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教育部颁发的两个关于高职院校评估中有关图书馆指标的比较,指出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并提出制定专门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评估指标
2008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这是教育部继2004年发布《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之后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又一重要指导性文件。这就意味着2008年以后评估高职院校要用新的评估方案。评估指标中涉及图书馆的分量不重,但笔者认为,比较两个方案,找出现阶段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发展建设中的问题,或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现状,发现评估指标的不足,对高职图书馆长远、健康发展会大有裨益。
两评估方案中有关图书馆指标之比较
评估指标的比较在2004年颁发的文件的附件1,即《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有关图书馆的评估指标有:生均面积、馆藏册数、开放时间达到有关规定;馆藏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图书流通率高,图书有计划地逐年增加;校园网信息畅通。标准内容很模糊,使各高职图书馆在实际操作和准备材料阶段不好掌握。在2007年接受评估时,我馆参考了很多其他学校图书馆的经验并经过仔细研究后才确定馆内的指标细化方案。在2008年的新方案中,涉及图书馆的指标更为简洁,在关键评估要素“3.4教学资料”中有一重点考察内容即“馆藏图书资料”,相应的数据库编号是3.2,这里的数据库3.2指的是2008年颁发的文件中附件1《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中的“馆藏图书资料”。很明显,新方案着重强调了专业文献资源的收藏,而且突出一个“新”字,比原方案中“馆藏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更加具体化,同时,也更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重点考查此项无疑会对高职图书馆提高文献购置质量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新方案中涉及图书馆的其他方面除上述差异外,在阅览室数量、座位数及周开放时间、图书馆建筑面积、经费支出中的图书购置费方面,两个文件相比没有什么变化。两个方案都提到要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有关要求。其中,对生均图书、生均年进书量及图书馆生均面积都有规定,如我院要达到生均图书80册,生均年进书3册,图书馆生均面积2.03平方米。在新方案中就没有了优秀、合格所需的最低标准藏书量。
新方案中被忽略的方面在原文件的附件1《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要求图书馆提供的材料有“近二年图书馆的分科类藏书与流通量及其适用状况统计表”、“图书馆管理制度”,根据此项要求,各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准备评估阶段会提供比这更为详细的资料,诸如借阅量统计表、专业图书借阅统计、分类藏书统计、图书馆发展规划、规章制度汇编、现代化管理手段、图书馆读者服务情况介绍等。但在新方案中有关读者服务、馆员结构等没有得以充分反映。笔者认为,这是被忽略掉的最重要的部分。
针对新方案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努力方向
文献资源要有计划地持续增长,而且要突出新近出版的专业文献这是新方案重点强调的部分,也应成为2008年后接受评估的院校重点努力的方向。此项评估指标的规定无疑会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良性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各馆在争取文献购置费时就有了依据。同时,新方案要求各院校图书馆每个学年都要上报文献资源采购情况,也就避免了以往评估前的突击采购所造成的盲目性——打折书、旧书、甚至盗版书、化缘来充数的书都成了馆藏,从评估高职院校起这种现象就是非常普遍的,专家也注意到了由此造成的凑数量轻质量、适用文献差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制定文献资源建设规划时要把对文献购置费和新出版专业书的比例分配等作为重点突出出来。在评估指标中虽没有明确的比例,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专业图书的比例要占到70%以上为最佳。高职院校图书馆一定要凭此文件争取每年足够的文献购置费,起码要保证生均购书3册。
继续优化读者服务笔者认为不能因为在评估指标中很少涉及读者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就忽略这项最为重要的指标。高等职业院校从中专合并升格的时间都不长,服务层次和水平低这是事实。本科院校开展的科技查新、定题服务等深层次读者服务在高职院校大多还没有开展起来。但读者服务是体现图书馆价值的关键因素,在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或高职院校的评估中定会引起重视。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目前另一个努力方向就是优化读者服务,并且不能单单从流通率上来考虑,提供文献的二三次加工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导读服务、文献信息检索教学等方面都要作为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对新方案中有关图书馆指标的几点思考
文献的收藏量还要视原有情况和在校生人数来定,且各种文献收藏比例最好有一标准作为参照如果要达到教育部2004年颁发的文件规定的高职基本办学指标,即生均图书50~80册,生均年进书量2~3册,1000人规模和10000人规模的综合高职院校就是8万和80万的差距,如果无视升格前的水平,在评估时要达到此标准,则势必还会造成突击使用经费购书的现象,藏书质量很难保证,这样就失去了评估的意义。笔者的建议是2003年前为一阶段,原有水平是多少就算多少,而要具体考量2004年后的生均年进书量达不达标,这样就可避免突击购书的现象。另外,为解决各馆没有可参照的标准制定和实施藏书规划,建议在评估指标中明确纸质与电子文献、专业文献与科普、新近出版专业文献与所有专业文献的比例关系,根据采购图书和藏书利用的经验,这些比例确定在6~7∶10为宜。这样可使各馆能够合理使用经费,能够采购高质量、利用率高的文献来满足教育教学需求,不会再出现各高职图书馆不切实际地、不择手段地突击购书的情况。
评估指标中还应强调读者服务和馆员队伍素质作为三大教学支柱之一的图书馆不是仅有文献支撑就完成使命了,它是靠完善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来体现自身价值的,而这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一点也没得到反映。馆员素质直接决定着图书馆服务水平。笔者认为,这样一个对于高职院校建设起着决定性指导作用的文件应该把这两方面内容加以强调,在数据采集平台把馆员结构加以反映:包括人数、职称、学历等。这样可以引起学校对图书馆人才引进的重视,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员队伍素质提升和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都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读者服务方面,起码要在各类图书的流通状况、读者服务情况、为教学科研的服务情况、规章制度、读者活动等方面都有文字的原始材料,这样评估才会真正起到加快图书馆的建设和改善作用。
制定一套详尽的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来促进和规范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健康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承担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任务,理应得到重视和可持续良性发展,而制定相应的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是最强有力的促进手段之一。仅靠2008年颁发的文件,即《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对高职图书馆的发展建设和促进作用是有限的。目前,各省市的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或研究会成立不久或刚刚成立,这两年正在着手研究制定各省和地区的高职高专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北京地区是最早的,2006申请了制定《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D级馆)评估指标体系》的课题,但到目前这套体系还没有正式出台。制定一套符合高职院校图书馆现状的评估指标体系,可以使图书馆管理得到规范,从办馆的理念、资源建设、读者服务、馆员队伍素质等方面得以提升,使图书馆通过评估在资金和建设方面更有保障。笔者建议,尽快组织专家研究此项课题,在指标中要重点体现服务理论先进、资源配置合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等几个方面,使图书馆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柴晓娟,代根兴.高校图书馆评估与管理[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3]马立.水平评估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建设的意义与缺失[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4).
[4]凌征强.对图书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若干问题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6,(5).
作者简介:
孙艳美(1971—),女,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管理。
(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