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岚寅
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法则、公式等)反映了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反映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了物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物理学科结构的核心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对学生智力、能力的充分发展和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物理规律的类型
1实验规律物理学中的绝大多数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如焦耳定律、欧姆定律。
2理想规律有些物理规律不能用实验来证明,但是具有足够数量的经验事实如果对这些经验事实进行整理分析,去掉非主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推理到理想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叫做理想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
3理论规律有些物理规律是以已知事实为根据,通过推理总结出来的,叫做理论规律如万有引力定律。
二、那么,怎样进行物理规律教学呢?
1加强实验,引入物理规律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创设物理环境,提供感性认识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有的教师不甚了解感性认识是头脑进行思维加工的原料、掌握规律的基础,在教学中习惯于”口头加粉笔“的教学,特别是对教学中的物理实验不重视,因而在学生对所学的物理问题尚未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的情况下,要他们掌握物理规律是不可能的,在物理教学中不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事实,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那么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是枉费心机的因此,教师必须一开始就要加强实验教学,来展示相关物理知识和过程,利用直观教具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知识基础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学生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对物理现象、运动变化规律及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研究归纳,就形成了物理规律。
2建立物理规律物理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只有在学生获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建立规律
3讨论物理规律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被学生了解了的东西,学生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因此物理规律建立起来以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以深化学生的认识一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物理规律的意义;二是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三是物理规律与相关规律间的关系讨论还应当注意针对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便使学生获得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
4运用物理规律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要用典型的问题事例,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共同讨论,使学生深化、活化对所学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组织学生进行运用知识的练习,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三、物理规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弄清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
2注意物理规律之间的联系
3要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
在规律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防止学生对其死记硬背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
(1)从理论上解释实验规律,做到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来充分认识物理规律
(2)要从物理意义上去理解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如ρ=m/v对同一物质而言,不能说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因为同一物质的密度不变的
(3)要引导学生总结物理规律间的相互联系,以便更深入地理解物理规律
(4)要充分认识物理规律中各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4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物理规律往往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或推导材料的,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超越这个范围,则不成立,有时甚至会得出错误结论这一点往往被学生忽视,他们一遇到具体问题,就乱套乱用物理规律,或者盲目外推,得出错误结论因此,在物理规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使他们能正确使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