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一体化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009-09-27 06:10王盛芬
基础教育参考 2009年8期
关键词:村小教研员骨干教师

王盛芬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就义务教育阶段而言,教育公平最终要体现在教育质量的公平上。而目前在城乡学校之间,由于师资和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教育教学质量的差别比较悬殊。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里孩子“同质”的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和广大农村家长的迫切要求。作为教学研究部门,我们提出了“打造同质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研一体化”的工作思路,通过建立覆盖城乡的教研共同体,强化城乡教学研一体化管理,构架城乡教研互动体系等措施,力促城乡教育资源“同质化”,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建立三级教研共同体,抓好四支队伍,实现教研队伍专业化发展一体化

只有高质量的教师团队,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育和均衡发展。现代管理学越来越强调集体中的团队意识与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就是凝聚力——所有成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而奋斗。因此,作为教研部门,打造一个能够统领全市的高水平的教研团队,是实现教育教学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的做法是建立三级教研共同体,抓好四支队伍,搭建高效教研的一体化平台。

三级教研共同体即市级教研共同体、城乡教研共同体和校本教研共同体。市级教研共同体由市学科教研员引领,学科兼职教研员(从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选聘)为成员,主要进行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和教材培训,开展教学调研,针对全市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举行专题研讨活动,培植典型,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城乡教研共同体由学科兼职教研员引领,各教研片内学校业务干部和骨干教师为成员,在市教研室指导下主要开展教研片内的培训和校际研讨活动,包括及时传达市教研会议精神,推广先进教学模式和优秀教学法,推进区片内学科教研的均衡发展。校本教研共同体由乡镇中心小学业务干部引领,本镇的全体学科教师为成员,在市教研室和兼职教研员指导下,开展基于本镇实际的集体备课等校本研究活动,促进中心小学和村级小学的均衡发展。

三级教研共同体的建立,让全市学科教研由一人(学科教研员)引领转变为由一个团队共同引领,让学校教研由原来“一校一研”转变为“区域共研”、合作共赢,由原来“一课(题)一研”转变为“一课(题)共研”、多元同构,充分发挥了各级教研团队的智慧,所有成员在彼此交流和探索中,建立起共同的教研生活,在相互学习中相互启发,在共同研究中共同提高,城乡师资渐趋“同质”。

为保证三级教研共同体真正发挥各自的作用,我们特别重视加强教研员、兼职教研员、业务干部和骨干教师这四支队伍的建设,逐级带动全市教师发展,实现教研队伍专业化发展的一体化。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实行教研员学科负责制和联系校(片)制。教研员在做好学科教研和兼职教研员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每人联系一所试点学校,培植典型,推广经验,不断完善学科教研模式,推广高效教学模式。同时教研员还要经常“下水”,深入基层参与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与教师同题上课,一起研讨,现场指导。教研员学科负责制和联系校(片)制度,进一步增强了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普适性。

二是实行兼职教研员制度。我们从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程度和师资等方面统筹考虑,将全市划分为六个“教研片”,每个教研片至少有1所教学质量较高的城区学校。我们通过考试,从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中每学科选拔出6名师德高尚、组织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优秀教师,聘为学科兼职教研员,分别引领全市六个教研片的工作。为保证教研片之间学科研究和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我们加强了对兼职教研员的培训,除了为每位兼职教研员统一订阅专业报刊,每学期还要组织两次学习、研讨活动,提高兼职教研员的理论水平和独立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同时教体局还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段兼职教研员管理及考核办法》,激励督促兼职教研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每个教研片的教研都能够取得实效。

三是加强业务干部培训,提高业务干部专业引领的水平。我们主要通过举办业务干部培训班、教学论坛、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提高其理论水平,拓宽研究视野和工作思路。我们还定期举行业务能力竞赛,竞赛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设计、说课、上课、评课、组织专题研究活动等内容,通过比赛,迅速提高其参与和指导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的能力。一位业务干部在参加今年4月举办的“业务干部基本功比赛”后,深有感触地写道:“我深切地感受到比赛本身是一种机制,是一种促进干部专业发展的机制……干部的引领作用,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业务干部首先应该成为干事创业的典范。”

四是深化名师工程,培养骨干教师梯队。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名师梯队,我们实行了“1+1”名师培养制度,即每位学科教研员、每名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每学年都要确定一名重点培养对象,为其制定培养规划,量身打造培养方向,通过听课、评课、磨课、研讨等系列培训,帮助培养对象迅速在业务上成熟起来。通过几年努力,已逐步建立起了一支覆盖全市各级小学的骨干教师队伍。

二、落实六项制度,强化精细化管理,建立一体化教研管理体系

造成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很多,教学管理滞后是主要原因之一。为推进教学管理制度的一体化,我们在工作中重点抓了教师教学常规、学生学习常规、集体备课、专题教研、教学开放、教学常规督察等六项制度的落实,强化精细化、一体化管理。

我们制定下发了《胶南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和《胶南市中小学生学习常规》,并指导学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符合自己实际的《一日教学常规》、《一周教学常规》和《学生一日学习常规》、《学生一周学习常规》。通过抓教学常规,引导学校和教师牢牢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和细节,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方式,培植教研文化,常规教学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高效化的轨道。通过抓学习常规,强化了养成教育。这些措施对学生的学习计划、总结、预习、听课、笔记、作业、练习、复习和课外阅读各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加大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力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勤奋好学的学习风气,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开发了非智力因素,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为保证全市教研同步、同质、同发展,我们制定下发了《集体备课制度》、《专题教研制度》、《教学开放制度》,并要求城乡学校全面落实。集体备课要求落实“一课两备(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两评(自评与互评)、两反思(得与失)”和“四定六统一两发挥”(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统一教学案,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重难点,统一练习题,统一单元测试;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集体智慧)的备课要求,实行同学科教师教学资源“三公开(课后反思笔记公开,教学参考资料公开,教学案公开)”。我们指导学校对学科备课组进行捆绑式评价,引导教师形成合力,坚持集体创优,确保备课质量。专题教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解决现实教育教学问题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我们要求各学科教研员和乡镇学校自上而下每学期开展两次以上的同专题研究活动,同时实行学校专题教研活动申报制度,鼓励学校从教师身边的问题出发,开展基于解决问题的专题研究。为促进城乡学校的进一步融合,我们坚持落实教学开放制度。一是充分发挥名校、名师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坚持典型学校和名师教研活动向全市开放;二是充分利用乡镇中心小学辐射村级小学的地域优势,坚持中心小学教研活动和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向村小开放制度,中心小学每学期每学科的教研活动至少向全镇村小全面开放一次,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随时对村小的同年级教师开放;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学校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坚持学校“开放周”活动,开门纳谏,集思广益。

为保证以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我们建立了常规教学工作督察制度。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抽查、随机检测、师生座谈等途径,对学校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督察和反馈指导,对常规教学环节落实不到位或效率不高的教学行为及时进行诊断和整改,直至达标。

三、建立和完善三项机制,构架教研互动体系,促进城乡教研深度融合

为了确保城乡教研的快速持续融合,我们还建立和完善了市域内教研协作体、镇中心小学与村级小学一体化管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三项长效机制。

市域内教研协作体机制。我们指导和帮助在市域范围内有相近办学特色和共同研究课题的学校成立校际教学研联合体或校际课题协作体,在全市形成以学校特色共建、学科同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学校或学科多向联合的教研互动体系,实现了课题集中攻关,城乡教师互动参与,教学资源和成果共享,提高了教学研究的水平,加快了教科研成果的转化,有力地促进了校际间的交流和融合。

镇中心小学与村级小学一体化管理机制。我们改变过去中心小学和村级小学各自为政的局面,实行教学教研一体化管理,做到“两个统筹”、“三个统一”。“两个统筹”:一是全镇统筹安排业务干部的分工,业务干部和村办小学校长都要包学科教学、包级部管理,同时根据个人工作专长挂靠中心或者村小的薄弱学科(或薄弱班级、薄弱教师),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管理网,全方位、无缝隙覆盖全镇教研工作;二是全镇统筹配置各校的师资力量,在中心小学与村小之间实现教师合理、有序流动,有计划地在本乡镇范围内实施青年教师轮流到村小任教,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等等,使村级小学师资得到了迅速改善。“三个统一”:一是统一教研管理制度,中心和村小统一各项教学制度,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安排课程表和各科集备时间,统一教学教研要求,统一评价考核制度,建立起了镇域内共同的教研文化,提高了干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幸福指数;二是统一安排教学研究活动,各乡镇建立起分年级、分学科、定时间的教研机制,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互动教研活动,中心、村小教师的教研能力同步提高;三是统一教研过程管理,建立起一体化督导机制,在乡镇内成立教研督导小组,统一对中心和村小的教研常规实施督导,建立统一的教学监控、质量反馈和评价机制,做到中心和村级小学工作同标准,同要求,同考核,同发展。

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我们逐级建立了市、乡镇和学校教学资源库,各学校通过局域网共享这些资源;指导学校和教师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提供的优质资源和研究平台,加强网上学习和交流,让教师能够吸收全国各地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市教体局的“教育信息网”和各学科的公共邮箱,及时发布最前沿的教育教学信息,上传优秀集体备课成果、教学设计、课件等教学参考资料;随着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的进一步普及,及时指导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教学博客,加入适合自己的学科交流群。教学资源共享,进一步推进了一体化教研,促进了城乡教育更高层次上的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 山东省胶南市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王永丽)

猜你喜欢
村小教研员骨干教师
坚守村小23年,爱心留乡间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骨干教师在学校科研中的作用
华容将评选100名骨干教师
马鞍山市九村小学
构建五种机制培养骨干教师
折腾人的“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