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信息时代的高校师生知识、信息需要为背景,审视高校图书馆教师和工作人员与读者群体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作用,论述高校图书馆教师和工作人员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及主要内容。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教师 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084-02
[作者简介]王庆书,吉林省教育学院图书馆(吉林长春 130022)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源日新月异,成为大学生吸纳知识、完善学业的重要场所。当代高校图书馆在呈现给师生日益浩繁的各种知识的同时,也把现代思维与传统观念展现给读者。如何有效地服务、指导读者,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对图书馆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李岚清同志曾这样说过:“一位优秀的教师,就是一位开发人力资源的科学家、专门家。”从这个意义上说,处于高校信息中心的图书馆教师和工作人员,就有可能成为开发人力资源的“科学家”、“专门家”。为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图书馆教师和工作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各方面修养,尤其是信息素养。
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素养,是指能够确定何时需要并具有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对于从事图书馆工作的教师和人员来说,信息素养的意义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传递和沟通信息的能力。在传递过程中,图书馆教师和工作人员或直接或间接、或有形或无形地影响着大学生。可见,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有意识形态的观念,也有文化底蕴的积淀,有指导“过河渡桥”的技巧,也有训练有素的职业素养。
一、把握时代热点
在信息资源纷繁复杂的今天,如何更新观念、把握时代脉搏,追踪科学文化的热点,是图书馆教师和工作人员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窗口,是被动地接受学生,还是主动地引导学生,这涉及高校图书馆教师和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和能力问题。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作的质量。例如:近年来,虽然对大学本科教育专业划分过细、知识面过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知识结构的不合理现象仍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因此,伴随学生知识的积累、更替,图书馆设施、资源的更新,图书馆教师和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以及学识同样需要更新。
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整体,要有能力把握时代发展和文化热点变幻的脉搏,成为传播先进科学思想与文化的载体。高校图书馆,不仅应该向学生借阅经典的文献、教材,还应该经常性地向读者推介畅销书、新书,介绍并追踪常变常新的文化热点,把全新的诸多知识面貌呈现给读者,尽可能地给学生带来时代激变的紧迫感,不断激发他们的读书欲望。因此,需要一支经过新观念洗礼的新型教师队伍,能够敏锐地感知信息、提取信息、加工信息,高效快捷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二、广博的知识积累
在人脑这部“电脑”里,能调动的知识库存即知识储备的数量越多,思维方式越自由、越灵活,也就越容易吸收、接受新生事物。高校图书馆教师和工作人员只有凭借自身储存、积累的丰富信息,才能敏锐地感知新生事物,及时捕捉新知、新觉,并从及时获取的信息中发掘出其实际意义。
从一般意义来说,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和未受过教育的人的区别在于前者生活经验的视野较后者更为广阔。高校图书馆教师和工作人员层次提高了、视野开阔了,不仅能扩展广大读者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因此,图书馆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文化知识的积淀。
在培养人才和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图书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时代要求高校图书馆教师和工作人员应率先将自己打造成为站得高、看得远,学养丰富、根底深厚之人。除了要掌握一定的专业与相关知识外,还应熟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技能和英语知识。
三、讲究读书方法
知识固然重要,但更要讲究方法。无数事实证明,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从现代教育观念角度来看,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容器”,因而图书借阅不是简单的手工操作或机械行为,而是一个蕴含文化的“复杂”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开发人力资源的过程。所谓“复杂”,一是读者具有能动性,读者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吸收、消化的过程;二是读者具有倾向性,美国学者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一书表明,人类智能趋向多样化,智能的倾向更是种类繁多,个人的倾向不同,发展方向也就不同;三是读者具有差异性,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皆有不同,因此,要承认差异,尊重个性。
如果高校图书馆能够营造出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打造支持、激励的人文环境,就能够促使读者无拘无束地解放思想、大胆想象,从而让潜在的创造力自然而然、蓬蓬勃勃地释放出来。高校图书馆教师和工作人员可以在读者自主选择图书的前提之下,根据个人意愿,由借一本书向推荐相关的一组书、推荐相关的系统书转变。这种见微知著、一叶知秋的敏锐头脑,必须依靠不断加强信息素养的修炼才能得来。其中推荐书单个中明细的划分,不仅需要对藏书体系如数家珍、烂熟于心,还在于因有高度信息素养而能提纲挈领。因此,在名目繁多的书目与千差万别的读者之间,如何因势利导地衔接、搭建桥梁,成为现代高校图书馆教师和工作人员信息素养中必须修炼的基本功。高校图书馆教师和工作人员应把各种各样的读书方法了然于怀,并能结合切身体会奉献给读者。如果读书方法不当,贻害不小。比如,在英国,有很多人在青少年时期由于被强迫读莎士比亚的作品而引起逆反,成年之后不再想看莎翁之作。此类经验值得借鉴。
此外,长期在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应注重提高看不见、摸不着的气质修养。常年泡在图书馆,自然少不了书卷气,但关键在于个体是否注重这些细节。“饱读诗书气自华”,作为高校图书馆教师和工作人员,应该有读万卷书的胸襟和气魄,兴趣要广泛,视野要宽阔,以读书人特有的气质,精心营造图书馆文化氛围,有意识地激发读者的求知欲,引导和熏染读者的情趣,与学生互动、共鸣,共享读书之乐。
四、重视职业素养
当代社会,急功近利,物欲横流,安心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受此影响,在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教师和工作人员,也难免人心浮躁,即使有读书的爱好,也很难持久。
教育的神圣性不可忽视,要树立责任感。图书馆里的人文环境与读书风气,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影响到读者的情绪,渗透到读者的心里。高校图书馆教师和工作人员有义务培养自己的读书爱好,也有义务培养读者的读书爱好。要崇尚读书、热爱读书,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
一般来说,家长在孩子面前专心读书,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孩子如此,大学生亦如此。高校图书馆教师和工作人员必须言行自律,将一时的读书兴趣培养成稳定持久的爱好,以便把良好的精神风貌带给读者。
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教师和工作人员,无论是思想观念、学识素养,还是读书方法、思维方式,乃至个人爱好,都应训练有素。
参考文献:
[1]肖云龙.脱颖而出——创新教育记[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2]胡泓.外语素质培养概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刘尧.我国教育科学研究问题反思[N].中国教育报,2009-5-26.
[4]张武,刘卫华.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M].作家出版社,2004.
[5]钟孺乾.绘画纪象论[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6]黄晓颖.关于如何培养“反思性教师”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5).
(责任编辑:刘新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