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问题与对策

2009-10-12 09:51王存文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问题对策

王存文

【摘 要】 教学反思是改进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中存在着浅尝辄止、脱离实践、被动应付、自我封闭等问题,需要通过深化认识、立足实践、促进自主、加强对话等来改进教师的教学反思行为。

【关键词】教学反思 问题 对策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生活的自我反省与自我观察,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在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今天,反思成为教师必备的一项思维品质,教学反思成为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存在一些误区。

一、教学反思的问题分析

1.浅尝辄止。教学反思是一种元认知活动,强调对教学活动的再认识。这种思维活动具有深刻性,不是一种表面现象的再现,需要付出一定的思维努力。但是有些教师把反思作为一种对实际教学活动的再现活动,只是描述某一个教学现象,不能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这样的反思充其量只是一种简单的回忆,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实际教学活动的改进。教学反思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指向的内容非常丰富,也非常深刻,是对学校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更广泛的社会、历史、伦理、道德意义上的思考,是对影响教学活动的社会因素的思考。一些教师只是就事论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缺乏更广泛的思考范围。这样的反思对于教师,对于学生,对于整个教学活动,都是一种摆设,表面现象掩盖了问题的实质,教师和学生还会在原来的层面上进行教学活动,教学反思没有发挥应有的改进教学活动的作用。

2.脱离实践。教学是一种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环境与教学媒介互动的实践活动,实践经验的总结可以上升为理论,能够更好地促进实践的发展。教学反思不是抽象的思辨活动,它离不开具体的对象,这个对象必须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是在真实情境中发生的“原生态”的教学事实,是由特定时空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各种因素构成的教学场景和教学细节。教学反思要在实践中进行,要为了教学实践而进行,不能为了反思而反思。有些教师为了上交反思日记,就摘抄专家学者的文章,东一句,西一句,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更不用指望让别人看懂了。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脱离实践的教学反思,为了反思进行反思的行为,它对于反思理论、对于反思实践都是无益的,只是费神费力,没有实际效果。

3.被动应付。教学反思应该是一种自主的活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中小学教师是迫于上级领导的压力,不得不撰写反思日志,不得不进行自己都不知道如何进行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来应具有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荡然无存,成为教师厌恶的繁重任务,让教师们听而生厌,写而无话。教学反思对教师而言,应该是一种高度自觉和自主的自我研修行为,是一种积极的精神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工作方式。反思教学是教师的职业内需,而不仅是外来的任务。教学反思所具有的内在品质,决定着教师的教学反思必须自觉地、自主地进行才有收获,靠外力作用、被动的“反思”是达不到反思目的的。被动应付的思想会让教师把教学反思作为一种行政性任务,不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会让自己在痛苦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反思学校的行政任务。

4.自我封闭。教学反思作为一种教师的自身行为,广大的教师认为这是一种个人行为,不愿与其他的教师或者同行分享自己的反思成果。一方面,他们担心自己反思中的一些内容成为其他教师耻笑的把柄;另一方面,他们觉得教学反思是对自己课堂的反思,不用也不必与其他人员分享,反思内容不具有广泛性。“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话对于反思的意义非常重大。个人对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通过对话、思想碰撞就有可能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对话有利于自我优化,更有利于避免个人的肤浅和狭隘。对于教师们来说,对话比较困难,“文人相倾”的传统封建思想在教师群体中依然存在,这种思想让教师们不敢向别人诉说自己的不足之处。

二、促进教学反思的对策

1.深化认识。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深入认识了教学反思,才能够正确地进行教学反思。杜威曾对反思型思维作过论述,他把反思型思维界定为“对任何信念或假定形式的知识,根据其支持理由和倾向得出的进一步结论,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坚持不懈的和细致缜密的思考”,并将反思型思维与那种毫不系统、缺乏证据、建基于错误信念和假定之上或盲目顺从于传统和权威的思维习惯做了比照。教学中的诊断与反思是针对某一课或某一阶段的教学进行诊断,实际上,这与医生看病时根据病情对症下药是一个道理,教师的教学应是一个不断调节和校正的过程。通过反思,每一次调节与校正都对以后的教育教学产生影响。教师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之后,对自己上过课的情况进行回顾与评价,仔细分析自己上课的得失成败,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教学反思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学习教育教学文献,运用所学到的理论,对自己过去的某些固有观念、想法及教学行为进行重新审视,找出差距,寻出原因,拿出对策,再把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写出来,以利今后的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听同行或专家的课,借他山之石攻玉,别人的教学机智、艺术常常体现于对教学细节的处理技巧中,教师在听课结束后要把自己听课中最重要的收获、看法梳理出来,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经验知识。总之,教学反思就是回顾教学、分析得失、查出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是一个学习与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只有付出努力,反思才能具有深刻性,而不是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

2.立足实践。教学反思本来就是关于教学实践的反思,其反思的内容应该对实践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和为实践反思。在实践中反思指反思发生在实践过程中,对实践反思意味着反思发生在实践之后。而为实践反思是前两种反思的预期的结果,即实践后反思与实践中反思最终形成超前反思,使主体养成于实践前未雨绸缪、三思而行的习惯。可见,人们进行反思,其目的不仅是回顾过去,或意识到元认知过程,而且是为了指导未来的行动。

立足实践的反思才是真正的反思,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硕果。教学反思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新的时代应该具备的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养成必须借助实践,没有实践基础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如果只是凭一些简单的理论撰写教学反思,脱离鲜活的教学实践,这种反思只是原有理论的证明,不是真正的反思。要把教学反思作为促进教学实践、促进自我发展的有力工具,让自己在教学反思中发展、成长。中小学的领导应该鼓励教师立足实践,撰写自己的教学反思,并公开表扬反思型的教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促进自主。中小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不能把反思作为一种应付差事的行为,要认识到反思是适应新课程的思维品质,是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师如果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不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上完课不去重新审视、分析自己的教学过程,就很难真正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观念上,“我为什么要反思—我什么时候反思—我反思什么—我怎样做就算是反思了”这个问题链要存在于自己反思的全过程;在操作上,“我做了什么—我的做有效吗—我的做自身合理吗—我还能怎样做”这个问题链要一直萦绕在耳旁。

反思是一种对过去行为的再思考,这种思考是为了以后的教学活动。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反思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活动。教师的教学反思不应只是停留在现在的教学事件上,而应该考虑如何改进现在的教学活动,以便让以后的教学活动更加有效。反思是个体成熟的标志,只有具有了反思能力,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成为自主的活动,而不只是专家或者领导的附庸。教学反思可以增加教师的自主权,把课堂还给教师,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场所,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主动的反思会让教师们直面课堂,直面学生,直面自己,在课堂、学生和自己中发现教学的真谛,体悟教育的意蕴。面向未来的反思会让教师意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个体,课堂是意义生成的地方,自己是意义的创造者,这种意识会让教师们更快地成长,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让课堂成为生命对话的场域。

4.加强对话。教师是一个群体,这一群体中的个体需要群体中其他人的关心与爱护。反思是连接教师自身经验与教学行为的桥梁,有些教师工作几十年没什么长进,不在于没经验,重要的是不擅于反思,不擅于总结经验。广大的教师们可以通过阅读教育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学习教育教学文献,可以帮助教师们接受新的信息、观点,把别人的成功经验和案例与自己的做法进行对比,看看自己的教育观念、行为是否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差距在哪里,找出原因及时调整。这只是反思的一种途径,这种途径是孤军奋战的表现,有时自己会不得要领,无法继续进行下去。教师合作型反思可以打破孤军奋战的局面,通过邀请同行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反思教学,与他们交流和对话,再加上自己的潜心琢磨,可以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让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部分或全部的重建。

对话是促进自我成长的重要方式,在相互的对话中,教师的疑问得到解决,经验得到共享,成长得到见证。教师们应该加强对话,一方面加强与本学科教师的对话,另一方面加强与整个学校教师的对话,一般的教学经验具有普适性,通过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对话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在教学中加以借鉴。教师们应该具有相互促进的意识,这种意识会让教师更好地加强对话,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应该尽快走出教学反思的误区,积极投入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让自己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刘加霞,申继亮.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10):30-34.

[3]李建军.教学反思五“要”[J].教育科学研究,2006,(8):33-35.

[4]刘庆昌.反思性教学的两个问题链[J].课程·教材·教法,2006,(8):13-17.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