》⑤也特别强调意象的物质性与客观性,他认为:“意象是一件东西!是可以拿得出来的!意象派是坚硬,鲜明。”“是Concrete本质的而不是Abstract那样的抽象的。”徐迟在文中还重点介绍了庞德等意象派的七个代表诗人,详细阐释了意象派的六条原则,其中他重点强调了“要表现一个逼真的意象”,要“产生轮廓鲜明的诗,不写奥秘的诗”。“思想集中为诗之精要之点,意象派诗的主要目的,是诗的内容的解放。把新的声音,新的颜色,新的嗅觉,新的感触,新的辨味,渗入了诗,这是意象派诗的任务,也同时是意象派诗的目的。”徐迟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给予了意象派诗极高的评价,并在诗歌纵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给予了其合理的定位。他引用了意象派本身的一句口号表示了他对此的肯定:“它们是一切伟大的诗的原质,更是一切伟大的文学的原质。”他写道:“有些人说,自由诗解放了诗的形式,而意象诗却解放了诗的内容。其实,意象派是自由诗所倚赖的,故意象派不独是解放了形式与内容以为功,意象是一种实验。经过了一种运动,诗开始在浩荡的大道上前进了。”他认为“意象派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意象派已经是永远不会消失了”。
象征诗派是现代派诗人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新文艺》第1卷3、4、5期连续刊载了施蛰存译的《近代法兰西诗人》,其中肯定了凡尔哈仑、耶麦、保尔·福尔等象征派诗人的诗歌创作,详细阐释了象征主义在法国的胜利,以及法国近代诗歌由前期象征主义向后期象征主义的转变。
二、现代派小说的译介
《无轨列车》《新文艺》和《现代》不仅对诗歌译介的视野是非常宏阔的,而且对现代派小说的译介也是功不可没的。
首先,看一下《无轨列车》和《新文艺》对现代派文学的译介。《无轨列车》和《新文艺》都属同人杂志,他们的同人主要有施蛰存、刘呐鸥、戴望舒、徐霞村、冯雪峰等,他们有着相似的审美眼光和艺术趣味,普遍比较热衷于现代派文学,两种杂志译介的作品现代主义风格非常明显。如《无轨列车》第4期就是保尔·穆杭的一个专论,编者在《无轨列车·列车餐室》中说:“这一期可算是穆杭的一小专号。穆杭在中国虽然很少有人知道,可是他现在不但是法国文坛的
宠儿而且是万人注目的一个世界新兴艺术的先驱者。”⑥另外前苏联前卫文学和日本新艺术派的片冈铁兵、横光利一、谷崎润一郎的很多译作也刊于此,如片冈铁兵的《一个经验》《艺术的贫困》、谷崎润一郎的《杀艳》等。
另外《无轨列车》还为一些日本文学的译介大做广告,如《无轨列车》第1期为刘呐鸥译《色情文化》力作宣传,“本书是刘呐鸥君选译的日本现代短篇集。都是描写出日本现在的时代色彩的名作。计有片冈铁兵、横光利一、林房雄、小川未明、川崎长太郎、中河与一、池谷信三郎诸氏的作品七篇。”第3期封底又对《色情文化》做介绍:“在这时期里能够把现在日本时代色彩描给我们看的也只有新感觉派(用黑色重于其他地方的颜色,字体大于其他)一派的作品。这儿所选片冈、横光、池谷等三人都是这一派的健将。”《新文艺》第1卷第2期力推横光利一的《新郎的感想》,并在附记中宣称:“横光利一是现在日本压倒着全个文坛的形式主义的主唱者。他的作品篇篇都呈现给我们一个新的形式。他又能用敏锐的感觉去探索着新的事物关系,而创出适宜的文辞来描写它,使他的作品里混然发散着一种爽朗的朝晨似的清新的气味。”
《无轨列车》和《新文艺》对现代派文学的提倡是如此明显,以至于《新文艺》第1卷第5期读者凌莺在来信中曾提出“贵刊是不是都市文学”的疑问。正是这种颇具导向性的对现代派创作和译介的介绍和宣传,为现代派文学造出了最初的声势,引起了文坛的关注,也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刺激了现代小说派的发展。
其次,让我们再关注一下《现代》中的现代派文学译介。与前种杂志的同人性质不同,《现代》是一种综合性的刊物,因此《现代》不可能成为一种纯现代派的杂志。但是由于编者施蛰存个人的审美趣味,又使得他不知不觉地倾向于现代派文学的译介。从译介作品来说,虽然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各类译作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但是戴望舒、施蛰存、高明、林徽因、刘呐鸥等人偏于心理描写和心理小说的译介在《现代》中仍可谓独树一帜。
郁达夫在《现代小说所经过的路程》中说:“近代小说的真正的开始,就在这里,就是在把小说的动作从稠人广众的街巷间移转到了心理上去的这一点。”⑦《无轨列车》《新文艺》《现代》中的译介的很多小说都是非常关注心理描写的,如阿保里奈尔的《诗人的食巾》,取材非常奇特,作者以不同人使用饭桌的一条食巾为焦点,通过他们对食巾的不同态度,而显示各人有不同的遭遇和性格。作者就是抓住了使用食巾这一点,刻画出了不同人物的微妙心理。茹连·格林的《克丽丝汀》男主角遇到美得令人心碎的克丽丝汀后,在内心引发起种种幻想。全篇现实与非现实互相穿插,充斥着梦和幻想的刻画,而幻觉、梦境正是现代主义小说的主要内容。勃拉太斯谷在其《小尼克》中细致地刻画了小尼克的天真的心态,在圣诞节强烈渴望看看美丽的圣诞树。译者在附记中介绍说:“他的小说和随笔特重深细的心理分析,有明白而适当的表现手腕,借此,所以他的每一句都似乎将灵魂的顷刻永久不变。他的作品成了罗马尼亚的大众的和家庭的宝藏。勃拉太斯谷是一个深入的探索者。尤其是关于儿童的灵魂。”⑧施蛰存对《陶尔逸伯爵的舞会》更是给予了极高的赞誉,他指出:“《陶尔逸伯爵的舞会》是法国近代心理小说的最高峰。1924年法国文学史上的奇迹。作者是一个神童,在十九岁时完成了这样深刻泼剌的‘大人的心理小说。在这一部书出版之后,以前的所有的心理小说,引一句某批评家的话来说,就立刻都变成了‘大人写的孩子的小说了。”⑨
《现代》中另一个译介的焦点是日本新艺术派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心理刻画上都非常的细腻,尤其擅长性心理的描写。穆时英等的创作都颇受他们的影响。如十一谷义三郎的《变成白桦的人》,以描写一种性欲心理为主,它极为精妙地写出了一个垂死病人猜疑他的妻子与表哥发生暧昧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种强烈的痛苦与挣扎。写出一个人深陷于欲火和嫉妒中的潜意识。舟桥圣一的《青色睡衣的故事》描写汀子在丈夫回家前,在街头邂逅以前的男友引起的种种性幻想,并通过汀子意识的流动暗示了母亲和丈夫的私情。其中,如:“她不则声地把那串葡萄蹂在自己的穿着白袜的足底下。汀子仿佛觉得自己是在蹂躏着小孩的脑袋。她感到那冰冷的青果汁飞上她另一脚胫。”⑩等等的感觉描写细腻得让人惊骇。作者在《附记》中介绍说舟桥圣一的作品多取材于性生活方面,侧重心理描写,其变态气焰大有追击大师谷崎润一郎之概。另外,横光利一的《春》、牧野信一的《肉桂树》、芹泽光治良《找椅子》,等等,也颇具新艺术之风。
《无轨列车》《新文艺》和《现代》对于现代派文学的译介无疑催生了中国现代派文学的发生,这个译介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接受筛选的过程,中国现代派文学的创作者在译介的同时不断地与世界现代派文学进行交流和对话,在这种交流和对话中又进一步达成了默契,开始了他们对现代性的追求。
(责任编辑:张晴)
作者简介:韩彬,研究生,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现代文学期刊杂志及流派研究。
① 《现代》,第1卷第5期。
② 《美国三女流诗抄》,《现代》,第1卷第3期。
③ 《现代》,第5卷第3期。
④ 《现代》,第5卷第6期。
⑤ 《现代》,第4卷第6期。
⑥ 《列车餐室》,《无轨列车》,第4期。
⑦ 郁达夫:《现代小说所经过的路程》,《现代》,第1卷第 2期。
⑧ 《现代》,第2卷第4期。
⑨ 《现代》,第3卷第1期。
⑩ [日]舟桥圣一:《青色睡衣的故事》,《现代》,第6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