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常有部分女生会对一些教学项目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课堂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基于该现象存在的普遍性,文章对女大学生体育课恐惧心理产生的内因和外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消除女大学生体育课恐惧心理的科学教学手段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女大学生 体育课 恐惧心理
[作者简介]徐国娟(1965- ),女,浙江绍兴人,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浙江绍兴312000)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6-0187-02
高校中女大学生作为学生群体的“半边天”,在文化专业课堂上的优异表现着实令男生叹服、令老师欣喜。但部分女同学在体育课上的表现就不那么英姿飒爽,而显得羸弱和娇气。由于心理效应,这种现象会相互传染,由个别现象泛化成群体反应,波及其他女生技能动作训练的消极化,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进程和教学质量。体育课应有助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所以消除女大学生体育课恐惧心理既是保障体育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需要,又是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工作内容。
一、女大学生体育课恐惧心理的表现形式
恐惧是行为人对外界强烈刺激的一种条件反射,也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恐惧心理会造成思维紊乱,注意力无
法集中,心率加快,肌肉紧张,血压上升,体温升高,继而不能正确判断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举止,以致产生消极的心理定式。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场地、气候、器械、教学环境、项目特点、个人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特别是女生常会出现恐惧心理。她们对自己的运动技能缺乏自信,对自己不协调的形体动作有一种羞涩感,怕出丑,不敢尝试,比较典型的,如教学训练轮到自己时赶紧躲到队伍后面,躲避训练,要在教师的强制督促下勉强应付等。恐惧心理的产生会造成技术动作变形,阻碍运动潜能的发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一些女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恐惧心理反应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有的女生为了逃避某节体育课或某项体育测试,几天前就会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一直在盘算着以什么理由请假,甚至逃课。这种心态不仅影响了体育课的正常教学,还直接影响到学生本人的学习生活情趣和身心健康。
二、女大学生体育课恐惧心理成因分析
女大学生在体育课中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她们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社会、教学环境和内容设置的原因。此外,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也会造成女生的恐惧心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社会因素
女大学生体育课产生恐惧心理与其身体素质和从小缺乏运动技能锻炼有直接的关系。从家庭的角度看,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她们从小在家长的呵护下长大。出于对孩子的溺爱,该由孩子自己干的事情都由家长代劳,就连简单的家务劳动也舍不得让孩子去做,客观上剥夺了孩子手脑联动的机会,使她们从小缺乏基本的运动技能和动作协调性的养成。为了防止孩子擦破一点皮、留下一个疤,许多家长不敢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磨灭了孩子好动爱玩的天性。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在中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中,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使然孩子不能尽兴地活动;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伤害事故而陷入被动,学校对大运动量和较高技能要求的教学项目避之不及。所有这些,都造成了现代的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从小就缺乏必要的运动实践,贻误了运动机能开发的最佳时机。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女大学生对肢体动作的运动机理缺乏理解,对较复杂的连贯动作在大脑中形成不了动画表象,直接影响动作要领的领悟和掌握,表现为动作僵硬、协调性差、跟不上节拍等,这些都将导致她们自信心的丧失和惧怕同学取笑、教师批评等负面心理的产生。也有一些同学缺少大运动量的体验,在跑步等剧烈运动过程中,一旦感觉心律加剧、气喘等生理应急反应,就会产生某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从而引发强烈的恐惧感,严重者还会演化成癔症。在城市优越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
(二)主观内在因素
女大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恐惧心理的主观原因,关键在一些女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有些女大学生对女性的生理特征缺乏认识,对女性美理解片面,担心运动会影响自己的身材和形体,甚至对运动时胸脯抖动也会有羞涩感,这些扭曲心理严重禁锢了她们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观能动性。
有些女生还存在自卑和自闭心理,总认为自己先天素质差,运动技能水平低,表现为胆小、心虚、怕累、娇气。当遇到练习比较复杂的动作结构,或需要上器械的项目时,就更感到胆怯,往往出现消极的自我暗示,如“我跳不过去的”“我肯定会摔的”等,抑制了自信心。于是就回避、放弃,更谈不上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也有一些女大学生确实是因为心理素质较差,她们的恐惧感源自心因性反应。表现为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差,一旦她们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了某次失败的事实或经历,就会固化为心理阴影。在体育教育进程中,凡是遇到与前次经历相类似的教学内容,伤害事故的场景就会在脑中浮现,并在想象中延展为必然的危险,从而引发恐惧心理。
(三)客观外在因素
女大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恐惧心理的客观外在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由于某些运动项目技术动作较复杂,并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山羊支撑跳跃、单杠翻身上等教学项目。这些项目技术动作较复杂且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容易引起女生的恐惧心理。
二是由于一些女生身体素质上的特殊原因,如有的女生身材矮小,或过于肥胖,或体单力薄等,跟某些运动项目对体能素质的要求在客观上不相匹配,担心完成不了动作。
三是由于教师教学行为不当。例如,有的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讲清动作要领,示范不力,标准过高,要求过严;有的教师没有从女生生理特点和身体机能的实际出发,没有采取由易及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动作;有的教师情绪急躁,动辄训斥;有的教师课前没有很好的准备,仓促开课,缺乏必要的安全保护设施等。这些教师行为的不当,都会引发女生体育课堂上的恐惧心理。
四是由于场地、器材设备等原因引起恐惧心理。在教学中,如出现跑道凹凸不平、跳远踏板破损、单杠不稳固等现象,容易引起女生的不安全感;跨栏架、跳高杆的油漆过于光鲜,也会给女生造成高度上的错觉,从而产生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等。
三、消除女大学生体育课恐惧心理的方法与措施
针对女大学生对体育课存在的恐惧心理,结合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从以下五方面入手,可以消除或减轻女生体育课的恐惧心理:
(一)加强心理素质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养成教育结构体系中对体育教育提出的一项具体功能要求。首先,教师要分析不同学生对体育课恐惧心理的不同的成因,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和正向的心理疏导,帮助她们克服心理障碍,消除顾虑,创造宽松的学习心理环境,鼓励她们以积极的心态参与体育锻炼。其次,教师要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培养一些女生体育骨干,发动她们“传、帮、带”有恐惧心理的同学。事实证明,朋辈的示范作用,有时比教师的说教更有效。再次,教师的真挚亲情可以引发学生的心灵感应,使课堂气氛和谐,生动活泼,从而挖掘女生潜在的能力。教师对那些身体素质差、胆小、心理恐惧感较重的女生,应更加关心体谅,要热情帮助,循循善诱,千万不能嫌弃她们,对她们每点细微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她们通过理智改变心态,克服不利因素,把恐惧心理降到最低程度,不断增强战胜自我的信心,从而激发她们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真正发挥体育教育锻炼心理素质、磨炼意志品质的功能。
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女大学生自信心的养成。要根据她们各自不同的畏难心理,有意识地帮助她们成功地通过一些项目的考核,让她们体会到体育竞技因竞胜而得快感,不断克服畏惧情绪。用语言激励的方法培养女生的自信心,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教师要常用“你行”“你能行”等言语正面激励女生,在事前要有针对性地找个别恐惧心理比较明显的女生,进行单独的运动技巧和心理辅导,鼓励她们能自告奋勇地出列讲解动作要领或做示范,并在事后给予积极的评价,肯定她们的成功与进步。这样,可以使她们在自我讲解中加深对动作要领的领悟,在示范中促进对运动技能的强化,逐步树立起“其实我行”“我确实行”的自信心,从而逐步克服对体育课的恐惧心理。
(二)加强基础体能训练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女大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恐惧心理的心结,源于自身的运动技能差、怕“丢人现眼”。对运动素质较差的女生不妨从基础体能抓起。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跳绳训练的方法提高女大学生的运动技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跳绳运动除了能锻炼大脑和四肢的协调能力和手臂、腿部的力量外,对提高人体耐力,增强跑、跳的步频意识等也有很大帮助。有些专业运动队也将跳绳作为运动员的素质训练项目,长期的跳绳训练可以使人体的各个器官功能在短时间内调动起来进入合作状态,有利于人体潜能的发挥。
由于跳绳是一项普及化运动,不受时间、场地和设施等条件限制,针对一年级女生,可以将跳绳作为课余训练的目标任务布置给她们,同时,还可以将跳绳作为课前热身训练的内容固定下来。经过一个学年的跳绳训练,就可以发现女生的体能和动作协调性得到了改善,特别是跑和跳的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三)进行生理保健知识教育
对女大学生进行生理保健知识教育,也是消除体育课恐惧心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纵观中小学体育教育实际,受限于各种原因,针对女生体育运动方面的生理卫生保健知识教育的内容并不多。因此,大学阶段有必要加强女生的生理卫生保健知识教育。通过理论课的讲授,可以使女生明白自身的生理特点,科学地认识女性的生理周期和生理反应,注意经期的卫生保健,鼓励并指导女生经期锻炼。对于月经不调、痛经的女生,要主动给予关怀,并注意她们经期情绪的波动,适当减轻她们的体育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缓解她们的心理压力。
(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体育教育实践中,一方面要贯彻执行体育教育大纲规定的各项体能和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要与时俱进,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尽可能地迎合学生心理需要,开展特色教育,这也是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
爱美是女大学生的普遍心理需求,我们在体育课中安排一些塑身训练方面的教学内容,深受女大学生的欢迎。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加入健美操和简单的艺术体操等教学内容,既提高了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又训练和矫正了女生们的身姿与体态,有利于强化“保持端庄、健美身姿”的健身理念。这种有针对性的基本技能训练与身体素质综合训练结合,使她们在身体素质增强的同时,自信心也不断增强,并逐渐抵消恐惧心理。
(五)注重教学环节,营造安全氛围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女生的实际备好每一堂课,制订合理的课堂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在内容安排上,要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增加难度。采用的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对女生可能会产生恐惧心理的运动项目要有预见,并有预案。
其次,要在课前对教学器材、器械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课堂教学环境。
再次,教师要重视教学示范的作用。做好教学示范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的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做到技术正确、动作规范、轻松优美,使女生看完后能产生跃跃欲试的想法。初次示范的动作幅度做得不宜太大,随着教学的深入和学生掌握动作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步加大示范动作的难度。这样可以减少女生恐惧心理的产生,达到示范的最佳效果。
最后,要做好训练的保护与帮助工作。保护与帮助是体育教学中一项必要的保障措施,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这是“敬业精神”。当女生练习有危险的动作时,教师要对她们可能出现的错误动作有预见性,要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保护与帮助上,要做到站位正确、手法得当、保护有效,使女生有一种被保护着的心理安全感,这是“精业精神”。
四、结束语
对体育课的恐惧心理是许多女大学生共有的一种心理特征。体育教师对这个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掌握女生的心理特点,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围绕体育教学计划内容,采用必要的教学手段,有效地激发女生体育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虽然消除恐惧心理主要靠女生自身,但教师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主导性的,我们要提倡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和“精业精神”。我们除了要认真观察和研究女生对体育教学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更要在教学中针对女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减轻或消除女生的恐惧心理,从而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王则珊.学校体育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3]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4]李银传.心理学[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3.
[5](美)戴维·迈尔斯.心理学[M].黄希庭,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