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平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情境;背景;课堂内涵;妙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8(B)-0039-01
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巧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了,才会“发愤忘食”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新内容教学时要通过情境创设最大限度地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李商隐的《锦瑟》一诗时,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这首诗历来被称作中国诗坛的“千古疑案”,它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十六个字,却犹如万里迷宫使得后世一代代文人搜肠刮肚而始终不得其解。这首诗到底难解在何处,诗中凄迷隐晦的意象究竟指什么呢?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就会引起学生思考和学习的兴趣。这种在诗词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导入课文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对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归纳中提高了其自身的文化素养,达到了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二、诠释背景,深化主题思想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形象有效地介入背景知识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运用高度凝练的语言介绍背景知识,无疑对提高古诗词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度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学生来说可谓陌生,而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正是对这种制度的血泪控诉。如何理解焦母仅凭借作为母亲的区区之威就可以轻易割断儿子儿媳磐石蒲苇般坚固柔韧的感情呢?而早已成家立业的焦仲卿又为何显得如此懦弱,难道他非得以死才能换得夫妻二人的“长相厮守”吗?要解决学生的这些疑惑,教师可通过讲解在学生中广为传诵的《钗头风》作为补充:“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淡酒,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唐婉)”哀婉的词句,凄楚的情感,共同演绎了陆、唐二人的心心相惜以及被迫分离的无奈感伤。导致悲剧发生的罪魁祸首仍然是一位母亲。是谁给了这些母亲们如此大的权威?难道这些当事者真的都懦弱吗?在声声质问中那个扭曲的社会现实和不合理的制度便自然被学生了解了。而从《孔雀东南飞》产生的汉代到《钗头凤》产生的南宋,历经了无数岁月与朝代的更替,这样的悲剧却一再重演,这又加重了学生对封建家长制的批判和鞭挞之情。与教师运用专业术语照本宣科机械的介绍相比,这种方式更为合理。又如《病梅馆记》,它的创作与清代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不无干系。对于文字狱的解读,除了引史料,最具说服力的方式莫过于让当事者站出来说话。龚自珍曾在《咏史》中写到:“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粮谋。”受几千年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深远影响,使得正直的士大夫尚且说出这样的话,就足以见出文字狱的迫害之甚了。
三、旁征博引,丰富课堂内涵
成功的课堂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辨性为一炉的结合体。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利用自己的学识,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能很好地调节课堂氛围,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
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词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句用美女小乔来衬托周瑜的年轻有为。那么小乔到底有多美呢?有诗为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曹操要大修铜雀台安置小乔,足以见得小乔之美。学习诗歌《将进酒》时,对于李白狂放不羁性格的理解,教师可引入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来诠释:“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朝,自称臣是酒中仙。”这些极富内涵的插曲的引入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词中的丰富内涵和饱满形象。
四、对比映衬,凸显诗词妙趣
比较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将同类背景主题或风格反差强烈的作品比照着来阅读,在相互的映衬和对比下,古诗词的精妙处会得到进一步凸显。
同一作家不同风格作品之间的相互比较可使得两者之间泾渭分明。如教授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时,就可与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来对照阅读。同一词牌,一个蕴含了细腻柔情的丈夫之气,一个透露出豪迈奔放的英雄气概。只有在一方的衬托下,另一方的内涵才显得更加丰富;也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共同铸就一个有血有肉的文化巨人苏轼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