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航天器名用汉语拼音作为英译存在不足。作者建议中国航天器名英译应以意译为主,并提出了航天器名意译的原则,最后给出了中国全部航天器名的意译建议。
关键词:航天器名,汉语拼音,英译,音译,意译
中图分类号:N04;V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09)04-0040-04
一引言
2009年4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二颗组网卫星,也是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据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负责人介绍,“北斗”导航卫星的英译名为COMPASS,其汉语拼音为Beidout。这是中国首次由官方公布航天器的英文意译名。“北斗”是一星座名,为何被译成COMPASS(罗盘、指南针),其中缘由将在后文作出解释。
随着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与国外进行航天器学术、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机会逐渐增多,为国外介绍中国航天活动成果及航天器研发实力的需求也日益频繁。例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每隔一定时期要编辑出版中英双语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简介,向客户介绍空间技术研究院实力的《产品与服务》(英文本)以及其他用于对外宣传介绍的文字、声像等材料。因此,如何准确、通俗易懂地翻译航天器的名字,使外国人能够一目了然,并通过航天器的名字了解中国的航天活动和相关的中国文化,已成为确定名称必须考虑的因素。
在这次宣布“北斗”的英译名为COMPASS之前,中国在航天对外交流事务中,航天器的英译名都是音译,即用汉语拼音。如“神舟”译为Shenzhou,“资源”译为Ziyuan,“东方红”译为Dortg—fanghong。有时为简便起见,用每个汉字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组成代号表示。如“神舟”用sz,“资源”用ZY,“东方红”用DFH等。中国向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提交的国家报告和会议材料,以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英文版《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等资料,航天器的英译名都用的是汉语拼音或代号。
二航天器名音译的不足
航天器名用汉语拼音作为英译名,对中国人来说,读写都很方便,但用于对外交流则存在三大缺点:
1不能反映航天器名字的内在含义
中国航天器名字的命名基本上遵循三个原则:
1)要体现航天器的功能或用途;
2)由二三字构成,符合汉语构词规则;
3)要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特色。
所以,航天器的英译名要反映其功能或用途,要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特色,而音译——汉语拼音,则完全不能满足上述要求。
例如,“资源”“风云”“海洋”“探测”等用汉语拼音分别表示为Ziyuan(ZY)、Fengyun(FY)、Haiyang(HY)、Tance(TC)。外国人不解其中之意,括号中的缩写是一种代号,更让人难以捉摸。尤其是像“神舟”这样的名字,形意具备,含义丰富,表明这个航天器是飞船,不是卫星,也不是深空探测器,它是一艘“神圣的船”“神奇的船…‘神州(中国)的船”,而Shenzhou这个译名却使“神舟”固有的光彩和声韵丢失殆尽。
“嫦娥”“夸父”“天宫”“东方红”等航天器名字蕴涵着“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大闹天宫”“东方红,太阳升”等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特色,分别用汉语拼音Chang'e、Kuafu、Tiangong、Dongfanghong表示,就完全掩盖了名字原有丰富多采的寓意。
“嫦娥”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嫦娥奔月”神话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位绰约多姿的美女,是中国版的月亮女神,音译成Chang'e则表达不出任何涵义。将其按意译为Lunar Goddess(月女神),则对外国人无论是拼读还是理解,都要容易的多。
2容易出现一词多义
用汉语拼音(不注四声)写成的名字,反演为汉字词语,容易出现多义,例如Shenzhou可以读作“神舟”,也可以读作“神州”,二者极易相混。即使在国内,航天科技人员将“神舟”误写成“神州”也时有所见,何况外国人。将其意译成Divine Vessel或Magic Ship则不会出现歧义。
不少航天器名写成汉语拼音后会出现一词多义,举例如表1所示。
3汉语拼音不便于外国人认读和理解
汉语拼音有自己的拼读规律,特别是四声,外国人一般很难掌握。
以Chang'e(嫦娥)为例,其中字母e与前面的字母g是分隔开的,不能连读。而e单独时是发[i:],[e],[ye],还是[a](国际音标),外国人很可能无所适从,最可能的是把Chang'e念成“唱歌”。
外国人习惯于自己的母语,不习惯汉语拼音,这种情况在其他领域也很常见。例如在教学领域,外国人来中国教中国学生学外语,中国学生的名字都有汉语拼音,但外国老师习惯不用,而给每个学生取一个外语名字,他好念好记。
汉语拼音读不准有时还会引出笑话。
中国正在研发的太阳探测器“夸父”,名字源于中国童叟皆知的“夸父追日”的传说。将“夸父”按汉语拼音译成“Kuafu”,外国人只能“望字生义”。一次在国际空间学术讨论会上,中国专家介绍了Kuafu方案时,一位加拿大专家竖起拇指说,你们这个探测器的名字真棒,叫Kongfu(功夫),很了不起。如果按名字的意思译为Sun Chaser(追赶太阳的人),就可避免产生此类误解,同时也可借“夸父追日”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三航天器名应以意译为主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指出,词语的外译主要是给外国人看的,要以外国人能看懂为原则。因此,提倡在中译外时应以意译为主,建议除了人名、地名外,尽可能少用汉语拼音表示术语。
根据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以卫星导航权威机构宣布“北斗”意译为COMPASS为契机,兹建议今后中国航天器英译名普遍采用意译。意译方便外国人拼读和理解,有利于促进交流与合作。
航天领域飞行器名字采用意译,并非始于“北斗”,而是“长征”运载火箭开创了先河。
中国的“长征”运载火箭,在20世纪80年代初闯国际航天发射市场时,就是以Long March出现在世人面前。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现代史,也是世界现代史上一桩可歌可泣的重大事件。“长征”这个词经爱德加·斯诺的报导后,也名扬海外。当年,“长征”火箭在国际范围内一举走红,与其Long March的名字不无关系。至于“长征”的汉语拼音“Changzheng”及其缩写词“CZ”,国外鲜有人知,国内基本上也只在航天行业内使用。
四航天器名英译的原则
笔者认为,航天器名英译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英译名应包含中文名表达和反映的含义,包括历史事件或文化典故等;
2英译名必须是名词、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例如:
“东方红”本应译为East is Red,由于这是一个句子,需将其转化为名词:Red East,但不能译为East Red,这不符合英语语法。
3英译名尽可能是一个英文单词。如:
环境——environment,试验——test,海洋——ocean,天宫——heaven(不用space palace)o
4在不得不用多个单词构成时,应至多不超过3个。例如:
遥感——Remote Sensing,风云——Wind&Cloud。
5推荐使用“扩一缩”式命名及英译。所谓“扩一缩”式,就是根据航天器的功能或用途等特征,将航天器名扩展为用一个相对完整的概念,将这一概念译成英文词组,取词组中每个单词的头一个或头几个字母组成缩略语,作为航天器的名字。这种命名及英译方式的优点是既有普通名词的形式,又有明确的内容。
这种命名方式国外航天器常用。例如法国资源卫星SPOT(斯波特)就是法文_systeme probatoire d'observation de la terre(对地探测与观察系统)的缩写;美国军用通信卫星Milstar(军事星)是military strategic,tactical and relay(军事战略战术与中继)的缩写;欧洲航天局的月球探测器SMART(机敏)是small mission for advanced research in technology(小型先进技术研究任务)的缩写。
日本对其2007年7月发射的月球探测器的英译名就采取了这一译式。该探测器本名是“辉夜姬”(日本版“嫦娥”)。英译名没有按“辉夜姬”的日语平假名音译,而是将探测器名扩展为“月球学与工程探测器”,英译为selenology and engineeringexplorer,取其缩写词SELENE为英译名。这个单词正是希腊神话中月女神的名字“塞勒涅”,达到一语双关的效果。
现在来回答本文一开始所提出的问题。
“北斗”指北斗七星,即天文学上的大熊星座。因七颗星分布成一大水勺的形状,因此中国民间称其为“勺子星”,而对应的英译是Dipper(普通名词指勺子)、Big Dipper或Ursa Major(天文学术语)。但这三个词过于专业,且都不能明确显示“引路导航”的涵义。“望北斗,指方向”是中国人的古老传统习惯。将导航卫星比喻为北斗,不一定能被其它国家的人所理解,为了使“北斗”的导航含义显现化,将其引申为能指引方向的罗盘或指南针。这是译成COMPASS的一种解释。
另一种解释是,按照“扩一缩”式英译,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扩展为“中国全能定位与服务系统”,译成英文是China omni positioning and—servicesystem,取其缩写词就是COMPASS,既是导航用的罗盘,又是中国的导航定位服务系统,也具有一语双关的特点。
五建议
迄今为止,在中国用英文撰写的各种文件、资料和新闻报道中,中国航天器的名字都是用的汉语拼音。在航天界对用意译代替音译尚未取得共识,特别是尚未得到航天行政主管部门认同的情况下,建议采取保留音译,增加意译的过渡办法,即在名字的汉语拼音之后加括号,括号内加注意译名。例如Ziyuan(Resource),Dongfanghong(Red East),Change(Lunar Goddess)等,
音译加意译的做法已在2009年版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hina Academy 0f space Technolog)r》宣传手册中应用。建议在空间技术研究院编纂的《Products and sen,ices》产品指南及其他对外宣传、交流用资料中应用,并进一步在航天领域的国际学术技术交流与合作中推广应用。
现将笔者建议的中国航天器名字的英译名列举如表2所示,供讨论指正。
参考文献
[1]李清华,第二颖北斗卫星成功入轨(新华社电)[N],北京青年报,2009—4—16(A2)
[2]朱毅麟,漫话航天器命名[J],科技术语研究,2005,7(1)
[3]朱毅麟,中国月球探测工程若干词语解读[J],中国科技术语,2008,10(2)
[4]刘青,谈对外交流中的中文术语译介问题[J],中国科技术语,2009,11(2)
[5]王兆耀主编,军事航天技术[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6]江燕,日本的“月女神”月球探测器[J],国际太空,2006(1)
[7]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办公室编,朱毅麟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hina Aeademy 0f Space Technology[M],北京:航天华彩图像设计中心,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