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教为学,让学生在思索中体验、感悟

2009-09-29 09:56赖志文
师道·教研 2009年8期
关键词:动滑轮漆包线定滑轮

赖志文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大胆采用“生本”理念,以“牧羊”式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体验、感悟,变教为学,以启发式教学为核心,培养学生“乐学、会学、主动地学”,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容易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

一、营造一个“对话的课堂”,让学生在质疑中进步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广大物理教师越来越重视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但是学生探究的问题来源于何处?这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前必须弄清楚的问题,在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问题是联系已知与未知的桥梁和纽带,传统教学中,一般是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来回答,再看我们的学生,一个个皱着眉,低着头,极不情愿地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果采用“牧羊”式教学,营造一个“对话的课堂”,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法解决问题,这将会极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了让他们明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对他们说:“综观科学史,大凡有建树的人,都具有‘健全的怀疑精神或者‘刨根究底的好奇心,敢于并善于质疑传统的知识、流行的观念,这往往是他们走向科学殿堂的第一步,”学生时常受到鼓舞,经常提出一些有趣且令人回味的小问题,例如,在刚刚学完“声现象”后,有的学生就提了这样一些有趣的小问题: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为什么我们的手脚在振动时却听不到声音?超声波虽然频率很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但并不代表不存在,为什么没把我们的鼓膜震破?

一次我和学生在探究“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吸引”这一规律时,一个学生忽然站起来,“老师,我有一次把磁铁摔断了,想用胶水把它粘好,但怎样也不能按照原来的裂痕粘好它,这是为什么?”

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我不急于回答,而是由学生去讨论、看书查资料,让学生自己在对知识思索中体验、感悟,从中找出答案,学生有时为了找到答案很快把整章内容阅完,物理课堂教学就是要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搞科学,努力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善于质疑,在质疑中不断进步。

二、发挥学科特点,让学生在实验中开拓思维的空间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那种“关上门,期望自己在缺乏实践的寒冬里春暖花开”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要想使学生掌握一门技能,就必须放手为他们创设一定的环境,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开拓他们的思维,

在授“滑轮”知识时,我让每四位学生为一组,每个小组给四个滑轮等一套器材,分组实验,任他们自由去组装,并奖励组装形式最多最快一组学生,并在组装好之后,给自己的装置命名。

全班学生用了不到半堂课时间就将各种图形组装完毕,并命了各种各样的名字,如“天火轮”等,然后我要求他们阅读教材,看看科学家是怎样命名的,学生通过直接感观很快记住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模型,接着教师示范并引导他们用尺、弹簧测力计研究各种装置的规律,学生们很快研究出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规律如下:

1, 定滑轮的特点: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改变力的方向(忽略摩擦时,F=G ,S=h,S为拉力移动的距离,h为重力上升的高度)。

2, 动滑轮的特点:可省一半力,但费一倍距离(忽略摩擦和动滑轮的重时,F=1/2G,S=2h)。

3, 滑轮组的特点:既可省力,也可改变力方向(忽略摩擦和动滑轮的重时,F=1/nG,S=nh)。

以上知识基本上都是学生在自已动手中学会的,在动手中,学生的好奇心、真实的感受、成功的喜悦等都得到了很好的体验,因此学生在做题目时得心应手。

例如在授完托盘天平的使用时,我为他们准备了一大包漆包线,让他们设计测量漆包线长度的方法(没限制器材),学生设计出了如下方法:

1, 用刻度尺直接量出来。

2, 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然后用刻度尺量出1米的长度用剪刀剪下来,再用天平称出1米长漆包线的质量m1,用总质量除以1米长漆包线的质量,就是总长度,即L=m/m1。

3, 先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再用天平称出100g漆包线,用刻度尺量出100g漆包线的长度L1,则总长度L=mL1/100。

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在动手中认识到哪种方法最简便、最实用,开拓了思维。

责任编辑罗峰

猜你喜欢
动滑轮漆包线定滑轮
浅谈漆包线在高速绕线机上使用时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由易到难识滑轮
使用单个动滑轮省一半力的条件
斜拉动滑轮时的机械效率分析
复合绝缘层漆包线热老化寿命数据的统计分析
“绳上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分类例析
微线规漆包圆铜导线焊接工艺
浅谈发电机用套管电流互感器的漆包线和铁心的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