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实行学分制以来艺术类专业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其整改方案:1、实行科学的分级教学管理模式;2、加快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改革;3、加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力度;4、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从而保障高校艺术类专业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务管理;规范化;模式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目标是保证教学过程的实施、监督和控制教学质量,引导教学人员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而教务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教学秩序、提高办学质量的基础。科学的教务管理和健全的质量监控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艺术类专业教务管理属于一个特殊的范畴,在综合性大学分级教学管理体制下,院系、教学办、教研室等基层管理组织除抓好常规环节外,其教务工作内容已扩大到组织制订教学计划、编制课程表、落实教学任务和任课教师、学籍管理和考试管理等。
一、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通过对美国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引发了对中国高等教育界的反思。特别是推行学分制以来,高校艺术类专业因其特殊性,教务管理各项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国家教育部进行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后,这些问题更加不容忽视。
1、选课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公共课与专业课选课、排课冲突
艺术类专业因其特殊的上课形式,如小组课、小班课、“一对一”上课等,专业课的上课时间与体育、两课、外语等公共课程的授课时间难以协调,导致学生在同一时间段有不同的课程冲突。专业课根据公共课时间调整后,容易发生教师授课时间冲突及专业教室(如画室、机房、琴房等)冲突。
2、教学质量监控不够到位,专业课小班制教学存在随意性
艺术类专业部分课程因其授课形式特殊,比如有的课程需要外出调研,有的课程需要舞台实践等,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内师生可能不在教室上课,难以监控与评价。加之个别教师责任心不足,授课内容准备不充分,随意性强,学生学习效果不显著。
3、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部分老师教学任务承担不均衡
艺术类专业教师人才匮乏,大部分教师职称和学历普遍偏低,且所学专业方向不一,故承担的教学任务普遍存在过轻或过重的现象,如承担音乐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师工作量明显重于担任技能性课程教学的教师,而艺术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师因专业方向不同承担的教学任务也不均衡。
4、教学计划中,部分课程的设置与人才培养需求不相符
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美国真正的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与我国精英培养型的高等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异,导致了两国在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目的、办学自主权、教学管理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不同。而目前艺术类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的个别课程已不能适应当今的人才培养需求。
5、课程考核不够规范,无试卷的课程成绩档案不便于保管和备查
艺术类专业的一些课程考核为规定作业或现场表演形式,如:《摄影》、《声乐》等,没有统一的命题,评分标准不便掌握,成绩档案也难以保存,不能规范归档备查。
为此,各高等院校在课程管理、教学运行、考试管理、质量监督等方面纷纷做出整改,进一步探索与实践科学、规范、合理的教务管理模式。
二、规范管理措施
美国真正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与我国精英培养型的高等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异,导致了两国在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目的、办学自主权、教学管理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不同。目前国内各高校在完善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中,提出了新的理念,而艺术类专业教务规范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与探索进程亦势必增进。
1、实行科学的分级教学管理模式
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后,学校成为决策中心,学院成为管理中心。学校将很多权力下放到学院,学校立足于宏观调控、协调和监督,成为决策中心;而学院则是拥有一定权力和职责的实体,负责本学院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是学校的管理中心。在教学管理方面,主要负责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如开课、选课、排课、考试和成绩等)和教育质量工作,以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习、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等。而艺术类专业教务管理须依据专业特点,依托各系、各教研室将管理职能进一步细分,切实发挥院教学办、系部、教研室的作用,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真正落实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
2、加快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
改革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后,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参与选课的学生和提供选择的课程很多,学籍管理、成绩管理、重修和辅修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排课和选课管理、毕业审核等教学工作较学年制难度大,近年来,教学管理已不再依赖传统的手工操作,逐渐采用现代教学管理手段,即依托计算机和校园计算机网络,建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高校教学信息管理手段从手工管理到网络管理的飞跃。但目前在系统运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艺术类专业的课表编制及课程考核等尚未进入系统,不便于学生选课、考试管理和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从而应加快改革进程,进一步优化系统策略,实现教务系统全方位信息化管理模式。
3、加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力度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对教学过程的监督、控制;二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首先,专门成立校院两级督导组织,校级督导专家组对校长负责,院级兼职督导员负责对所在学院日常教学过程的督导。校院两级督导的方针是“发现问题、反馈意见、提出建议、督促整改”,其作用除了对日常教学过程的监控以外,还通过教学检查、评估等方式督促课程建设、评价专业、进行设备的两级论证等。除此之外,校院专家督导组在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重要问题上起到了宏观指导、督促的作用。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信息员网上评教、教师自评以及试卷分析等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艺术类专业还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加大教学检查力度,健全信息反馈和手续完备制度,使艺术类专业教务管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4、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办学层次和类型的多元化以及教学内容和手段的不断更新,对教学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教学管理人员在职能上起到了助手、联络协调、档案管理、统计等多方面的作用,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因此,要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必须建立一支“专家型”教学管理队伍。从教学院长、教学办主任、教研室主任到基层教学管理人员,都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协调能力、较高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等,而且应该懂教学、懂管理、懂研究。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人员除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外,还须依据各专业特点和教务管理过程中的特殊性,通过不断实践,熟练掌握适合各专业教务管理的日常操作程序,总结分析综合性大学分级教学管理体制下的艺术类专业教务管理的经验教训,了解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妥善解决教学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高校艺术类专业多为新办专业,其教务管理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中较为特殊的类型,其教学管理工作除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以外,应着眼于教学检查、课程设置、考试安排、成绩管理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规范管理模式,使高校新办特殊专业的教学管理步入正轨,并切实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抓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施爱平、姜银方.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浅析[J].江苏高教,2003.2.
[2]翁凯旋.艺术院校全面实行学分制可行性研究[J].四川美术学院中干课题研究,2007.
[3]洪放.教学秘书在高校艺术类管理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15.
[4]刘凤云.浅谈新时期艺术类学生的教育管理[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
[5]李群英.学分制下高校教务管理模式创新初探[J].中国论文网,2009.
[6]李爱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刍议[J].中国论文网,2009.
[作者简介]
陈晶瑞,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