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势与落实

2009-09-29 09:56肖克文
中小学管理 2009年9期
关键词:走过场特长班报告单

肖克文

自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各省市相继出台各项配套政策与措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热潮。写标语、挂横幅,经验会、交流会、现场会铺天盖地。适当造一些声势,对于抓好素质教育的落实工作是有益的,然而有人却把造势和落实之间的关系给颠倒了,他们抓工作的目的似乎不是为了落实,而是为了造势。明天上头要来检查落实情况了,便把学生的作业本收掉,发给他们各种课外读物,在墙壁上,橱窗里布置好学生的各种手工手绘作品,将“学生学习成绩报告单”改为“素质教育报告单”,临时为学生开设了各种特长班、兴趣班。检查之后,江山依旧。因而口头上说的是素质教育,实际上搞的仍是“应试教育”,仍然把升学率当做评估教育质量的硬指标,节假日补课有增无减,学生负担愈益沉重。

素质教育在某些人那里变成了纯粹的走过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部分主管领导对素质教育思考不深入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国家虽然充分注意到了对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培训,但是忽略了对政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担负重要责任的领导的培训。这些领导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与考核仍较多地集中在升学率或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对如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鲜有思考。他们大多从自己的政绩着眼,急功近利,又怕冒风险,把素质教育当做一场运动来搞,根本听不进下边真实的声音。上面搞运动式改革,下面就可能做表面文章,阳奉阴违,走过场,浪费人力、物力、精力。

其二,学校未能深入理解素质教育内涵

一些学校领导者对素质教育理解不到位,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盲目扩大政策外延,使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越政策原定的要求,不是实实在在地开展工作,而是什么“吃香”就吹什么。在政府提倡素质教育时,他们就将任何工作都说成是实施素质教育,不是按照教育的规律解决教育的问题,而是用行政手段解决业务问题。例如: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把素质教育理解为课堂教学外的任务,随意不求实效地举办特长班或组织兴趣小组,给人一种唱唱跳跳、跑跑闹闹就是搞素质教育的表象。

其三,“应试教育”过“硬”,“案质教育”太“软”

“应试教育”有传统而成型的运作模式,而素质教育缺乏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对教育者而言,“应试教育”有一整套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机制来约束和评估;素质教育与教育评价、教育资源配置等严重脱节,缺乏实践约束力。对受教育者而言,“应试教育”是一种功利性强的前程教育,素质教育成了一种“超功利”的“远程教育”。

素质教育还没有形成一种体制内的刚性力量,还缺乏稳定的执行力和效益预期。这导致素质教育在很多地方的基础教育实践中被异化、被屏蔽。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热衷于喊口号、做文章、坐而论道,不愿做具体细致的工作,不愿意做深入实际的探究和调查。例如: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到初中毕业时至少掌握3000个常用汉字,然而到底是哪3000个常用字。各个阶段又该掌握哪些具体的常用字,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具体的规定,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对此也未给出具体意见。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素质教育真正的导航标。对待素质教育,教育者应有长远眼光和科学态度。中国幅员辽阔,学校类型多样,推进素质教育不可能立竿见影,一个地区、一所学校具体怎样做,要不断进行实验,可以有不同的办法与选择,不必齐头并进。

总之,推进素质教育,不一定非要造势。却一定要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走过场特长班报告单
别样的“报告” 意外的“收获”
成绩出来了
职校设置“特长班”引发的思考
特长班:从存废之争到公平之辨
体检没问题报告单也别随手丢
别让你的体检“走过场”
学习报告单带来的转变
学前特长班的存在价值及弊端分析
特长班改变了我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