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

2009-09-28 02:06韦国英
大家 2009年12期
关键词:创业能力

摘要:就业是目前高校和各级政府面临的难题之一,由于种种原因,尤其师范类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为解决这类毕业生遇到的就业难的问题,方法之一是努力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师范类专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关键词:师专学生 就业观念 创业能力

一、师范类专科学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二十年来,我国高教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已经基本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就业难日显突出。由于诸多原因,师范类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更为困难,统计数据表明,师范类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年年排名各类高校末位。究其原因有:一是本科师范类院校年年扩招,本科以上学历的师范类毕业生逐年增加,而中小学校办学规模基本保持不变,有些地区还略有减少,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关系倒挂现象。二是教师从业学历门槛提高,连小学教师也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专科毕业生被拒之应聘门外。三是师范类专科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培养目标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步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与同层次的高职毕业生相比就业竞争能力处于劣势。四是办学专业设置以数理化和中文外语等传统专业为主,毕业生就业渠道偏窄,近年来尽管也设置了一些技术应用类和管理类专业,如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文秘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但由于师资、设备、场地等硬件的不足和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相对滞后等原因,用人单位仍不太情愿录用。因此,学生离开学校后自主创业已成为许多师专学校毕业生的无奈选择。但是,就业难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更是一种机遇,只要正确引导,师专毕业生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毕业生包分配制度早已被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所代替,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有更强的独立创业精神来迎接挑战。而在这种变革中受冲击最大的是师范类专科学校。因为师专均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与新高职相比,教职工中计划经济烙印很深,等靠要思想突出,因此,要转变学生就业观念首先要转变广大教职工的办学理念。但是,创业意识并不是自然地产生的,创业意识来自于一种理念。创业教育须做到理念先行,因为理念是体现人的认识倾向和行为导向,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文化要素。学校要培养学生树立求人不如求己、不等不靠的自觉创业理念,因为众多创业者的实践证明:这是创业的思想动力。我们对2006年进校的二百名学生进行关于创业和就业方面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26%的学生毕业后有自主创业意向,有51.4%的学生有先就业后创业的打算,终生都做打工族的学生仅占13.5%。还有9.1%法的学生态度不明朗或暂时没有什么想法。这表明,多数大学生存在较为强烈的创业愿望,并希望学校教给学生更多的创业知识,为自己的创业活动建立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保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青年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规律,使用课堂报告会、宣传栏、广播、电视、座谈会和文艺节目等形式,大力宣传创业者的事迹,塑造出以创业为荣、创业有为的风气,引导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意识。

三.努力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1、改革课程体系丰富创业知识。创业知识包括:一是要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今后创业往什么方向发展。首次创业应以进入自已比较熟悉的行业为突破口,这样可以少走弯路,降低创业风险。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若冒然进入自已不了解的行业会受制于人处于被动地位,若遭受损失还会给日后二次创业留下心里阴影。因此学习和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创的基础。二要掌握必要的社交知识、管理知识、政策、法规知识和心里学等方面的知识。例如:了解基本的市场构成,市场营销与广告、促销和创业相关知识的《管理经济学》;懂得企业管理,生产管理、市场开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础知识的《企业生产管理》《基础会计学》;熟悉社交活动、培养良好的待人接物行为,培养心里承受能力、树立诚信意识与坚强品格的《公共关系学》、《心理学》、《演讲与口才》、《创业指导》等课程;了解和熟悉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创业过程中把握好方向的《法律基础知识》。

2、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创业能力。毛泽东有一句名言: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人是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成长成才的,高职教育模式在短期内之所以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主要原因之一是实践教学比例大幅度提高。因此,学校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创业基地,以此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一方面,加强与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创业者协会等组织和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有效地开发和整合社会各类创业资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去,如学雷锋活动、义务植树活动、拥军活动等,这类公益活动能使学生自觉融入社会中,学会与各种人群打交道,积累人文知识,学习和提高组织能力、处理矛盾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因为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导人们发展、成才的基础,是实现知行统一的主要场所。

3、以项目为平台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学校要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到校内外的科研项目开发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高校每年都有许多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有的是校内自筹经费项目,有的是承担校外科研项目,学校可拿出一些扶持资金,鼓励各项目负责老师吸纳部份有能力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参加到项目中来。我们知道,一个项目涉及到许多方方面面的问题,有技术的、财务的、人员的、社交的、管理的等等,可以这么说:做项目是创业的基础。以项目为平台能极大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创业能力。

4、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提高心里承受能力。一是机体健康,二是心里健康。在变化莫测是市场经济背景下,在崇尚逐利为目的的人际关系中,心里因素往往是成败的关键因素,比如二位运动员在比赛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坚强的意志品质、过硬而健康的心里素质是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校要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有条件时要成立专门心里咨询机构,开设心里健康课程;开办创业讲坛是一种很好的心里教育形式。讲坛可开办得灵活多样:一是请心里学专家到校做专题讲座;或邀请历届有创业经历的校友来校座谈,既要有成功案例也要有失败案例,通过面对面交流、问与答的互动方式、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与教训,提升学生的创业激情与防范风险的心里承受能力;二是举行虚拟创业设计竞赛活动。让学生分小组设计创业计划,通过创业计划竞赛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上台谈创业计划,然后由老师和创业人士组成专家组进行评议,给予建议与指导;三是在校内外提供某些机会,选拔学生来管理、经营某些创业类实体,如前面提及的校内大学生商务创业中心、电器维修服务小组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丰富创业心里感悟,提高抗风险能力。清华大学的校训说得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每个创业者必须牢记并实践的。

参考文献:

[1] 张瑞君.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2] 原春琳.高职高专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就读高职高专院校大有前途[N].中国青年报,2005-05-13

作者:

韦国英 广西柳州市人,广西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创业能力
创业环境下大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对策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分析研究
五年制高职校校园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探讨在创新型社会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可行性
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能力调查研究
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探微
高职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探讨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