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雪梅
新课标及新教材已经实施,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越来越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相应的我们的教学观要从”一成不变”转变到”举一反三”;学生的学习观要自觉地从”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到”探索、探究、研究、创新性学习”。每位教师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可能具有新颖性的创新。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一、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敢于思考和独立思考。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特别是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努力建立和谐、民主、平等和积极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积极的情感可以刺激学生,促进学生的强烈追求,积极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提高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乐学,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权,使学生在学习时,始终保持主动能动的状态,在任何时候都不忘记给学生显示才能发展才能的机会,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
二、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知识的学习时,要有意识地设置悬念,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启迪学生积极思维,点燃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设置悬念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其目的在于尽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能在学习思维最积极的状态下进行。
例 (初中综合复习课)问题情境:怎样测量我们学校校园里水杉树的高度?试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测量方法。课外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到实地考察,记录所遇到的实际情形,每人设计测量的具体方案,得到不同的方案:有直接可以测量的;不能直接测量的,在天气好时,可利用影长与树高的关系,用相似比的知识解决;假如部分影子被房屋挡住了该怎么办……尊重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学力水平与自己力所能及的层次进行探究,都学有所获并且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激发。
三、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走出教学模式误区,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大胆运用多种形式交互使用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符合教育对象的特点,符合”教无定法”的教学原则,能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在主动参与过程中,探索、发现,使学生能力、个性、创新索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坚持启发式,提倡”问题教学”模式,”过程性教学”模式
(二)根据不同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进行学习概念、公式、法则、定理时,采用”发现模式”,对例题课的处理,采用”自学模式”,在单元小结复习时,采用”结构模式”,对一般内容,为保证进度,采用启发下的”问题、过
程模式”。
(三)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枝术,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从”以教为主”转为”以学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达到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创新、观察与思维、实践等能力的目的,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 科学编题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知识结构中。教材中的例题及练习题比较浅显且少,学生只学会了简单的模仿,不能充分暴露出学生接受知识、运用知识的真正思维过程。通过科学编题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证明方程(x-m)(x+n)=1有两个实根,且一根大于m,另一根小于m。
分析:此题若用常规方法解决是十分困难的,但若能联系二次函数的图象,应用数形的转化,会使问题很快地得到解决。
证:设y=(x-m)(x+n)-1,则其图象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取其上一点(m,-1),此点在x轴下方,根据抛物线向上无限伸展的特性,必然与x轴交于两点,则交点A(x1,0),B(x2,0)必在(m,0)点的两旁,原题得证。
转化的思想上初中教材中涉及最多的数学思想,且转化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识与旧知识,本类与它类,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有意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答等开放性题目练习,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创新性。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自编题目。
总之,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教师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