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红楼”情结

2009-10-09 09:56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09年8期
关键词:宝钗红楼林黛玉

翟 露

【编者按】

前不久,由《黑龙江教育》编辑部组织的哈尔滨市部分小学教师读书经验交流会顺利召开。会上大家介绍了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了对读书的一些心得。

黑龙江教育杂志社的执行总编辑魏永生老师主持了座谈会并首先谈了读书与工作与个人修养的关系,跟大家分享了他读《红楼梦》和《水浒传》等的一些感受。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的果乃玉老师讲述了她的读书经历。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祁敬伟老师从“我是一个爱书人,读书是我最大的享受,我在书中感悟着人生的哲理,我在书中发现自己,读书读出语文老师的人生”五个方面谈了她的书中人生。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的舒艳春老师谈了她是如何通过读书来积累专业知识、开阔视野、形成教育理论功底更好地去开展教研工作的。哈尔滨市花园小学翟露老师从16岁起开始读《红楼梦》的经过与心得令人耳目一新:随着时间地不断推移她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去读,渐渐地去思考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寻找自己与文中主人公的共通点,从而去分析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深层次地去解析红楼。(见本期翟露老师的文章“我的‘红楼情结”。)复华小学的王传贤老师说了如何通过读书提升个人自身气质,积累丰厚的底蕴。新阳路小学的蔡生老师介绍了他是如何将读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将“必须”转变成“爱好”。花园小学的张安龙老师讲了他自己的“功利性读书”。为了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他广泛阅读各类教育书籍,为了更好地上好语文课他反复研读文本,特别是一些节选类课文都要阅读原著,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文章,合理地安排教学。南马路小学的孙彦俊老师讲述了他的读书经历,与大家分享了他的藏书和寻书经历,还自嘲的说他要“先附庸,而后风雅”。(见本期孙彦俊老师的文章“我与书的不解情缘”。)还有一些教师在会上就自己的读书经验和体会作了精彩的发言。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与读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书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伙伴、良师、知己,甚至已经融为他们身体一部分。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了解读书的作用和乐趣,共享读书经历,讲述读书趣事,进行读书交流,我刊特开设“书香”栏目,希望广大教师踊跃投稿,把你和书本之间的故事讲述给大家。

我从16岁起读《红楼梦》,至今读了二十多年。二十多年怎样读?不停地读,起初是从头至尾读,后来是随意翻开一页来读,再后来是一边读原著一边去翻阅相关的红学著作。于是,《红楼梦》在我的生命中发展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我的心中,她不再是一本书、一部名著。《红楼梦》是一段情,一段流传千古的真情,一份让书里书外人缠绵的痴情。《红楼梦》是一个结,一个万年难解的神秘之结,一串系在读者心上的悲喜情结!《红楼梦》是一种文化,从伟人毛泽东到大文豪胡适、鲁迅;从中国名人周汝昌、王蒙、刘心武、马瑞芳到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文学爱好者,都给予了她格外的关注。《红楼梦》是一本诗集、是一幅画卷、是一部感人的戏剧、一段似仙似凡的故事、是一片神奇的天地、是一个永远读不完的世界!在研读《红楼梦》的领域中,我只是一个小小的爱好者,但我对她却满怀热爱之情、满怀一片难以割舍的探究之心。我禁不住拿起笔,记录下自己对“红楼”的丝丝情结。

一、情不情兮贾宝玉

提到红楼的这位第一男主角,以“情”作评是最为恰当的了。这位多情公子对生活的憧憬,对女孩子们情有独钟的认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多情的男子。在我看来,宝玉身上体现的“情”应该是来源于爱:一个年轻人对生活的挚爱;一个男孩对冰清玉洁的女孩子们的博爱。这份爱是纯洁的、真诚的,更是超前的。正如文学家们把他作为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一样,宝玉这个备受封建家庭呵护的公子哥用自己的行动反对着封建思想。他主张给丫鬟们自由,他与仆人间总是平等相处,在他的眼中丫头们都是完整的人,甚至是高出一等的珍珠。因为他向往纯洁、渴望真诚,这份爱是对善良人生的爱,这种情是对美好人性的情。曹翁在第五回借警幻仙姑之口对宝玉的评价用了“意淫”这一词。许多人把他进行了歪解,甚至有人评其为不正经。其实,据史料及脂砚斋的权威评语考证,“意淫”一词应是正面的褒义词,而且,真正达到“意淫的境界”是常人很难做到的。而源于“博爱”又高于“博爱”境界的贾宝玉做到了。因此我认为,高鄂在后四十回中对宝玉的情感归宿描写是不够恰当的。宝玉关爱身边的每一个女孩子,他的细致入微令人钦佩,也易给读者造成误会。所以,我们读“红楼”不能从表面上读,要文本细读,要边读边悟。例如宝玉对女孩子们的关爱,书中几大重头戏都有入微的描写。最令我感动的是第四十四回“喜出望外瓶儿理妆”一段故事,充分体现了这位“多情公子”的“情心”。再比如“为麝月篦头”“哄玉钏喝汤”“替香菱借裙”等等,大观园里处处可以找到这位多情的公子甘为丫鬟们充役的镜头。特别是宝玉对宝钗那似有似无的爱慕之情,更容易给读者造成一种误会,自然地去接受与宝钗结婚生子等情节。我认为,宝玉的这种“情”与真正的“爱情”不可化为等同的。前面我已经谈到,宝玉向往自由和美好,他纯真地爱着身边的人,所以在他的心中,一切美丽的都值得他执著地关爱与呵护。而正是这一份纯洁与执著,使他对林妹妹的爱也毫无悬念。他与黛玉的爱是志同道合的真爱,他们有共同的追求,他们有共同的对人生对自由的向往,这种爱是超越外表形象吸引的挚爱,是无可替代的!宝玉会无比忠诚于自己的爱情,并执著甚至有些执拗地保护这份爱。所以,我坚信在曹翁的故事里,决不会有宝玉宝钗的幸福生活和兰桂齐芳的壮景。而87版电视剧中的结尾安排让我信服。从无限真情到看破世间所有的情,从满怀热情的公子哥到撒手俗世的冷情僧,“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头卿何薄命”的感叹之中,情?不情?其中滋味让我们在红楼一梦中细细品磨吧!

二、神牵梦绕林黛玉

红学家马瑞芳说:中国所有真实生活中的女性,没有一人知名度超过林黛玉。林黛玉是纯洁美好、娇弱又宁折不弯的象征。林黛玉是文化含量最高又超越群芳的文艺形象。是啊,天上掉下的林妹妹令多少读者“神牵梦绕”。也许有人会说,应该是“魂牵梦绕”吧?是不是打错字了?不,在我的心目中,林黛玉是有一股仙气缠绕的美丽女子,她是仙子下凡嘛。她的生活如仙如梦,令读者神往。

林黛玉是个美女,她的美具有着中国古典美特有的神韵。这种美更多是在书中、在曹雪芹的笔下、在读者的心中。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许能轻易找到宝钗式的端庄美人、凤姐型的泼辣美女,也许你会在某个女孩子身上看到湘云活泼的影子或晴雯娇美的眼神。就好比挑选《红楼梦》的演员一样,林黛玉总是最难选的!林妹妹的一双泪眼中,储的是天上的甘露,展不开的眉头里藏的是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这美沁人心脾,这美只能似曾相识,只能存于读者心间。

林黛玉是个才女,这是每一个爱好“红楼”的大多数人都能够体会到的。如果来到现实生活中,她的诗才绝对不会亚于李清照和苏小妹。我爱读黛玉的诗,从“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浊陷渠沟”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字字展示着黛玉的傲骨才情。从“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到“冷月葬花魂”句句渗透着这个美丽女子的哀婉辛酸。黛玉多才而又傲气,天真而又刻薄。个别人基于表面现象不欣赏黛玉。记得《红楼梦》电视剧首播时,有人曾对我说:“那林黛玉就是个气篓子,有什么可爱。”当时的我气愤填膺,正待辩解,却发现此人并没有读过“红楼”的文本,只能嗤之以鼻,懒得与其争辩了。正如她的美丽是特别的一样,黛玉的才华也是旧社会女子中独特的,这也造就了她独有的、常人难以理解的性格。她爱什么,就会痴迷于什么,也会忠诚于什么!她爱诗,就全心全意地爱,爱到过目不忘,爱到提笔成章。她爱宝玉,就一心一意地爱,爱到不顾他人的反对甚至是陷害,爱到自己的天空随宝玉亦晴亦雨。许多人认为寄人篱下的生活造成了黛玉性格的缺陷,我当然同意这一观点。但我也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她执著地爱着宝玉,全心全意地在封建礼教下追求着自己的幸福。她的心间充满了才华和挚爱,哪里还有心计去考虑人情世故。

根据古本《石头记》中畸笏叟的批语我们可以推断在《红楼梦》结束时应有一张“情榜”,情榜对书中108位女子和宝玉都有一个带有“情”字的考语,其中宝玉为“情不情”(前文已提到),而黛玉为“情情”。何以两个“情”字集于一身?是因曹雪芹对她的偏爱吗?是因她亦仙亦凡的美丽吗?是因她对爱人、对幸福、对自由的真情吗?一“情”神牵、一“情”梦绕,更有无限之情耐人寻味!

三、亦冷亦暖薛宝钗

宝钗,美丽、稳重、大方,做事得体、有心计。我相信宝钗的美丽,也仰慕她的才华,她是大观园中的美女,也是中国古典美女的典范形象之一。这位人见人爱的大美人,偏偏得不到多情公子宝玉的爱。为什么?是因为她出现得晚了一点吗?是因为宝玉不懂事理吗?不是,她的悲剧恰恰来源于她的得体和心计。宝钗太懂事了,懂得让我可望而不可即;宝钗太有心计了,有的让我不禁心惊胆寒。贾府上下、大观园内外,怕是没有几个人不喜欢她、不夸赞她。她会耐心地揣摩每一个人的心思,需要讨好时绝不放过,需要陷害时也毫不手软。宝钗的讨好能力真是一流的,她在贾母面前可谓竭尽全力了,吃的要说软的好、看戏要点热闹的……还会主动帮助史湘云办起“螃蟹宴”以博贾母的欢心。她从不和人斗嘴,还常常主动付出。黛玉可谓是对她威胁最大的“情敌”了,可她却去主动关心黛玉的病情,热情地送去一大包燕窝再配上雪花洋糖。

文静大度的宝钗处处讨人喜欢,而当我们细读宝钗的另一面,真是让人倒吸一口凉气!最为典型的要数金钏投井一段,刚烈的金钏成了宝钗口中的“站在井边傻玩的野丫头”。记得第一次读到这里时我十分不解,宝钗那么乖,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曹雪芹到底要塑造一个怎样的宝钗?二十年的细读和感悟,让我有了答案。“冷”的背后是无限的暖,“无情”的背后是难耐的激情,可怜可叹又可怕的宝钗展现在我的面前。我们还是从宝钗对黛玉的行径去细读吧,且看“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一回,本是她自己听到了小红这个最具远见的丫头的隐私,她却灵机一动推倒了黛玉的身上。曹雪芹写书素有“草蛇灰线,伏线千里”的大手法,谁知到这一伏笔会不会造成将来小红对黛玉的报复呢?再看“蘅芜君兰言解疑癖”一回,表面看是关爱,实际是什么呢?是她完全掌握了天真的林黛玉,使黛玉对她无比信服甚至是依赖。真为黛玉担心啊,过去,黛玉还知道排斥她,从此,黛玉对她的信任将使自己一步步走向更加孤立无援的境地。必将有一天,宝钗将彻底取代黛玉,走向宝二奶奶的宝座。也许有朋友会说:“没那么严重吧,宝钗很矜持啊,看出她喜欢宝玉啊?不是贾母和凤姐为他们订的婚吗?”有这样结论的朋友一定是受了高鄂的影响,我读《红楼梦》是不包括后四十回的, 我坚信只有前八十回是曹雪芹的手笔,也许正是她的不完整,才带给后人更多的空间。对贾母和王熙凤的观点我暂时不作展开讨论,此处我想说的是宝钗对宝玉的爱。且看她羞笼红麝串的一幕,平实朴素的连房间都如“雪洞”一般,却把贵妃刚刚赏赐的红麝串带出来招摇。为什么?因为只有她和宝玉有,黛玉没有。而当宝玉挨打时,她的忘情关爱更是入木三分。都说黛玉大胆追求爱情,可黛玉与宝玉之间确是冰清玉洁,而做事一向得体的宝钗却坐在熟睡的宝玉床头为他绣兜肚。当然宝钗此举并非不轨行为,却体现出她对宝玉的爱慕之情。宝钗也是一个如花的少女,她爱宝玉是无可厚非的。但她要做长辈面前的乖乖女,她要用“冷香丸”来抑制自己内心的热情,她要用“任是无情也动人”的高贵牡丹外表来掩饰自己的无限激情。

严格的封建礼教束缚和对爱的追求使这个少女的灵魂在扭曲,所以就出现了得体与狡猾于一身的宝钗。然而,心机费尽的宝钗仍然没有战胜残酷的封建社会,虚假掩盖的真情仍没有得到宝玉的认可。可怜的宝钗必将在孤独中度过一生,可叹的宝钗注定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可怕的宝钗还不如林妹妹能够带着宝玉的真情“质本洁来还本去”。我可以想象黛玉如仙草一般在天境尽情舒展枝条,却不忍去看宝钗似枯木一样在人间独守孤灯。无情的冷香造就了宝钗“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坚强自信,多情的暖香孕育了宝钗“珍重芳姿尽掩门”“淡极始知花更艳”的执著自重;冷与暖的交错演绎了宝钗“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的褒贬自持;无情与有情的共存注定了宝钗“焦首照照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的凄凉自喻。

“红楼”带给我太多的思考,太多的遐想。作者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翁啊曹翁,你可知两百多年来多少读者为你这“荒唐言”而落泪?你可知两百多年来多少读者为你这“荒唐言”而痴狂?

猜你喜欢
宝钗红楼林黛玉
红楼摆摊
红楼女排
论宝钗的“藏”与“露”与复杂心理机制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红楼:曲终人散,一片白茫
什么样的丫鬟才是好丫鬟
渐解红楼味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