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香
“分层次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依一个班级优、中、差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施教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布置作业、课外辅导等方面加以区别对待,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对学生进行分层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B、C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分层次教学的过程如下:
⑴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
⑵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⑶课堂练习的层次化
课堂练习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巩固、发展、深化知识的作用。课堂练习时,教师要精选内容,设置分层练习题。题目应具有弹性、可攀性,“跳一跳”够得着。通过课堂练习使A、B、C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思有所进,同步发展。课堂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层次性,即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对A层学生,设计基本练习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基本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促使知识的内化。对B层学生,设计发展性练习,让其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C层学生,设计综合性练习,检查其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的层次性,是“分层次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⑷布置作业的层次化
课后布置作业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选择作业题时,要适当扩大习题跨度。分层次布置的作业,可分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等几种。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作题只要求A层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也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分层次教学的层次化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些因素影响着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如: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层次分得过死,加重了两极分化;只重视部分优生,忽视全体学生;学生层次分明,教师教法单一;缺乏思想引导,学生心理负担过重;教学分层与考查不配套。对这些不利因素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克服。此外,教师的责任心,教态,语言,作风,人格等都会对分层次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中要注意。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次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