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切
陈新超“超老师傅”并不老,30多岁的他因做生意带出很多徒弟而得此称呼。如今已是“开泰”、“金牛”和“爱康”三家名牌水管汉口地区总代理的他,稳坐顺道街装饰行业老大的位子。你也许很难想像,这个百万富翁以前只是个在路边“卖烧饼油条”的穷小子。
6岁小孩摆“地摊”搞起“多种经营”
1969年陈新超出生在湖北汉川农村,兄弟姐妹多,家境贫寒。贫穷是最好的老师,贫穷迫他从小就做起了生意。一天,刚上小学一年级的陈新超突然来了灵感,把家里积攒的40多本连环画摆在地上,租给村里的孩子们看,一本两分钱。刚开始看的人并不多,因为村里的娃都与他一样穷。不久,陈新超就有了新的想法:把生意做到人集中的地方,借助“人流优势”。他家门口有一个小车站,经常有人在此等车,陈新超把家里的板凳全搬出来,并打出牌子:租看连环画两分钱,租坐一只板凳两分钱,如果又看书又坐板凳,只收连环画的钱。
等车的人没事干,又有时间,于是不少乘客利用空闲租看他的连环画,他的收入很不错。尝到甜头的他,又想出一个挣钱的方式——推着爸爸的自行车(那时还不会骑),从4公里以外的小镇上买回几根甘蔗,砍断分节卖……村里有人很佩服这个小家伙,一个6岁的孩子不比一个青壮劳力差啊,周末两天就能赚几元钱。那时的2元钱,差不多可以买一条香烟。
打工是为当老板卖油条也批发
陈新超读到初一,就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妹妹,14岁那年,他去外村当学徒炸油条。当地炸油条风行,远近至少有60户都在做这事儿。学徒加帮工干了两年后,一个看上去更好的机会来了。陈新超解下围裙,进当地一家麻纺厂当起了工人。1987年,18岁的陈新超就当上了车间主任。
那时的“万元户”很少,很多人都把这当作奋斗目标,陈新超也不例外。他掐指一算,每个月200元工资,成为“万元户”要等到猴年马月。他再次潜入商海,独闯武汉。刚开始,他只是给人家做帮工。但这个帮工很有心眼,他边帮人家炸油条,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学老板生意经验、技巧了,了解生意行情,梦想着有天能自己当老板。
两年后,他终于用东借西凑来的钱在武汉市实现了夙愿。可生意冻那么顺,他和母亲两人忙了一年收获却不多。
1990年结婚后,他多了个帮后,于是又有了新的想法:推着小车卖油条,变被动生意为主动生意。一段时间后,由于他的油条、烧饼价廉物美,深受顾客欢迎。他有了一定的名气后,又打起了新“算盘”,兼做油条批发生意。他联系了一些公共食堂、酒店、旅馆,把油条、烧饼批发给这些经营点,生意也异常好。
付出终于有了回报。炸油条兼卖烧饼,陈新超一个月的收入就有2000余元,相当于当时一个机关职员的10倍。
转行败走麦城,但得到一笔“阅历财富”
1995年,炸了5年油条的陈新超攒下了8万元钱。在一个亲戚的说服下,陈新超又向朋友借来2万元钱,满怀信心地转行到郑州做服装生意。结果因“路子不对”、生意不熟悉、信息不准,不到两年的时间,10万元本钱缩水至3万元,还给朋友2万元后,陈新超所剩无几。
1997年香港回归那天,陈新超从郑州回到了武汉。
病急乱投医的他在朋友的引荐下,在汉正街做化妆品批发生意,一瓶冒牌海飞丝“进价3元,却可以卖到10元……看着手里靠卖冒牌产品赚来的2万元钱,陈新超意识到自己的人格丢了。他又开始寻找新的机会。
生意失败让陈新超悟出一个道理:不了解的生意、不熟悉的生意不能做;不正规的生意不能做。
从“零差价”到上网卖建材
做了多年生意,钱没赚到,但“赚”到了一些朋友,积累了一些生意经验。没事的时候,陈新超常去朋友那里坐坐,了解生意行情,捕捉生意信息。一天他来到顺道街做装饰材料生意的朋友家里,发现这巴掌大点的店生意却很好。他琢磨着自己何不也开家这样的店。
租好了门面,挂上“金三角”装饰材料经营部的牌子,陈新超却不知道该从哪里进货,他不好意思问朋友,同行的陌生人更不会告诉他进货渠道。开始4个月里,陈新超做生意很奇特,顾客上门找他买材料,他要妻子先稳住客人,自己去别人的店里进货,进价和卖价是一个价。由于他善于与圈子里的朋友交往,对顾客的服务又非常热情,时间一长,陈新超和周围的同行都混熟了,他的朴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渐渐被大家所接受。“零差价”做了几个月后,陈新超渐渐摸清了各种材料的进货渠道,也赢来了大量的客人。
苦心经营两年后,2000年,陈新超的装饰材料生意开始做大,从一个门面到后来的两个门面,并以每年百万元销售量的绝对优势,取得了开泰、金牛和爱康三家名牌水管汉口地区的总代理权。
2003年,陈新超进而展开网络推销,形成以本地零售业为支柱,网上团购扩张市场的经营格局,把生意伸展到外地。
终于,他成为了顺道街装饰材料销售业的行中老大。现在,陈新超又把眼光瞄准了房产行业,和朋友合资成立了“鹏飞”房产公司。
未来是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楚,但只要具备对家庭有责任心,对事业有上进心,对这个世界有好奇心这“三心”,“你就会真正的心想事成!”陈新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