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本科
2005年,我在深圳大学读大三。为了响应学校号召的假期参加教育实践活动,我开暑期英语辅导班的计划在“五·一”时就计划好了。爸爸提前请木工师傅修好五十套桌椅,买来一块三合板漆好黑油漆当作黑板,空出一楼宽敞的大厅。这样,一个像模像样的教室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为人师表的荣誉感和那出自大哥哥般的关心和责任感督促着我在教学的道路上迈出了艰辛而又坚强的第一步。
“小班教学模式”的尝试
7月14日下午我从深圳回到了家里,想到马上要成为一班纯洁无瑕、盼望着掌握一门外语的学生们的启蒙老师,我的心就怦怦跳个不停,激动得不断地徘徊在书桌与床沿之间,回忆着自己读初一时老师是如何引导我们去学英语的。同时,我又联系自己在师范学院两年的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一些基本功,构思着自己应该如何开个好头,把学生带到一个陌生神奇的世界。
15日早上,我最激动的时刻终于到来,一楼大厅里端正地坐着15名来自各个村落的小学毕业生。我先作了详尽的自我介绍,接着便是让学生们大胆地站起来像我一样把自己“推销”出去,让学生们相互有初步的认识、了解,方便他们的交流。但是,站起来的学生,一个接一个,要么把头耷低到几乎贴近桌面,要么声音细若柔丝、弱如蚊足,每个人的自我介绍还不到二十秒,我看在眼里急上心头,一边慢慢引导他们多谈一点自己的经历,例如“最难忘的老师”“做得最满意的一件事”“性格特点如何”“要好的朋友”等等,这一招比刚才让他们完全自由发挥好多了,气氛也慢慢活跃起来,参与的学生更加积极、活跃。在关键时刻,我给予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勇气、灵感与智慧,或许,学生们大抵是希望得到师长如斯的鼓励的。
许多学生都在我的引导下谈到了来参加英语辅导班学习的动机,一位学生兴奋不已:“我听说老师是从深圳回来的大学生,我想多点了解英语的知识……”虽然我们师生间年纪不外乎只差八岁,但我在他们眼中的印象是极佳的。良好的开始预示着我已经交给学生们一条打开英语大门的精美钥匙,接下来的教学便水到渠成了。
三次测验两份礼物的故事
从开始简单介绍英语的地位和背景知识,到教简单字母的拼写,每一个字母、每一个单词我都在黑板那枯燥的四线格上认真细致地手把手教;每一个发音,我都把发音部位详尽地描述出来,反复带读。在我最不擅长的唱歌方面,我也下足了功夫。英文字母歌是我带头扯起了嗓门,和他们一起手舞足蹈唱下来的。一下课,我就不得不马上到药房去买润喉片来滋补喊破了的喉咙。那喉咙本来就不太好使,甲状腺随着喉结的升降而律动,我感觉到喉咙一阵火辣的痛。上课时,我都是拿着一个大水杯一边喝凉茶一边“休养生息”的。大学同学对我也十分关心,要好的朋友不断从精神上给予我支持和鼓励,女友更是帮忙找资料、和我一起探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十分感谢她对我无微不至的体恤。这个世界上能够没齿难忘的事或许不多,无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亲情,她对我犹如亲人般的关爱、赛似朋友的帮助,成了我今生不可磨灭的印记。
二十天的补习时间里,我一共测验了三次,后两次测验还引进了正规英语考试里的口语考试程序,对15名学生进行听写、发音、识记的测评,并且以独立的百分制分数加入到总分里面去。每一次的分数,我都清晰地记录在册,总结出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以便有个清晰的对比,随时比较他们的进退步情况。而学生对这种透明度甚高的测验普遍采取欢迎的态度,十分用功。
有时,那些课间在课室里吵吵闹闹追逐嬉打的学生被我怒目相视,便乖乖坐回到位子上去读书了。对他们如此严厉,我觉得于心不忍,但又有一种为人师表的职责感在驱策着自己去管好这些求学少年,对学生听之任之、漠然置之,那是不好的,严师才能出高徒。
我在结业那天的班会上,专门为两位优秀生颁发了特别礼物——那是我特地从深圳带回来的,也是我积极参加学院活动获得的奖品。在合影照片的背面,我精心设计了一张纸条,上面把我的名字和全体学生的名字按顺序写好,还把辛弃疾那首著名的词抄了上去——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多么贴切生动的句子,希望辛弃疾的词能激励那些少年学生在以后的中学道路上走好。人生的道路,能有几分“愁”?!
一篇叫做《在初学英语的日子里》的文章
教到最后的几天,我基本上把初一英语课本的前六个单元都教完了,26个字母和六个单元的单词,还有我自己掏钱印制的两张资料……大堆大堆的课文、单词等着学生们去深化记忆、强化练习。所以,我采取了讲半节课就自习半节课的方法,给多些时间让他们去消化。还像刚开始那样,我在教室的过道里转来转去,认真地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纠正错误的地方,大到一个句子,小到字母的规范写法,我都认真地指正,有问必答,学生们很喜欢这种互动式的学习,还开玩笑嚷着要给老师听写生词。转眼间,告别的日子便已来临,我买回了一袋软糖,和学生们欢聚一堂,趁着口语测试的间隙,我让学生们用包糖果的那张32开双行纸写一篇作文,要求是题材不限、字数五百左右的纪实文章,主题为“在初学英语的日子里”。学生们也明白我是为了留念之用,便敞开心扉,言平时之未言,他们真实得犹如一张摆在眼前的白纸,那颗对老师的虔诚之心令我感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光荣与自豪。
邓段文写道:“等呀等,终于等到学英语的最后一天,心里觉得格外高兴,因为终于可以睡觉睡到自然醒,也不用走这么多的冤枉路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又有时间玩了,真的是好开心啊!”没想到这个平时开朗乐观的小女孩还藏着那么多的心事呢!原来一边学英语,一边还窝藏着这么多的“不满”!
平时寡言少语的萧桂莲说:“我和几个friends编了一句顺口溜‘学英语学英语,学完英语蠢过屎。每次下课的十几分钟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因为下课了,就不用再对着‘A、B、C……了。”纸背还附了一幅漫画任务图,图文并茂式的讲解把严肃的我都逗乐了。
巫少辉说:“每当看到老师,我总是很兴奋,我感到老师就像好哥哥般教导我,谢谢老师这一段日子的照顾。”他是班中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我每次下课都会把他单独留下进行辅导,但是收效甚微。在我的眼中,他是个可塑之才;在他的眼里,我却是个伟大英明的老师!
朱凤兰写道:“我觉得读英语很好笑,因为一听到读的英语好笑,所以就笑了。”我一直奇怪坐在最后的她怎么上课老是笑,而且还用手捂着鼻子来笑,我还抱怨她上课不专心呢,原来是错怪她了。
邓洪云写道:“在初学英语的日子里由于同学们不太懂英语,把人名‘Frank读成了‘裤烂克,结果令全班同学捧腹大笑,老师也笑了。每次当同学们读英语时,窗外的小朋友们十分羡慕我们。我想,今后一定也要像大哥哥大姐姐们一样努力学习。”初学英语的他们,很多都是用汉语中相接近的字来标注英文读音的,这也是我竭力说服他们的一个重点内容。这不,还真有效果,最后,他们都按照我教的国际音标去尝试发音而不再是用汉字来拼英语了,那些“姑阿凡提嫩”(Good afternoon!)、“拖地”(today)统统丢到了爪哇岛屿上去了。
……
三年前,我正式走上了教师的舞台,接受了新的挑战与考验。但是在那初教英语的日子里,我已经养成了工作工作再工作的习惯,它必将成为我现在、以后以写促教、以教证写的一个大跳板。跳板这头是“脚踏实地”与“自强不息”,跳板的那边,应该便是“成功”与“快乐”。
本栏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