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高考舞弊事件”潜伏采访记

2009-09-27 07:07王俊秀
中国记者 2009年9期
关键词:松原松原市舞弊

张 国 王俊秀

2009年6月10日,全国统一高考结束第二天,《中国青年报》刊登的《吉林松原:严查之下高考舞弊仍禁而未绝》等调查性报道,将吉林省松原市发生的严重高考舞弊行为暴露于世。报道披露的作弊情节之恶劣令人瞠目,引起巨大社会反响。

鲜为人知的是,这组整版报道,是在高考开考第一天,即6月7日就已基本完成采写的,在《中国青年报》总编辑陈小川力主下,安排在高考结束之后发表。

事实证明,《中国青年报》的这组报道由于刊发在高考后,虽然引起全国读者普遍关切,但没有给正常的高考秩序带来干扰。报道刊发后,有关部门对所涉事件进行了调查处理。

只要到了现场 通常会有收获

实际上,我们在今年高考期间来到松原,最初目的不是为了调查高考秩序,而是源于一个关于高考移民的举报电话。

6月5日下午,记者王俊秀接到读者来电,反映的是有人从山东阳谷组织高考移民到吉林松原参加考试。两天后就是高考,王俊秀迅速报告报社领导,领导指示:迅速前往!

第二天一早,王俊秀与驻天津记者张国分别启程赶往吉林。事实上,5日晚间,举报人就已神秘消失,所留的联系电话已经停机。由于事关重大,我们还是决定到新闻现场看看。以往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到了现场,通常就会有收获。路上心里一直忐忑,松原是个什么地方?线索断了,无功而返的可能性很大。

6月6日中午,我们在长春会合,根据举报信上的提示,决定兵分两路,张国去松原辖下的扶余县,王俊秀去松原市。在松原市,王俊秀按照举报信中提到的线索找到某宾馆,发现已经停业,仅有的线索中断。我们虽在不同地区,但不约而同选择距离考点较近的宾馆住下,开始在考场附近“潜伏”。6日下午,各考点均安排考生提前熟悉考场,我们分头进入考点向考生打听情况。出乎意料的是,在出租车上,司机竟然主动跟王俊秀提起高考,说这里舞弊成风,买通监考老师可以随便抄,场外有高手答题,通过器材传给场内考生。王俊秀大惊:难道这里高考舞弊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果然,到了各考点,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的考生,谈论的话题都离不开“作弊”“买场”。学校外面的墙上到处贴着各种售卖作弊器材和答案的小广告,声称“不过本科不收费”,王俊秀随手撕了两张。

高考前夜,张国遇到的考生也在公然谈论如何作弊。他与扶余县第一中学一位工作人员聊天得知,该校前两天刚有两名教师因出售作弊器材被抓。连教师都参与作弊?这是记者此前万万没有想到的。

关于高考移民,也有意外发现。张国一下火车,问路时遇到一位中学女生。一番攀谈后,她大方承认,自己就是来自黑龙江的高考移民。她说,自己在黑龙江的户口不变,家里花钱在扶余买了一个户口,而之所以甘愿冒险到扶余高考,主要是由于在这里考试“有手段”,“只要有钱,怎么考都行”。

看来,此间高考舞弊已呈半公开状态。与高考移民相比,考场舞弊行为可能更严重。我们立即向报道的责任编辑郑琳汇报了这些发现。接下来,打算适时将报道重点从高考移民转向考场舞弊,继续在考场周围“潜伏”。

举报还是暗访记者遭遇新闻伦理的挣扎

6月7日是全国统一高考开考之日。这天一大早,王俊秀按照一张卖高考答案小广告,试图电话联系兜售试题答案的贩子。对方说,全套答案15000元人民币,单科数学6000,保证单科130分以上,需要配合器材使用。

此时,距离9点钟开考只有一个小时了,要不要报案?举报查出这位违法犯罪嫌疑人,就有可能阻止与之有关的高考舞弊行为。但一旦报案,就意味着记者身份暴露,很难再进行暗访。

王俊秀随即向编辑汇报此事,并与张国商量该怎么办。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报案,因为考生利益是第一位的,宁肯失去一篇好稿子,也不能眼看着作弊行为正在发生而不阻止。

经过激烈思想斗争后,我们终于选择报案,向吉林教育厅、招生办和公安部门分别打了举报电话。

万万没有想到,报案两小时后,王俊秀当着3位民警的面联系那位售卖答案的男子,希望能引蛇出洞。然而,对方绝口不提此事。王俊秀直接拨打电话,对方早有准备,在电话里说:“你叫王俊秀吧,《中国青年报》的。你找我什么事?”听得出来,他就是王俊秀早上联系过的男子,怎么会突然知道王俊秀的名字和单位,而且显得对一切了如指掌?

王俊秀当场向民警提出质疑—我们在举报前从未向任何人说起此事。公安部门表示一定会认真调查此事,让王俊秀作了笔录。

此时,张国扮成陪着堂弟高考的南开大学学生,在考场外面暗访。他的身份赢得许多家长和考生信任,纷纷向他咨询如何填报志愿。张国借机打听到很多内幕消息,有考生刚走出考场就眉飞色舞地讲作弊过程,甚至有家长告诉张国,自己给儿子花了不少钱“买场”—即买通监考老师及其他考生,考试作弊便肆无忌惮。

6月8日中午,高考综合科目考试结束后,张国守在扶余县第三中学考点门前。在人群里见到了4个人。一个黑衣女生,拿着准考证,跟一个粉红上衣的青年男子对答案。张国凑近他们,打开录音笔,听见女孩对男子说:“你是从17题给我发进来的。”

抓了一个现行!从他们的对话可知,女生参加的是理科综合考试,而男子在考场外得到答案,传给了正在考试的女生。但由于这份答案并不完整,给女生造成了困扰。考后,他们立即讨论了一些题目究竟该选哪个选项。考生边听边埋怨:“没有,没收着啊。”“那我咋没收着呢?”

张国悄悄走到一旁,拍下了他们的照片。交流片刻后,4人决定远离考点。张国跟随他们,由于跟得太紧,不久引起黑衣女生的警觉。因担心他们找人抢走录音和照片,张国决定打车离开。出租车掉头前进,恰被一辆公交车挡住。其时路上出租车较多,张国趁机请司机赶紧开走,并在车内放低身体,躺在后座上,悄悄向窗外观察,发现黑衣女生已与其母亲和粉衣男子会合,3人站在路口四下张望寻找。张国乘车拐了几个弯,路上一直在留意是否有人跟踪。终于安全回到宾馆后,惊出一身冷汗。

明察暗访使用隐语发送“情报”

由于记者身份意外暴露的插曲,王俊秀感觉到,在没弄清楚身份为何泄露之前,自己的电话有可能被监听,另一位记者张国绝不能再暴露。于是,王俊秀给张国打电话,告诉自己的处境,让张国自己开展工作,两人不要轻易联系。

两位记者由此做了分工,一个在明,一个在暗。张国在考场进行暗访,将了解的情况告诉王俊秀。王俊秀与各有关部门周旋,逐步核实这些信息。

例如,6月8日下午,王俊秀到松原市公安局采访,径直走到一位大队长办公室,一个民警送来材料,王俊秀瞥了一眼,上面写着:扶余县公安局……高考作弊器材……队长迅速将材料遮住。凭直觉,王俊秀猜测材料上说的应该是扶余县那两位被抓的卖作弊器材的老师,于是正面向其提出想了解这一情况,并告诉大队长已获得很多信息,想从公安局方面证实一下。公安人员表示他们正在协商,让王俊秀到另一屋休息。利用这“休息”时间,王俊秀又去核实了来自黑龙江的那位高考移民的情况。王俊秀设法弄到了她的有关户籍信息。这名女生曾对张国说,她这是“老户”,到哪儿查都查不出问题来。的确,在其户籍信息上的“变动原因”一栏写的是“无迁移”。

为了让可能的监听者放松警惕,二人联络时只能使用隐语,彼此互相从字句中猜测对方的真正意图。后来,两人又分别用“文件”“老板”等来指代稿件、报社总编辑等,所幸多数时候都能意会。

为让报道更为客观、全面、权威,王俊秀还对松原市招生办主任张大军等人做了采访。在这位招办主任看来,今年高考是“顺利、圆满、平稳”地结束了,政府部门在考前做了很多工作,对舞弊行为进行了严查。

但6月9日一早,王俊秀在松原市教育局门口偶遇一名家长,是前一天在一所中学碰到过的。当时王俊秀向这位家长打听考试情况时,他一度以为王俊秀是卖器材的。看着彼此眼熟,他询问王俊秀的真实身份,王俊秀如实说自己是《中国青年报》记者。

这位家长立即变得非常激动,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告诉王俊秀,自己的儿子在昨天上午考试时,答题卡被抢,今天是来招生办讨说法。

张国在暗访中听家长说到,监考秩序混乱对成绩好的学生有很大影响,有些家长不得不事先对监考老师打点,保护孩子不受打扰,就是所谓的“买保护”。眼前的例子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当天下午,王俊秀将这一最新情况添加到稿件中传回报社,晚上坐火车赶回北京。此时,张国已经从哈尔滨坐飞机到了北京。

从6月7日晚开始,我们根据开考第一天采访的情况,与编辑部联系发稿。但陈小川总编辑认为,高考期间不能发稿,全国1000多万考生正面临人生的大考,在此期间捅出一个惊天作弊大案来,对所有考生的心态都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继续采访、核实、求证,琢磨报道细节,期间几易其稿,编辑和记者都字斟句酌。在标题拟定上,突出松原有过“严查”,只不过高考舞弊“禁而未绝”。

6月10日一早,王俊秀在返程的火车上接到张国打来的电话:稿子发了!应是今日最热新闻。王俊秀松了一口气,又一个采访任务完成了。但我们的报道并未停止。《教育部:松原高考舞弊事件性质十分恶劣》《“别让作弊的风气污染了善良人的心”》《教授建议:杜绝舞弊应淡化升学率之争》等追踪报道继续引领舆论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和思考。

猜你喜欢
松原松原市舞弊
浅谈财务舞弊与防范
河南松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舞弊的应对策略
爱的花旗松素 走进吉林松原市场
松原市备春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
啊,松原
向大作家学写作秘诀
——读《曹文轩教你写作》有感
松原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和措施探讨
浅谈松原市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模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