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彩霞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经济价值和意义。语言的产生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交流的需要, 也就是为了传达信息和获取信息的需要。英语的国际化伴随着经济的扩展而蔓延。文章从人口迁移和民族融合,工业革命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殖民扩张和国际贸易,科技进步等方面探讨英语的国家化问题。
关键词:英语;信息;经济价值;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0-0164-02
语言的产生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交流的需要, 也就是为了传达信息和获取信息的需要。作为社会生活组成部分的经济,当然也是语言的反映对象。工业革命的出现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突飞猛进,语言与经济的联系也日益紧密,特别是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语言不仅为经济发展服务,而且语言本身的经济功能日益彰显。文章就英语国际化的经济价值和意义进行深入分析。
1早期英语的状况
英语最初也是一种“外语”,是由从欧洲大陆渡海征服不列颠的那些人带过去的一种纯粹的日耳曼语言。在那没有现代交通、通讯,没有广泛的经济往来的漫长时代,民族之间思想、文化的相互吸收和一致性以至社会发展、经济技术进步的相互促进,无疑是由于民族的融合与大批移民而进行的。因此,英语从一开始就不是单纯的,而是不同语言混合后的产物。英文中的第一批“外来语”包括城堡、监狱、枢机主教与修道长这样一些词汇。变化灵活的英语作为先前移民的遗产俨然是民间通用语言,只是各地语音不同。英语没有被取代,《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在诺曼征服以后又继续编纂了近半个世纪。小说家沃尔特·司各脱爵士在若干世纪以后指出,在诺曼时期,当“公牛处于农奴的役使之下时,它仍是撒克逊词意义的OX(公牛),一旦处于欲将之吞噬的饕餮之口,它又俨然变成了法兰西人的宠物beef (牛肉)了。”正是因为英语既不是殖民者的语言也不是学校里教授的语言,它才发展成一种极其丰富的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所通行的社会层次也逐渐升格。
2工业革命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在机器时代以前,在改进一个国家的工业方面,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不是资本,而是有技术的劳动。一种新的技艺只能从掌握这门技艺而情愿移往海外的人当中引进。”17世纪呢绒业中心完全转移到了英国。为了获得这一生产技术,英国利用欧洲大陆封建和宗教战争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通过各种法案和措施保护有技术的劳动者移居英国,使英国成为呢绒工人的避难所。英吉利海峡把英国同欧洲大陆隔离开来,天然屏障护卫着英国,它使英国本土避免了它们带给经济的无穷破坏;它使英国成为饱受宗教与王朝战争迫害和不堪大陆国家残暴统治的优秀劳动力能够努力工作、生活及传授技艺的避难场所。爱德华三世被誉为“英格兰呢绒之父”,他鼓励和奖励外籍呢绒工人移居英格兰,对一切愿意在这里定居的外国技工加以保护,还向他们提供其他方便条件。
由于 1559至1603年间海外的需求稳步增长,英格兰呢绒织品一直是产值最高的出口物品。正是在这一时期,外来工匠——促进纺织业及其他制造业发展的一个源泉。正是这些外来移民首先将新织物付诸生产。一位议会议员在1596年曾经这样问道:“世界上究竟哪个国家能够像英格兰那样,养育着如此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帮人?”英国人为了迅速改变科技落后的面貌,他们把眼光首先投向了欧洲大陆,许多科学家、商人、牧师和工场主纷纷到大陆学习和研究科学技术。这实质上是一种科学技术的引进。科学技术通过英吉利海峡如流水般不断地从大陆流向英国。英国正是以大陆人已达到的水平为起点开始科技创新的,英语语言的扩张和蔓延随之增强。
3英语方言逐渐标准化
随着城市和商业行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要掌握一定的就业技能,就需要去当学徒。学徒拜师宣誓时使用法语和英语,因为第三代和第四代诺曼移民能够说两种语言。亨利三世1258年关于《牛津条例》的文告是以英文发布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一部中世纪史撰述选取这一实例来说明“在法语与拉丁语的荒野中存在着一块本土语言的绿洲”。然而,英语方言始终很盛行,而且终于跻身成为上流社会的语言。但是直到15世纪中叶,英格兰中部偏东的地方方言才作为标准的书面语被政府文件的起草者所采用。在1066年之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英语不是一种统一的语言,而是多种方言的总称。各种方言历经几个世纪的交流、融合,伦敦方言终于成为英国的普通话。
文艺复兴时期是现代英语的形成期。印刷术使英语的统一性大大增强了。它降低了书的成本,使书籍有可能传播到社会中层。英语主要是保留在人们的口头上。到了16世纪,英国的翻译家、批评家、神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可以说一切用笔的人都在用英语写作。这时,文人们发现英语现有的词不足以讨论学术问题,不足以表现新的思想,便情不自禁地从外国语里大量地引用词语。引进最多的是拉丁语词,因为文人们早就以拉丁语为第二语言。希腊语的一些抽象名词或学术术语也于这一时期进入英语。意大利是古罗马文明的故乡,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文学、艺术、建筑成就均令英国人向往,前去旅游和留学的人很多,人们回到英国时又把意大利语词带了回去。同西班牙、俄罗斯等国的贸易也开展起来了。总而言之,同外国积极的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英语的词汇量,也加速了英语的对外传播。
4国际贸易促进英语的跨文化传播
贸易中心的地位是靠地理优势的利用,航海业、海洋舰队的强大,以及殖民掠夺和贸易战争而取得的。英国就是这样为自己戴上了贸易中心的王冠。当英国人认识到具有重要意义的贸易和天然的地理因素之间的联系时,“海上马车夫”正在称霸世界贸易市场,西班牙、葡萄牙人很强盛。然而英国人知道,英吉利海峡是他们能够取代荷兰的最好的优势,这正是北欧通向南欧、西欧并直接通向地中海及海外殖民地的咽喉。
此外,英国本土的交通也非常方便,由于腹地很小,从不列颠岛上的任何地点距离海洋都不超过110英里,大大降低了出口产品的运输成本,使对外贸易变得简单易行;这样优越的地理条件非常有利于贸易的发展,并进行贸易垄断,而当时的世界贸易实质上是一种海上贸易。
5奴隶贸易和殖民地扩张带动语言扩张
英语的世界性传播始于英国的殖民扩张。语言一直都与帝国存在联姻关系,并与之长久相伴。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使首先经历工业革命的一些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商品生产量大幅增加,需要开辟新的产品市场和新的原材料供应地,于是殖民扩张就开始了。所以殖民扩张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殖民扩张的直接结果之一是带动了这些殖民国家语言的扩张。推行殖民语言也成了维护殖民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殖民统治扩张到哪里,殖民国家的语言也就扩张到哪里。英语成了这些地区的重要语言。其原因有三:
①语言从来都是强国推行其政治、经济、宗教影响的主要工具之一。在殖民过程中,老牌的殖民国家西班牙、葡萄牙以及继起的英国、法国、德国都曾在其殖民地大力推行其语言。1834年,时任印度总督和联席公共教育委员会主席的Macaulay 勋爵在谈到英国在印度推行的英语教育时说:“我们的目的是要在印度培养出一个阶层,该阶层拥有印度人的血统和肤色,但其生活品位、信念、道德观和思维方式却是英国式的”。1835年, 大英政府颁布法令以实现Macaulay 的政策建议。该法令指出:大英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在印度人中推行欧洲文化和科学。为此所拨出的基金款项只能最大限度地用于英语教育。
②殖民国家占领一个地区后,该国语言会迅速成为政府用语,一些上层人士由于和政府关系紧密和来往频繁而掌握了该种语言。当地一些掌握该种语言的人会在成为政府雇员、公司雇员、经商等方面享有优先权,会支配更多的资源,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这种示范作用会促使更多的人学习并掌握这种殖民语言。
6科学技术推动英语的传播
从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角度看,通讯模式是人类社会传递消息的方式。通讯模式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通讯模式。前者主要包括语言、文字、以及各种通讯设备。在农业社会中通讯设备主要是道路、运河、驿站邮传系统等。而广义的通讯方式则包括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和意识形态等等控制社会的方式。在早期的统一帝国中,狭义的通讯模式的发展悬殊并不很大,几乎所有的帝国都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并且都致力于道路、运河、驿站等通讯设备的建设。
在1896年,一位年轻的意大利发明家古利埃尔莫·马尔可尼来到英国,向英国邮政局展示了他的 “无线电”通讯工具;30年后,无线电已成为这个国家的消息的主要传播者。它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结果,它为广大的听众服务并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隔阂。
二战以后美国凭助其经济实力大力向外推广英语。首先,是加大了对其他国家的教育援助。其次,是加大了对国外人员进行培训的力度。其三,是加大了对国内人员进行多种语言能力的培养。其四,极力鼓励民间组织进行语言对外援助,并在海外大规模建立语言学校和应用语言研究机构。其五,借助于广播、电影、报纸、杂志等语言工具来扩大其政治、经济的影响力和语言接受程度。美国的霸主地位使得世界上任何国家要发展经济都不可能忽视美国的存在,也不可能忽视英语的存在。科技的革命最终决定其语言的胜利:美国人不仅是鼓吹他们语言的能手,也是更新语言的高人,硅谷便是英语新词的主要来源地。
7结 语
综上所述,英语由一种混合语而扩展为国家化的语言决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层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原因。语言的产生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交流的需要, 也就是为了传达信息和获取信息的需要。随着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英语的国际化伴随着经济的扩展而蔓延,英语的国际化的经济价值和意义日益彰显。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新时期人力资源的附着点,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英)阿萨·勃里格斯著.英国社会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2] 李翔.经济中心运行轨迹的透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3] 王清智,黄勇昌.对语言与经济关系的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