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初探

2009-09-29 08:58马春辉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情境

马春辉

摘要:《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求和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关键词:情境 主体实验 课外活动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在教学中应把课本上的一些实验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改进创新,充分发挥物理学实验的多种功能和作用,这不仅可以通过实验掌握物理知识,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本人在探究式实验教学的课堂模式的探索中,有如下体会: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与思维

针对不同课题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如投影、挂图、录像、演示实验等生动地再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简明扼要地引入新课。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究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例如在讲阿基米德原理时,可先让学生做实验,使学生获得“浮力大小变化及排开水多少”的感性知识。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猜想打下基础。再如“焦耳定律”这节课一开始,播放一段“电线着火”录像和展示电炉工作时的真实情况。创设“电热”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

在学生通过实获得浮力有大有小的基础上,教师可启发学生注意浮力越大,排开的水越多,浮力越小,排开的水越少这一事实,学生就会提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排开的水的多少有关的猜想。又如“焦耳定律”这节课中,在学生获得电流产生的热量有多有少这一认识后,通过讨论、分析电线着火电炉丝热的发红,导线不热这些现象中的各种相关因素,学生就能提出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可能跟电流大小、电阻大小有关的猜想。

二、尊重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验

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在演示实验中,可让部分学生配合教师一起完成实验,条件许可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获得思维的各种办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修改、选择或综合,设计出最好的实验方案。能否迅速地设计出方案,教师的引导是关键。例如在“阿基米德原理”中,教师要启发学生使他们要认识到:要验证自己的猜想--浮力大小跟排开水的多少有关,就要用定量测量的方法,设法测出浮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重。这样,学生余下的任务就是设计测浮力和排开的水重的实验方法。结合给出提供的实验器材,经过广泛的讨论,大部分学生就能设计出测量方案。

根据上阶段结果,选取最优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操作和交互式实验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如:提出注意事项、观察指导、记录数据等等,保证学生实验探索过程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在“做科学”中,自觉、主动地叩开知识大门,向着未知领域不断探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分组实验,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感受探索知识的艰辛与快乐,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总结得出结论,验证自己的猜想,能使学生感觉自己也能像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发现”科学规律,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功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运用学生自己的“发现”的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且能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的知识、技能逐步转化为能力。

三、活用课外实验,在活动中提升探究能力

物理小实验,小制作的题材广泛,材料非常丰富,是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有益活动。对每章或每节课后的小制作、小实验,教师可适当给予指导,提出必要的建议。使得学生能够善于动脑动手,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把小实验、小制作活动搞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虽然课外实验活动在许多方面略显粗糙或不规范,但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高,尤其在设计和准备过程中那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及操作过程,是在其它途径中无法体会到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激发他们自觉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在学过温度计的使用后,我布置了一个课外实验课题“探究保温瓶内水的多少与保温时间的关系”。我从实验室为学生借了温度计,其他器材由学生自备,所有的学生都在课后进行了认真的实验,他们让水瓶内装不同的水,在间隔相同时间后测量水的温度,把结果记录在实验表格中,各小组都得出了实验结论,我利用一节自习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全体学生的交流,对结论进行了完善。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意识比较强,都能利用自己的器材认真进行实验,小组间能进行合作。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有了提高。

总之,教师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优化自身的学科素养,转变教师的传统的接受性机械训练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教师进一步关注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强化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经验,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情境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排队的奥秘
淘气包马小跳
也谈高中英语课外活动课的开展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