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

2009-09-27 06:10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9期
关键词:乌龟鸡蛋学会

杨 嘉

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基于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目标,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要以幼儿的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

一、运用多种方式,激发探究动机

在科学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运用课件、提前让幼儿收集科学主题资料、观察记录等方法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大班科学观察活动“红豆的生长过程”,教师可先让幼儿以“责任田”的方式种植红豆,每天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等到红豆生长发育了,幼儿在自己的《观察日记本》上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有效地调动了探索科学的兴趣。又如,在“踩鸡蛋”的探索活动中,当教师慢慢跨上用4只鸡蛋支撑的木板时,幼儿不约而同地惊叫起来:“不能踩!鸡蛋会碎的!”然而鸡蛋并没有碎,此时幼儿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接着,教师又拎起两桶水,当幼儿发现鸡蛋在如此的重压之下仍完好无损时,由衷地拍起手来:“哇!老师会气功。”这时教师却神秘地说:“老师并不会气功,这里有秘密。”在这一活动中,幼儿正是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推动下,积极地投入到观察和操作探究活动之中。

二、明确探究要求,适当进行指导

如在教学《摩擦生电》时,教师让幼儿在自由、自主、富有游戏性和发展性的操作中,发现和感知静电,这是主要的目标和要求。如果想让活动有一些挑战性,教师可以明确让幼儿分步探究问题:“你猜猜这些东西摩擦会产生什么现象?→探索中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你发现了什么物品能产生静电?”幼儿探究学习绝不等于放手不管,任幼儿发现什么是什么,而是必须由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明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向。如果幼儿觉得有难度,教师则要提供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供幼儿经过思考主动判断和选择。如还不能解决问题,教师就要为幼儿提供不同程度和方式的示范。

三、学会探究方法,主动探究学习

如科学活动“怎样让饮料瓶滚得慢些?”,教师按“提出假设→记录猜想→实验验证→记录实验→交流发现”进行探究,让幼儿学会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如在开展“我的小蜗牛”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归纳出研究动物的方法:“观察外形→了解生长环境→探究运动方式→了解生活习性→归纳特征。”这样,幼儿掌握了探究动物的方法,有利于认识更多动物。

四、发现问题,找寻答案,经历探究过程

幼儿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表现,它往往表现为捕捉问题的价值,教师应重视这一能力的培养。如:在实验“沉与浮”中,教师先用分组讨论的方法,引导鼓励幼儿猜想树叶、棉花、木珠、玻璃珠、铁勺、石头、木棍、皮球、鸡蛋等,在水里会怎么样。再引导幼儿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在玩的过程中,提醒和指导幼儿记录下自己的发现。有的幼儿发现球、棉花、木棒和树叶是漂在水上面的,有的发现石头、铁勺在水底下,并用符号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教师有目的地一边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一边启发幼儿想办法解决问题,让幼儿学会在操作中讨论自己的发现,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验和记录,回答了自己的猜测,因为树叶、木棒、皮球、木珠轻,浮在水面上,而石头、铁勺、玻璃珠、鸡蛋重,沉到水面下了。同时幼儿还发现了与沉浮相关的事物,有的小朋友把小石头放在树叶上,这样小石头也浮在了水面上。

五、创设合作氛围,有效进行交流

在探究过程中,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幼儿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在批评中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在教学中,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交流所产生的效应远远大于教师的单向传授。合作能增加幼儿间情感和语言交流,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能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品质。因此,教师应建立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

六、让幼儿尽情享受探究带来的乐趣

教师要鼓励幼儿尽情享受探究带来的欢乐,让科学教学过程充满人本思想与人文精神。如,认识乌龟时,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提问,激发探究的欲望。再通过看乌龟、养乌龟、玩乌龟等一系列活动,让他们了解乌龟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特征。在探究中,乌龟的头和四肢常常因为幼儿的触碰而缩了起来,教师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让乌龟探出脑袋来。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孩子们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增强探索信心。

责任编辑魏文琦

猜你喜欢
乌龟鸡蛋学会
学会分享
神奇的鸡蛋画
认识鸡和鸡蛋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