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溶花 杜红梅 张 雅
摘 要:近年来,为培养国际化人才,国内多所高校开展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但社会各界对此举的看法不尽相同。本文首先说明了开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的必要性,然后就当前该课程双语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从修订教学计划、加强师资培训、改善教学条件和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建议
在我国,“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学校全部或部分采用外语传授非语言学科的教学。本文主要就我国高校用英语讲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
一、开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从国际上看
从国际上看,早期的平衡理论、临界理论、思想库模式理论、依存假设等双语教学理论从不同的分析角度告诉我们,开展双语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掌握第二语言,还能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产生正面效应;美国的淹没式双语教学模式、加拿大的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印度的新殖民式双语教学模式、欧盟国家的主流双语教学模式等以事实告诉我们,开展双语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掌握专业知识,还能有效促进二元文化的双向沟通和适应。
(二)从我国现实看
从我国现实来看,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国际化要求教育同步国际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们入世承诺的逐步履行,我国经济的国际联系日益密切。最近亦有报导显示我国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以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参与国际经济,这要求我国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员必须既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外语、且精通国际规则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在教育部2001年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早已明确,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要求率先实行双语教学的六个专业之一。
另一方面,受上述客观需求和找工作压力影响,学生主观意识上也急切希望掌握与实际涉外工作相关专业英语知识。从我对200名在校学生的调查显示,有86.5%的学生认为开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非常必要。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的效果及原因分析
随着社会、企业对双语人才需求的增长,各高等院校相继开展了如会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法律、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笔者认为,目前较为成功的双语教学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如上海新黄埔实验学习、广东碧桂园学校、青岛四方实验小学等,这些学校的双语教学实验开始较早,且课程涉及较全面,学校已有良好的双语氛围,目前已取得了较明显的教学效果。各高校所开展的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成效却不显著。根据我在本校的调查,接受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的学生中有79.8%认为教学效果不理想。通过与学生和同行的交流,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难调动学生参与双语课堂的积极性
随着教学观念的改变,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再一味强调教师的“教”,而更重要的是要有学生参与“学”。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课堂上,学生参与课堂“学”的积极性不高主要还在于教师的“教”不尽合理。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文化素质,还要有恰当的教学方法。由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涉外性都很强的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外语水平的要求很高,而我国从事此课程双语教学的教师中,多数教师较缺乏实际外贸经验,或是有丰富教学经验但外语水平不高,抑或熟练掌握外语却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过程中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教”不得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
另一方面,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也是影响其参与课堂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除少数名校外,大部分高校学生的外语水平、理解能力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并非每个学生都能轻松接受双语教学,而当他们难以跟上课堂内容时,会倾向于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该课程的教学。上述两者之间甚至有可能出现恶性循环,即学生的消极态度可能进一步影响教师授课的情绪,而教师的情绪的低落则会进一步降低学生们的热情,最终导致教学效果逐渐下滑。
(二)难觅合适的双语教材
关于双语课应该使用何种版本的教材,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说应该采用原版的全英文教材,认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更高起点上进行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但这样做会面临因国家制度、法律及文化方面差异所带来的问题;有人说应该采用全中文的教材,认为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掌握专业知识,但这样做不能强化学生用英语思维解决专业问题;还有人说应该采用自编和翻译的中英文对照教材,认为这样可以弥补前两者的不足,但经翻译后却又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英语的地道性。可见,双语教材的选择是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所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在本人的调查中,有87.8%学生希望能用中英文对照的教材接受《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但目前市场上仅有易露霞和陈原于2006年主编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程》较为合适,而该书只涉及实务部分。没有合适的教材,教学就失去了依托的基础,教学效果显然难以提升。
(三)难求理想的语言环境
我们强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运用第二语言从事外贸业务的国际化人才,这是一个学习和应用语言的过程。掌握一门语言是需要一定外在语言环境作保障的,但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双语教学只能提供一个短短的课堂内的双语“教学”环境。由于接触外国人少,同学或家庭成员之间几乎是纯母语交流,所以,在我国并不具备课后有校园、家庭、社会广泛参与的双语“教育”环境。再加之多数中国学生羞于说英语的心理,我们所期盼的通过双语教学加强学生们第二语言能力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三、有效开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的建议
(一)适时修订双语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特色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计划也应适时进行修订。哪些课程应该开设双语课、应该何时开设双语课、以何种形式开设双语课等都需通过教学计划修订进行明确和完善。根据我在本校的调查,有54.1%的学生希望专业主干课程开设双语课;有71.6%的学生希望在大一、大二期间接受双语课;有73.0%的学生希望以小班的形式接受双语课。《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作为我校国贸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就可以考虑将其在教学计划中的信息修订为于第四学期以小班形式开设双语课。我认为,要提高《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效果,各高校需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教学计划适时进行科学修订,既保证“教”有纲可循,又体现“学”有目标可求。
(二)切实加强双语师资培训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的师资培训应该注重三个方面。一是提供到外贸企业实习的机会。据我所知,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中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不在少数,尽管我们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也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经验交流等渠道获得信息,但毕竟没有经历“实战”,对于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讲解时难免有纸上谈兵的味道。所以,可在假期给予相关教师到外贸企业学习的机会,丰富其实践经验。二是强化口语培训。双语教师不必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但他们的英语表达必须流利且准确。在我的调查中,有24.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英语水平影响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将定期口语培训和教师自身口语锻炼结合起来,加速双语教师口语水平的提升。三是加强教学方法培训。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可见,对待个性不一的学生,教师需要有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培训或举办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充实双语教师的教学经验,找到更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
(三)不断改善双语教学条件
要有效开展双语教学,必须选用合适的教材。鉴于当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材紧缺,相关高校可联合近年来从事该课程双语教学的优秀教师以及国际贸易领域的专家和外贸企业杰出人才,在借鉴原版教材的基础上,重新编写中英文对照教材,确保教材内容准确全面、紧跟实际、难度适中。我们还应为国贸专业学生提供外贸实习的机会,有条件的学校可安排学生在外贸企业实地学习,条件有限的学校应购买如Simtrade的实习软件,让学生在模拟操作中体验贸易过程。另外,学校还需逐渐完善其他双语教学条件,如提供多媒体教室、多媒体学习资料,引进贸易规则原版读本,设立双语学习场所等。
(四)积极完善双语教学评价机制
良好的双语教学评价机制应该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机制。在评价学生时,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语言能力、文化素养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的考评,要能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向多元化发展;在评价双语教师时,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要科学、公正的反映教师在双语教学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只有建立并完善这样的评价机制,才能客观反映前期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才能进一步明确教师“教”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 黄颖利,钟凤英.双语教学与国际金融贸易专业人才培养[M].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
[3] 朱晓峰.双语教学中的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电子教育,2008,3.
[4] 王冬梅,刘耳.国际贸易专业实施双语教学探析[J].黑龙江教育,2008,5.
基金项目:此文受湖南农业大学教研项目“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