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效益的经济学思考

2009-09-28 02:06周鸣阳
大家 2009年12期
关键词:经济学效益校企合作

摘要:在职教资源短缺背景下,制定法律完善鼓励政策,加强投入构建实训体系,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突破技术人才短缺瓶颈,实现职教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人力资源生产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效益 经济学 思考

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职业教育内在的客观要求,它以职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加强与企业合作,使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方向更适合企业的需求,依托企业优势,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校教育功能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需要有效地结合起来。我们以杭州为例,通过校企资源整合、把握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规律,探索提升校企合作效益的途径和措施。

一、实施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客观需要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成功的典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提出劳教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职业教育恰恰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最佳模式,职校学生作为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实现劳动与教育的结合。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的“工学交替”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等都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成功的典型。我国重视校企合作,强调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主要目标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如职业生涯的核心技能观,强调教育、训练要加强与产业的联系;项目建设的系统经济观,要求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应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职业教育特点;以就业为导向的和谐社会观,要求职教学生与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

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传统的由学校独立承担教育任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显示出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弊端,人们逐步认识到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满足市场需求的必然趋势。校企合作是增加职教资源投入、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益的最佳途径。

实施校企合作构建实训体系,是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的发展程度和普及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加强职业教育培养技术人才,突破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瓶颈”、缓解“技工荒”和就业难的社会矛盾,为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杭州市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职教体系和实训基地,有效整合和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努力培养技术人才,把就业压力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与问题

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借鉴国际职教经验,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促进职教事业发展。特别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不仅明确指导思想形成共识,而且积极开拓不断探索,取得显著成效。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及《浙江省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颁布后,2007年制定《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在第六项“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中指出:“校企合作是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破解职业教育发展难题、发挥校企双方积极性、加快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应用人才、促进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有机结合的有效举措。”并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措施,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涌现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杭州商贸职教集团、杭州服装职业学校等许多校企合作成功的院校。

但是,职业教育及校企合作模式,与杭州 “生活品质之城”的定位、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杭州要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城区实施“退二进三”战略,要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发展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从经济学视角透析职教校企合作现状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缺乏对职业教育,特别是校企合作教育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世界各国成功的典范都是依靠法律和制度,我国的政策法规不健全,各级政府制度保障缺失。二是尚未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和实训基地,存在着“重普教轻职教”、“重高职轻中职”、“重城区轻郊区”的现象。三是合作双方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有的学校与企业之间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实际上还是“两张皮”,缺乏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职业院校对企业缺乏吸引力,企业对职校学生技能培养缺乏责任和义务,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四是校企双方资源配置效率不佳,合作不紧密,常因利益分配不当而导致合作失败。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和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政府支持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三、在经济学视野下探索提高校企合作效益的途径和措施

职业教育实施校企合作,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关键是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办学利益的合理分配,要遵循“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

1、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完善校企合作教育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新制度经济学要求产权清晰,但我国公立为主的职业教育,往往造成产权所有者缺失,使产权功能弱化,因而市场意识不强、交易费用上升、管理效率低下,校长不敢大胆创新。各级政府首先要明确职业院校的管理权限与责任,建立拥有学校财产所有权的法人代表,职业校长接受法人委托对学校进行经营和管理,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这就要求保障职业教育投入,明确企业对职业教育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可以通过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职教培训,使职业院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投入保障。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寻求和探索“校企一体化”的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包括利益驱动、政策驱动、人才驱动和保障驱动等机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又如杭州开元商贸职教集团,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循环。

杭州市制定了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明确具体目标和相应措施,鼓励校企合作教育。在市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上,代表提交了《关于制定杭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的议案和条例建议草案,只有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政府引导、校企互动、行业协调”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明确鼓励政策,才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与职工培训、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与共同发展等方面深入、持久的合作。

2.以区域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首先,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职业人才规模、层次、结构等方面进行调研,制定高职、中职、职工培训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开展行业重点人才需求调研,保证相应专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方向性和有效性。其次,加强对专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要求的调查研究,使课堂教育能够随时反映职业技能的发展变化;让企业专家、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教材建设,保证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再次,在校企合作中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持续提高,培养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在项目的开发合作中,提升职业教师的岗位能力,使教学中更加注重应用型和新颖性。此外,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参与学生就业指导和聘任工作,在人才市场中提升就业效应,增加就业岗位、减小结构性失业。如杭州以经济发展规划为指导,加强职教投入,构建覆盖城乡的包括企业职工、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在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建示范院校、精品专业,建立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实训基地。通过高职的校企合作,着重培育企业急需的高级技术人才;通过中职校企合作,大批培养职业岗位的实用技术人才;通过企业职工培训、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农民素质培训等,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能力。同时,根据城市定位、人才需求规模、行业特点,努力构建与区域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相适应的职教体系,满足杭州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3.以宏观与微观经济理论为依据,构建科学的校企合作效益评价体系。教育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人力资源生产活动,在加强投入的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既包括学校、企业、家长和学生的微观效益,也包括社会和国家的宏观效益。校企合作效益首先反映在人力资源的生产,即培养大批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他们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是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具体执行者,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提高质量和创建品牌的生力军,校企合作的成效,最终在于让企业能有适合的应用型人才和人才(智力)储备,在科技密集、资本密集、生产自动化以及重视交流与合作的现代知识经济社会中,可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第二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产生积极的就业效应,不仅吸纳适龄人员继续接受更多教育,减少社会上的劳动力供给量,同时,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增加劳动力的有效供给,进而减少结构性失业。第三保证了学生实践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就业创业能力,达到企业或工种(岗位)对从业者品行、学识和技能的要求。在构建杭州职教体系中必须加强投入,要建立科学的效益评价体系,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看待和评价职教事业。

4.以市场经济物质利益原则为指导,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博弈论和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合作能提高效率增加财富,原因在于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和交易费用降低等,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包括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动力机制、运行调控机制、保障机制、信息反馈机制、激励机制等,主要是动力机制,包括需求动力和利益动力。校企博弈存在于合作过程的始终,决定其规模、方式、效益及合作模式,体现了收益的分配方式、组织机构制度、风险分担比例等。合作的关键是博弈“得益”,得益不仅包括经济利益,还有科研成果、产品专利享有权、名誉等非经济利益。依据效益最大化原则,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式、合作办学、股份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提前上岗、创业实践等。校企合作还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主要通过规模适当、注重核心技术的结合、实施市场化经营管理、强化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选择适合的合作伙伴和结合模式等途径。杭州在构建职业教育体系中,不仅要制定相关法律、加强政策引导,更要利用市场经济物质利益,完善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激发企业与学校的积极性,使之持久、健康、协调的发展。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09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构建与杭州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果之一(课题编号:B09JY08)

参考文献:

[1] 缪光华.校企合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J],中国培训,2009 (8)

[2] 张亚军.徐亚娜.楚金华.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述评[J],职教论坛,2008(12).

[3] 叶鉴铭.梁宁森.高职“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09(7).

作者:

周鸣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经济学效益校企合作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经济增长总体平稳 经济运行预期稳定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XYZ上市公司成本控制问题对策分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