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2009-10-12 04:27刘元顺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新农村机械化

刘元顺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必须实行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而农业机械化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新农村 农机新技术 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S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03-0089-0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确立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十一五”规划中都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普及农业机械化程度,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地区在发展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提出了基本实现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80%的奋斗目标。作为农机工作者,我们必须转变服务方式,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提高农机新技术应用水平,让农机新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 农机新技术在农村应用广泛

1.1 节水型农业机械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 300 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对水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超强度地使用淡水,已使北方一些河流断流、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每年因缺水,约有0.1067 亿公顷(1 亿亩) 可灌溉面积得不到灌溉。根据水利部门预测,到2010 年中国缺水将达1000 亿立方米,2030 年缺水还将大幅度增加。由于长期使用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等不科学灌溉方法,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5%左右 ,每年灌溉浪费的水相当于全国总用水量的40%。所以,开发节水灌溉技术,保护水资源永续利用,对于水资源十分匮乏的我国来说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

1.2 耕整地农业机械化

应用农业机械拓展新的可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也是有效措施之一。开垦荒地、改造中低产耕地和草场、开发滩涂、治理荒沙盐碱无一不需要农业机械。工厂化农业可以人工控制动植物生长的小环境,还可以向立体空间发展以节约有限的耕地,这是近年来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而工厂化农业必须有配套的机械装备。

1.3 环保型农业机械化技术

现代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指农业生产中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带来的环境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对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危害问题。在我国,当前主要是化肥、农药、地膜的大量使用和焚烧秸秆造成污染加剧。长期不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引起化肥、农药大量流失到空气、土壤、水中。我国131个主要湖泊,已有67 个出现硝酸盐污染; 全国受化肥、农药污染的2 800 多公里河段鱼虾基本绝迹; 粮食、水果、蔬菜等受到污染,每年都有多起残留药物中毒事件发生; 残留在土地里的地膜造成“白色污染”; 每年6 亿多吨的秸秆,大量被丢弃在田间或焚烧,成为农业环境的新污染源,甚至影响涉及国计民生的消防、航空安全。农业环境污染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威胁。解决农业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遏制农业环境污染的技术应运而生,农业机械就是其中之一。

1.3.1 发展机械施肥技术

实施机械深施肥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农民对土地的投入,避免化肥的大量浪费,增加他们的收入,而且对农业生态环境也有好处,所以,在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深施肥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1.3.2 发展机械精密喷洒农药技术

机械精密喷施农药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投入,还会减轻农药残留对人体的伤害,机械精密喷施农药技术对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1.3.3 机械养殖技术

在水、化肥、种子、农药等物质要素综合作用下,农业机械对粮食产量的贡献随着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也相应提高,而畜力的贡献率则相应地减小。1950~ 1978 年长达29 年间,我国禽畜饲养业以手工为主,年均肉类产量增加不到22 万吨。1979~ 1984 年6 年间,我国肉类年均增加量提高到114万吨。此后,大批禽畜饲养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开发成功并投入使用,大中城市郊区养鸡、养猪、养牛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使肉、蛋产量大幅度提高。

1.3.4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技术

1.3.5机械回收地膜技术

1.3.6机械化农产品加工技术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机新技术的发展是重点

正确认识农机新技术在农村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农机新技术当成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从农机的地位作用看,新农村建设是把生产发展作为先决条件的,生产的发展靠什么,靠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作用。 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农村建设史就是一部农机化发展史。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目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作为种植业生产载体的农业机械,是构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改革开放后农村面貌的变化。 证明了农机新技术是种植业生产以及结构调整的强大技术支撑。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可能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而且无论是从提高自家的生产效率,还是通过发展农机新技术发家致富;以机器代替人耕种,让农民享受“体面耕种”、轻松劳动的现代文明成果,对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均有所贡献。 所以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是引擎,是主导因素,起着基础性、主导性、决定性的巨大作用。

总之,没有农机新技术的应用,就没有新农村建设。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机新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兆胜.云南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云南农业,2008,(3).

[2] 源泽林,杨广坚.我国农业机械化环境分析与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8,(7).

猜你喜欢
新农村机械化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四川新农村村落建筑空间环境现存问题分析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影响成都市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因素分析及措施研究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