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铁平 吴丽君
蔡仪(1906-1992),原名蔡南冠,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蔡仪先生的学术思想在很多领域都极有创见,笔者仅对其文艺思想中的现实主义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蔡仪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在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想史上,蔡仪先生最早以完整体系的方式阐述了现实主义理论,现实主义是其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蔡仪在日本学习期间(1929年-1937年),有机会接触到马克思主义著作,这为他以后的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他于1942年出版的《新艺术论》,就是试图以自己所学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阐发恩格斯现实主义理论中的一些美学问题。1958年《新艺术论》再版的时候,他曾将其更名为《现实主义艺术论》,表现出他对现实主义的重视。以后又出版过《论现实主义问题》等著述,详论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原则,现实主义艺术成为他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蔡仪认为,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它的根本思想,就是对于客观现实的从现象到本质的一种认识。“艺术是以现实为对象而反映现实的,也就是艺术是认识现实表现现实的”。他指出客观现实主要是社会生活,艺术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他认为只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才是正确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蔡仪特别强调,现实主义的根本精神或基本原则是真实地描写现实。所谓真实地描写现实,“不仅是指表面现象的,同时也是指内在本质的。因为既然说是真实地‘描写现实,就要求‘现实的面貌的真实,也要求‘现实的关系的真实,这就是由表面现象到内在本质都是真实的,也就是‘描写的一切真实性,创造艺术的典型。”这里蔡仪强调艺术要真实地描写现实的现象和本质的真实,那么如何使二者统一起来,他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带入他的典型理论之中。
蔡仪认为艺术反映现实但不是被动地再现现实,而是典型化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和具有本质意义的现象。他指出“艺术是要从杂乱的现实现象之中,显露出它的晦暗的本质,或者说艺术是要反映现实的本质,不是单纯的现实的现象”,“艺术的创作就是典型的创造,典型是艺术的核心”。
蔡仪极为重视艺术典型的价值和作用,特设了专门的篇幅来讨论典型理论的有关问题。他从反映论的立场出发,提出艺术既然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那么,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典型。艺术的典型也就无从产生。因而“典型”相应地也就分为两种,即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和艺术作品中的典型。“艺术的典型创造,必然是要根据客观现实的,不根据客观现实便不能创造典型。”认为艺术典型是人们认识的产物,是主观精神对客观现实重铸的结果,因而具有了特殊的规定。“艺术的典型的构成是在于艺术的认识,而艺术的认识是借我们精神分析与综合的能力,抽象与具象的能力,从许多杂乱的个别的客观现实里面概括它们共同的一般的属性、条件或特征,再将所概括的共同的一般的东西综合起来,使它具体化、个别化,然后成为一个具体的个别的形象,这个具体的个别的形象,就是艺术的典型”。
蔡仪对典型的规定,仍然是从“艺术是对现实的认识”这一基本命题出发的,但是,他在对典型的界定上却出现了偏差,特别地强调了共性、本质、普遍性方面。他指出“艺术的典型是个别显现着一般,即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不是以个别的东西为基础的统一,而是以一般的东西为基础的统一”。在另一处强调说:“一般的东西是中心的、基础的,而个别的东西是从属的、附庸的”。强调本质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本质总是和现象联系在一起的,而蔡仪的典型论中,现象与本质发生了分离,本质成了一种先验的概念,现象与真实性发生了分离。要求作家按照某种先验的本质去描写生活,并把这种本质先行地规定为真实,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公式化、概念化。蔡仪的典型观实际上是类型典型。
从上面的分析中,足见蔡仪典型理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立足于现实,以客观现实事物的典型性为基础,其根基是坚实的。但是在认识论的大前提下,真实地描写生活这一现实主义的最高原则是难以实现的,这是他理论自身存在的无法调和的矛盾。
二、蔡仪现实主义理论的内在矛盾
蔡仪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为哲学基础和理论原则,认为只有“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即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认识论发展的最高阶段”。可是,仅仅从认识论出发来阐释文学艺术,这样便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感性意味着是一种低级认识形式,将感性作为认知形式来理解,它必然要上升到理性、本质、规律,感性最终要被理性扬弃或超越,那么它也就不可避免地与作为“主观的感觉”的情感失去联系。也就是说,尽管蔡仪注重生活,强调文艺要来源于生活,真实地反映现实,但是人与生活的关系只是在认识论的范围得到肯定,社会生活与人只是发生着认识关系,而不存在实践关系。而脱离了人的实践,人对生活的认识,只能是来自于主体自身的观念,来自于自己的内心,其认识的结果只不过是抽象的概念与形象的结合。他在哲学认识论的范围内来论证艺术,艺术所必需的情感问题无法得到合理的阐释。这样,人的真实的内外世界实际上已被排除在外,真实的生活也随之被蒸发了。他的理论实质上是排斥和疏远他所注重的客观现实世界的。
关于这一点,蔡仪似乎也已意识到了,在后来,蔡仪对于文艺创作中的情感活动,也给予了充分重视并予以肯定。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蔡仪提出认识二重性理论,试图把情感内在地引入具体概念,他认为情感的必然性与认识形式相关:“由认识外物而引起意识自身的主观反映,即感性的感受和感情的激动。这是美的认识必然有的一个方面,也就是认识的形式。”他认为“认识活动与感情活动固然有区别,但不能分割。两者的功能是密切相关,难以分开的”。可见,蔡仪也充分重视并肯定了艺术创作中情感的重要意义。
蔡仪在改写《新美学》时,加以修订说:“只是强调形象的一般性的优势,而没有提到个别性的特点,一般性的优势也不是果然能显现出来,因而这种关于典型的说法,是不够确切的。”他说,《新艺术论》和《新美学》都是在抗战后期写的,关于典型的理论大致都是当时文艺界流行的说法。直到《三论现实主义问题》,关于典型形象的创造才有比较全面的说明。他认为艺术的典型“按一般的说法,就是要描写具体感性的现实现象以很好地表现现实的本质,也就是要描写生动鲜明的事物的个别性以充分地表现事物的普遍性,这样的艺术就是真实地描写了现实的艺术”,“要以特异的现象或突出的个别性显著地表现着事物的本质或普遍性”。
这是他对早期典型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加重了个别性在典型中的作用。但是他的重视和肯定始终是以认识论为大前提的。“必须把感情与认识——特别是理性认识联系起来,必须顺着认识论的路线来研究这些心理的感情现象。在一切其他心理现象中,如欲望、志愿、意志等,认识是起作用的,是贯穿一切的中心。不从认识论开始,很多心理现象也搞不清楚。”所以,尽管他试图把情感纳入他的美学
思想,但是“他那种总是要把情感与感性区分开来使之上升到理性阶段的努力,只能表明他的美学体系在本质上是排斥情感的。”
所以,尽管蔡仪主观意愿是好的、积极的,但是他的理论内核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正是这个矛盾,影响他文艺思想的正面的东西,使他强调的社会现实难以真正实现。而只有将关注的重心从抽象的本质概念转移到具体感性的生活现象和生动鲜活的人物,才能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也就是在典型的塑造上,个别与一般二者的统一要侧重个别性,塑造来自于生活的真实的血肉丰满的形象。正如歌德指出:“在特殊中显出一般”,“才特别适宜于诗的本质”,“从特殊事例出发,诗人先抓住现实中生动的个别具体形象,由于表现真实而完整,其中必然要显出一般或普遍的真理。”现实主义艺术的真正生命正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
这样,在对蔡仪现实主义理论存在的缺陷加以克服之后,他所强调的文艺和生活的联系,认为文艺必须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才能彰显自己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优势。特别是在面对当前文学远离社会生活、凸显感性欲望、创作日益庸俗化的现状,倡导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三、蔡仪现实主义的当代意义
作为文艺理论家,蔡仪一贯旗帜鲜明地倡导文艺面向人民、反映生活、影响社会的现实主义原则。并且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本质特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我国文艺界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当然,正如前所述,蔡仪关于现实主义的主张是存在缺陷的,我们只有对其不足加以克服,才能彰显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以写实的手法客观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这是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艺术只有反映出社会的真实面貌,才会获得发展的动力。如果我们忽视这样的原则,那么当代的文学艺术就会失去方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影响下,随着西方解构主义思潮以及后现代话题的不断输入,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中消解理性、意义、价值,远离现实生活等成为比较突出问题,这样,我们在对蔡仪先生的现实主义理论加以克服的前提下,倡导其理论,对于当前的文艺创作及文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毋庸讳言,当前以“娱乐性”、“享乐主义”、“感官欲望”等为特征的“大众文艺”,在文艺中占有中心地位。当然,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艺术多元化的发展,可以满足社会中不同层次的人们对艺术的需求,每个人都可以充分选择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应该得到社会的宽容和他人的尊重。可是大众文艺片面强调感性,它把对个体感性的张扬理解为对理性的绝对排斥,把艺术变成发泄自由情感的工具。在现代艺术中,我们当然要肯定个体感性的表现,但是人是社会的人,没有人的理性的支撑,感性的激荡只能是动物性的。感性之所以能够上升到人的主体水平,必须得到理性的提升和塑造。而面对人的外部世界,理性则表现为参与社会现实生活。也就是说,个体必然要与外部世界之间建立联系。而艺术只有反映出这个社会的真实面貌,才具有生命力。所以真实地面对世界、面对人的内心,是艺术工作者不可推却的责任和义务。现实主义艺术积淀下来的对现实的深切关怀精神,现实主义话语所蕴涵的人文情怀和理性力量,还将是人们精神世界中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必定为人类的发展继续提供有益的启迪。
在为纪念蔡仪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召开的“蔡仪学术思想研讨会”上,与会学者认为,蔡仪有关现实主义的论述,是他的学术思想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在当代文艺创作、文艺批评的实践中仍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蔡仪思想曾经辉煌过,也曾在一段时期被冷淡过,但是,在当今的社会现状下,它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成为人们寻求理性、关注现实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