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技能的高职双语教学评价体系探索

2009-09-24 03:43朱正浩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评价体系

摘要: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评价体系应是体现岗位技能要求的评价体系,多元评价主体的参与可以减少或避免因评价主体过于单一而造成的评价“失真”现象;评价应围绕高职人才培养中岗位技能要求这个核心,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通过对高职双语教学准备、实施及效果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评价,达到发现问题和纠偏的功效。

关键词:岗位技能;双语教学;评价体系

双语教学的评价可以理解为依据特定的双语教学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双语教学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并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而双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则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一般采用逐层分解评价目标的方法构建一个由高层到低层、彼此独立、具体可测的树状指标体系。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大多沿用本科院校的模式,缺乏符合高职特色的评价体系已成为制约高职双语教学发展的“瓶颈”。国内对于高职院校双语评价机制的研究较少,董宇欣等人从学生多元化发展的角度探讨了高校双语评价体系;杨劲松等人则从交际型的评价系统入手,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与教”双语教学评价活动。上述研究总体而言关注的视角较窄,大多数研究者对双语教学评价的研究集中在课堂教学阶段,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且缺乏对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特色探讨。因此,开展对高职院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已经十分必要。笔者结合近年来在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实践和调研,拟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评价体系展开论述。

立体型的高职双语教学评价主体

高职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应该具有评价内容指标的系统性和全过程性,而且还应该是一个学生、教师与行业专家全员参与的立体的评价系统。首先,要以高职学生的发展为本,理解和尊重学生,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是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如何的重要指标。其次,要发挥教师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量规表,并利用反馈信息适时地调整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再次,要引进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反馈,不能忽略他评的重要性。学生的自我评价或教师的评价不能取代包括高职院校管理层与专家在内的他人评价。最后,只有学生、教师、高职院校管理层与专家三者有机结合,才会产生公正的评价结果并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

由于所持立场不同及受学识和眼界的局限,学生评教与教师自评、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对双语课程的评价中,这种差异在高职院校中显得更为明显。探究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首先,高职学生第二语言运用能力的欠缺使得学生认为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为学生进行双语课程的评价时, 往往选用的参照系是用母语进行教学的课程(但根据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希望增加双语课程的门数,这与他们对双语教学的总体评价偏低显得自相矛盾)。其次,在对双语课程进行评价时,行业专家的意见与教师的意见也有所差别,事实上,行业专家往往能从双语教学对学生以后就业与发展所需综合竞争力的角度出发进行评价,更具有岗位贴近度;而任课教师的评价往往从教学的科学性出发,强调语言与专业能力并重。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校情,建立起学生评教、行业专家评价、同行互评、教师自评等相结合的立体化多层次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

基于岗位技能的双语教学评价

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应当以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为导向,明确双语教学的总体目标,开设合理的双语课程,同时以合格的师资队伍为保证,以合理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为依据,综合教学、管理、教师、学生及教材等方面的因素,积极稳妥地加以实施。基于这样的认识,高职类双语教学评价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

双语课程的设置是否与高职岗位技能要求相一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当体现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双语课程的设置则应当能够体现这一点。具体而言,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相关岗位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求;二是岗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三是岗位对学生在跨文化背景下开展业务的能力要求。应通过双语教学,将语言应用于专业知识的获取,以专业教学推动外语水平的提高,并通过专业教学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时的思维方式与应对能力,从而培养学生以外语或外语技能为支撑的专业技能。以国际商务专业为例,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双语课程的设置是在国际商务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设置课程时,需要破除原有的“知识储备”观念,大胆创新,编制出能更好地与工作体系相对接的课程体系。根据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近年来开展的双语教学的实践,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应遵循“渗透、整合、思维”的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根据外贸类工作岗位的要求,将课程体系分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单元,构成有机统一的、动态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具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个单元:第一,岗位基础能力单元。开设与外贸岗位要求的基础能力相对应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如国际贸易等国际商务专业的基础双语课程。第二,岗位核心能力单元。开设与外贸岗位要求的核心能力相对应的专业双语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外贸英语函电及单证实务等。第三,岗位支撑能力单元。开设与外贸岗位要求的辅助能力相对应的双语课程,如外贸商务谈判、商务沟通及专业实训课如国际贸易的双语实训课程等。这三个单元之间应是相互支持、相互渗透、有机统一的关系。

双语教学的准备工作是否体现了高职院校的特点首先,应评价双语教学是否能够体现高职课程目标,换言之,课程目标能否内化为具体的双语教学目标。以高职《商务沟通技巧》双语课程为例,课程目标可以表述为培养学生在双语环境下处理商业信件、会议安排及商业信息的能力,可以内化为在双语环境下策划商务文件的能力、在双语环境下整理商务文件的能力、在双语环境下起草商务文件的能力等具体的教学目标。其次,应评价双语教学组织与设计是否体现了高职学生现有的语言和专业水准。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是制约高职双语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采用“一刀切”的授课方式不符合客观实际,因此,评价高职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双语教学设计是否体现了高职学生的特点。一是在教学组织上是否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生本人的意愿进行选择,实施分班教学;二是在教学设计上是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确保双语教学的质量。再次,应评价教材准备是否体现了高职特色。双语教材是双语教学开展的必要物质载体,是双语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双语教材有四种类型:外文原版教材、国内改编原版教材、原版翻译教材及中文教材。原版教材难度较大,改编原版教材可以降低英文阅读的难度。评价一本教材是否适合双语教学的需要,要依据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本土化要求而定。对于那些国际通用的课程,例如统计学、商务英语、国际市场营销等,使用原版教材是可以接受的;而对本土化要求较高的课程,例如沟通技巧、进出口实务等,则要看是否使用了适合高职特色的双语教材,特别是校本教材。最后,应评价双语教师的备课情况,即常规的教案、授课计划、教学大纲和多媒体材料的准备情况等,重点在安排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的适切度,即教学内容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教师的外语驾驭能力能否胜任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能否体现双语教学的优越性, 是否能够体现双语教学一举多得的要求等等。

双语教学的实施是否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过程首先,要评价双语教学的授课策略,整个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是否接近或达到最优化,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是否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过程,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等都是评价的重点。特别要评价双语教学是否适合高职生的特点。目前,高职学生普遍对传统教育模式存在反感情绪,而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处于从“求学期”向“创造期”过渡的阶段,此时,学生的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协同发展,其中发散性思维占有明显优势,而学生在创造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其想象力逐渐从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过渡,运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高职学生的心理与思维的特点。因此,评价的重点在教师是否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创造学习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充分发挥了高职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其次,要评价双语教学的整合度如何。整合度是指在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的情况下,汉、英两种语言的最合适比例,怎样的比例才适合学生。笔者认为,这一方面取决于课程本身对专业和语言的要求,另一方面取决于高职学生的语言水平。

双语教学的效果是否已经达到岗位技能的要求双语教学效果评价应该评价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否已经达成,高职双语教学一方面应能够提供学习外语的环境,另一方面还肩负着提升专业教学水平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是否已经满足相关岗位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求;二是是否已经满足岗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三是是否已经满足岗位对学生在跨文化背景下开展业务能力的要求。通过双语教学,学生是否能够开始打破思维定势,从新的角度、相反的方向、不同的途径看问题,使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尤其是发散思维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应成为评价的重点。

基于岗位技能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在调研、参考了各方面意见以后,笔者构建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综上所述,评价体系应是体现高职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和特色的公正多维的双语教学全过程评价体系,这种评价应渗透到学习的每个阶段和全过程,真实地考察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高职院校对双语教学的管理水平。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可以减少或避免因为评价主体过于单一而造成的评价失真现象;评价体系应围绕高职人才岗位技能培养这个核心,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通过对高职双语教学准备、实施及效果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评价,达到发现问题与纠偏的功效。

参考文献:

[1]W·F·麦凯,M·西格恩.双语教育概念[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2]董宇欣,印桂生.高校双语教学模式与评价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6).

[3]杨劲松,雷光和.关于构建双语课程“学,教”评价体系的思考[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作者简介:

朱正浩,男,浙江余姚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专业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市场营销学。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评价体系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情景导游》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索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