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校数字化建设进程的几个因素

2009-09-28 08:38许崇良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09年8期
关键词:部门校园数字化

许崇良 葛 磊

大部分学校已基本建成了以千兆为主干高速、高效的校园网络基础平台。近几年来,学校网络建设的重心也从网络基础建设转向以网络应用为目的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但学校数字化建设几乎没有形成规模,建设的进度低于其他行业,实现学校教育及管理数字化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我们有理由推测,到基本实现校园数字化时,现有的网络设备又需要全面更新。学校数字化建设应该是网络建设的最终目标,在设备技术生命周期内,不能实现最终建设目标,就会造成设备投资浪费,就会陷入没完没了的网络改造与升级的工作中。造成学校数字化建设进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校从事数字化建设人员自身因素

1.知识结构

现在负责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人员,往往都是以前负责学校网络基础建设的人员。校园网建设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了解掌握网络设备功能、网络规划、网络软硬件配置等专业知识,对信息化建设理论知识了解较少。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以网络平台为基础,按一定标准规范对教学、科研、学校管理及业务流程所涉及的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利用。信息标准及信息管理属于网络应用,因此原有的网络通讯知识已不能适应当前工作需要。

2.网络管理人员工作惯性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实现学校教学管理现代化的整体战略,需要从学校整体利益出发,制定数字化建设标准及规范,并组织各业务部门进行实施。网络基础建设主要是网络中心或信息中心的工作,而校园数字化不是网络中心一个部门所完成的工作。在长期网络建设中,网络中心或信息中心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工作模式,不善于组织调动其他部门协同工作。网络管理人员由于知识限制和对学校相关业务流程中应用软件功能了解不深,想问题办事情往往从网络技术实现角度出发,就出现了业务应用部门与网络信息部门难以沟通的局面。

3.网络管理人员不了解学校运行管理流程

在校从事网络管理的人员,不参于或很少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教学、科研、财务、后勤管理等管理流程、管理内容方法措施,了解不多或不了解。所以制定标准、制定建设方案就很难具有全局性和可行性,也无法对学校各职能部门制定的数字化建设方案进行全局性评估和有效整合。在这种状况下,出现信息孤岛在所难免。

二、应用系统集成商因素

1.应用软件集成商误导

绝大多数软件公司与高校有着很多的联系,他们或由高校的一个科研团体发展而来,或者是借助于高校的科研力量来开发,或者是与高校合作开发。为了促销,在教育行业应用的专门软件系统,往往贯之以“数字化校园理想解决方案”、“实现数字化校园的理想选择”等等,其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从数据库到教学管理、校务管理、人事、资产样样都有。实际上,任何软件公司所生产的软件都有自己最独特的模块,有一个或几个模块最适合个别学校的特点。这些与个别学校相符合的模块被学校选中,并被邀请参与召标。而在召标文件中首先宣传的是各自软件功能如何强大,给参与召标的学校领导形成了第一印象是:采用该家产品就能实现学校的数字化。过一段时间后,主管领导往往不记得只是选择的其中个别功能模块,再申请购买其他公司的专业化模块就须要做很多解释工作。

2.应用软件提供商的利益保护

学校长期以来形成教学、科研、管理模式,称为“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区别其他学校最基础的东西。任何专业公司不可能研制出万能的数字化系统,学校在数字化建设中要采用多家公司的应用软件。软件公司为了自己的竞争需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往往不开放自己的代码或接口,这又给学校数据库整合带来很大的困难,这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学校数字化建设的速度。

三、学校领导对数字化校园的认识

1.对数字化校园建设重视程度不足

数字化校园建设已有许多文章,从理论到实现的方法、目标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刻的探讨。“数字化”软件公司也总是尽可能地利用一些高端会议或举办各种形式的高端主题论坛,向学校决策者们宣传自己技术成果,学校决策者们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和作用,已有较深的了解和认识。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数字化校园作用,需要更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出现对数字化校园建设重视不足的局面,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2.现代化管理的理念尚未建立

数字化建设与应用必然带来学校教学与管理的一系列深刻变革,必然打破已有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必然对学校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造成一定的冲击,必然会引起管理组织结构的重组及优化,也必然会涉及校领导职责变化和各个部门的利益。变革有风险,需要理论支持。数字化校园如何建设,已有许多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出了不少的成果。校园数字化如何应用,及应用数字化带来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特别是学校管理改革等方面研究滞后于数字化建设的研究。这些都会成为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阻力。

3.经费紧张

近几年学校扩招所带的学校经费紧张,已成为各个学校普遍现象,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也是影响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因素之一。

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因素

1.至今没有一套可执行的标准或目标

网络能够互联互通关键在于网络标准的统一。网络标准主要是由网络硬件(软件)提供商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组织制定了网络架构标准,并推动这一标准的实施,而信息化建设是网络应用的延伸,具有社会性又具有部门性和行业性。各行业或部门业务性质不同,数字化的标准、建设的模式及规范也不可能相同,要实现行业或部门的业务管理的网络化,实现信息共享,各行业或部门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相关的标准。最成功的范例就是银行业,建立了统一标准,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数据库和数据库的管理规范。

教育部于1998年出台了《CELTS-33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但这一标准是粗线条的,宏观的,无法直接用于学校。各省市教委至今也没有根据《CELTS-33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出台一套较细可执行的标准或目标。校园数字化建设出现风大雨小的现状也就不意外。

2.教育管理部门对校园数字化建设的指导力度不足

从教育全局看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是每所学校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问题,也是实现全社会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全社会教育水平的问题。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还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理论与实际又好又快地结合,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推动促进措施。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数字化建设推动,也仅体现在协会主办的各种会议、论坛等非官方行为上。至今也没有形成不同水平的数字化建设示范学校或样板工程,为其他学校建设提供样板,也没有将数字化建设纳入考评体系中。

五、学校数字化建设执行部门的地位问题

绝大多数学校的数字化建设的执行部门都是网络中心、信息中心或教育技术中心,作为数字化建设管理的执行机构,在大部分学校中都不是计划单列部门,一般由学校办公室、教务处或宣传部门管理。这就导致了部门地位较低,有关问题请示、审批、汇报要逐级进行,效率低下。同时由于增加了中间环节,人为因素太多,导致建设的全过程充满曲折,给问题处理带来了极大困难。

学校数字化建设需要协调整个学校各部门进行通力合作,数字化建设管理部门需要对全校数字化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如果不能具备相应的地位,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就存在许多困难。即使有制定好的标准、制度、方案,执行起来力度和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不难看出,哪个学校的数字化建设管理部门的地位解决得好,哪个学校的数字化建设就好。

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学校数字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影响学校数字化建设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人,从事数字化建设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组织能力,管理者对数字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管理举措等。其次才是资金因素。

参考文献:

[1]沈培华.数字化校园呼唤CIO.中国教育先锋网, 2003.8.2.

[2]陈俊良.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校园[J].中国教育信息化论坛专刊,2007(6).

猜你喜欢
部门校园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7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