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2009-09-28 02:06余三乡朱向华
大家 2009年12期
关键词:策略思考大学生

余三乡 朱向华

摘要:大学生创业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大学生创业文化薄弱,严重影响大学生创业成效。如果说大学生创业是颗种子,那么创业文化就是土壤,加强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本文就此进行若干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文化 策略思考

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水平却不尽如人意。不仅创业成功率低,而且无论政府怎样鼓励,毕业生创业始终难以形成气候。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创业文化滞后无疑是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

——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我国数千年来的传统社会,是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士、农、工、商”,官员、士大夫,排位最前列,农耕为本,手工业排位第三,商业排在最后。但西方社会,在古希腊时代商业文明就比较发达,工业革命以后,市场经济逐渐成熟,是典型的商业社会,创业成为主流价值。西方国家中的很多人,中学毕业就清楚该干什么,像比尔·盖茨那样,连大学都不愿上完的案例,在西方国家比比皆是。

——市场文化发育尚不成熟。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只有十来年时间,相比西方国家,我们还处于创业的“婴幼儿期”。创业必须依托成熟的市场,大学生对市场缺少清晰、成熟的认识,导致创业成功率低。而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例占毕业生的20-30%,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

——创业文化教育基础颇薄弱。创业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西方国家创业教育历史悠久,各大学几乎都有与创业有关的课程,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文化。例如,美国创业教育,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到本科,甚至研究生,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正规教育体系。资料显示,美国从1998年开始,就着力普及“金融扫盲2001年计划”,向中学生传授金融、投资、理财、营销、商务等方面的超前教育,最优秀的股市家、高新技术企业主,86%以上接受过创业教育,而我国的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其平均水平低于全球水平。

——学生缺少创业平台,社会引导拔苗助长。据调查,我国只有5%的企业愿意为学生提供创业的实习机会,而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却有聘用实习生的传统习惯,美国超过80%,日本超过47%。同时,创业素质的培养必须有个长久磨合过程,不宜将毕业生创业指标与高校办学质量直接挂钩,或直接与就业市场完全对接。从世界范围看,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高,在美国也只是部分高校的部分院系,如果把大学生创业价值定位在“企业家速成”,祈望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刚离校,就能成为“比尔·盖茨式”创业家,这种“拔苗助长”的功利性理解也是狭隘的。

一个人的创业素质与能力培养,不仅仅是高校的功能,还必须是全社会的责任。从小学、中学开始,就要将“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也就是说,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离不开良好的、全社会性的创业文化氛围。正如专家所言:“文化胜于种子”,“ 文化是竞争力,也最具生命力”。那末,如何根据中国实际,加强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

对策是:

一、创新更加开放的教育管理机制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必须调整和改革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高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并将它提高到与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1989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东京会议报告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开放型的创性个性,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所以,我们要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引导、鼓励那些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走创业之路,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让绝大部分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保持活力,创造更大价值。

二、营造崇尚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

首先是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观念的塑造,树立创业光荣的价值观。必须营造创业受尊重、受尊敬的氛围,让大学生意识到,未来的职业发展,不只是就业一条路,而且有一个非常光明、富有挑战性的、很有魅力的一个职业发展方向,这就是自己创业。其次,要营造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创业不是“提款机”,不是一创业就能获得财富,创业是人生职业发展的一个结果。健康的创业文化,是关心、爱护和鼓励创业,宽容失败,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不以赚钱多少作为衡量标尺,更不能因为成功率低,就不去提倡大学生创业,就去回避,那样只会导致恶性循环,使创业难以健康发展,更难形成气候。故此,必须营造宽容、理解、和谐的创业文化氛围。

三、培养勇于冒险、激情创业的个体心态

创业是项极具挑战性的事业,成功与失败往往是孪生兄弟,创新与冒险也常常是结伴而行,没有冒险精神的人创不了业,畏惧失败的人与创业无缘。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面对挑战、承受压力的能力。其次,要致力培养创业激情。创业场上,激情、创意、活力,往往与成功相伴相生。阿玛尔.毕海德,经过长期分析得出结论:“对于大多数想创业的人来说,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筹集资金,而是在没有资金之时,具备创业的智慧和动力”。同样,没有成功渴望的创业者不是真正的创业者,对成功的渴望所点燃的创业激情,会使创业过程充满新鲜感、趣味感乃至美感。IT业精英,被大学生推崇的创业英雄王志东在同大学生的一次对话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就是“激情”,用他的话说,“创业的首要条件是创业激情”。无独有偶,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公司最看重的也是激情,该公司北京分部在招聘员工时,对经验丰富却缺乏创业激情的应聘者被认为“只能按部就班而不适合创业”结果遭淘汰。日本、欧美等名牌企业推崇的理念是:激情产生动力、灵感和创新欲望。

四、培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企业家精神

独立性和责任感是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必须从小就教育学生,要摆脱对家庭的依赖、对学校的依赖,培养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观念和能力。在英国,从3岁至18岁,就有“生涯发展教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是从小学就开始“生涯设计”和“生计教育”。就是说,从小学开始引导、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环境,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塑造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创新意识和经营能力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生存能力强、目标较明确的人。这就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管理,应该更加开放,要克服传统教育使学生存在“依附性人格”的弊端,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独立生存发展能力、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摆在的首要地位。尤其是大学阶段,要尊重学生个性化选择,克服目前我国高校管理存在“管得过多、放得不够,重共性有余、讲个性不足”的问题。改变学生“从学业到就业”这种单一的成才模式,营造开放、宽松,彰显个性的育人环境。譬如,在学制和学籍上管理上,可借鉴国外和国内的自学考试“宽进严出”模式,建立和健全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学业的不同阶段,既可以完成了学业再创业,也可以忙过了事业后再回来续学业,还可以边忙学业、边创业,管理机制灵活,必然使大学生创业的激情点燃,成为全社会都关心的一种创业文化氛围。

作者:

余三乡朱向华宜春学院

猜你喜欢
策略思考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物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学校管理应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对语文教学中学生有效表达的思考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