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冬英
摘 要:基建财务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新校区建设等大规模基建投资给基建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针对高校基建投资大而筹资困难、内部控制不力导致项目造价高和财务管理环节薄弱等问题,探讨了相应对策,力求通过这些对策,加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提高基建投资效益。
关键词:高校 基建 财务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8-104-02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各高校纷纷通过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筹措建设资金,进行了大规模的校区合并、新校区建设和资产置换,客观上掀起了一股“基建热潮”。新校区建设等大规模基建投资给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规范、管理好基本建设投资活动及有关会计处理事项,有效的使用建设资金,顺利完成各项基建工程的核算与管理,是现阶段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特点
基建财务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任务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合理及时筹集使用建设资金,做好基本建设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减少损失和浪费,提高投资效益。与其他财务管理相比,高校基建财务管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1.政策指导性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的工作,每个项目从资金的筹集到使用、从立项到最后的决算和财产交付无不贯穿着国家和当地政府对基建工作和财务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教育部高等学校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等。国家计划具有刚性,必须严格执行,财务核算也必须严格执行基建计划。各种定额、收费标准是工程项目进行工程决算工作的重要依据,必须遵照执行,不能违背国家关于基本建设和财务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规。
2.风险性高。高等教育的迅速扩张需要巨额资金作为后盾,新校区建设、大学城建设往往需要几亿甚至几十亿的资金,项目资金流量大,具有一定的资金运作风险。高校资金来源除财政拨款、学费收入外,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是需要还本付息的,作为非盈利组织的高校,利用贷款资金搞基本建设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另外,高校基建出现的法律诉讼案件也越来越多,法律方面的风险也不断增加。
3.涉及的社会层面广。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广泛的社会性是由基本建设投资的性质所决定的。每个项目的实施要与当地政府、规划、设计、监理、城建、审计事务所等相关部门发生关系;项目资金的筹集和使用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或者融资公司发生往来,并且各种材料、设备的采购、工程款的拨付等都会发生各种各类的票据结算等。
4.专业性强。基建财务管理人员既需要掌握基本建设程序和基建相关知识,又需要具备较强的会计核算知识和会计服务理念,还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管理人员只有了解基建基础知识,才能正确地掌握工程进度,根据合同准确的调配资金,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同时会计专业素养高的财务管理人员才能正确核付数额庞大的工程进度款,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和工程决算,确保基本建设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基本建设规模大,建设资金筹措困难。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及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项目加剧了高校对土地、房舍等基本建设的投资需求,高校基建经费需求巨大。高校资金筹措渠道狭窄,一般运用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来解决遭遇的资金瓶颈问题,但现阶段高校贷款数额已经远远超过了其自身的偿债能力,长期的债务及赤字不但挤占了正常的教育事业费和科研经费,还使高校每年背负着几千万甚至数亿元的利息负担。在银行惜贷催还贷款的过程中,高校只有拖欠工程款,影响工程进度,影响高校基本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监督管理不力,建设项目“三超”现象严重。为使基建项目顺利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部分高校在立项时大多把各项指标压低,尤其是资金的落实情况。但实际操作时“特殊”情况不断出现,存在任意改变投资规模、内容的现象,频繁发生项目变更和工程造价变动,预算编制粗糙,工程概预算审查不严,以致出现基建决算超额,即“超计划、超面积、超概算”,失去计划的严肃性。部分施工单位在工程结算时高估冒算,弄虚作假多列费用,使工程竣工决算不切实际,造价不合理,加大基建工程支出。
3.财务管理环节薄弱。(1)财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有些高校人员机构建设滞后于管理的需要,某些高校没有配备专门的基建财务人员,而是由行政会计人员兼任,基建财务独立性差,财务人员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从人员的业务素质看,基建会计人员只是照章办事,简单的会计核算及编制会计报表,对于基本建设定额管理及建筑工程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对于工程的造价,决算额度,取费标准等相关信息缺少应有的基本的判断能力。基建财务人员没有机会参与单位财务分析、研究、预测;未能参与项目决策、招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与决算控制和监督检查;对于违反项目决策程序、合同不合理变更、随意挪用基建资金等不合理现象,财务监督力度不够;有些会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不认真依法行使会计监督权,只是唯领导之命是瞻,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献计献策,助长了腐败之风,无法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督。(2)施工程序、施工队伍不合规。有的施工队伍无合格的资质证书也承担项目;没有工程项目开工证就进场开工;包工头自行进行工程结算、收款,而不是由合同乙方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收支、统一核算,工程款未能转入签合同的施工单位,委托付款手续不完备;工程转包现象普遍,有的项目经理只是交管理费给签合同的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并不承担施工作业。加上相当一部分施工单位、施工负责人为了单位或个人利益,尽可能利用制度上的漏洞,寻找机会赚钱,他们在施工场地往往打着“××建设工程项目经理部”的名义进行违规基建活动,他们以项目经理部名义公开挂牌、发文件、刻公章、开立银行账户,对建设单位开收据预收工程款,甚至结算。部分项目经理利用建设单位的无知,利用该名称为其违规活动作掩盖,建设单位不对项目经理部的资格及授权范围进行必要审查,使基建会计核算陷入混乱。
(3)工程款支付的内部审核制度不完善。工程款的审批和复核工作不健全或比较薄弱,付款附件不合规定,有的工程款首次支付时没有出具合同原件,财务人员不主动核实工程进度和工作量,只是依据基建部门出具的工程进度表付款,不能定时与施工单位核对往来账目,往来款项管理意识淡薄,甚至存在虚列、虚报工程款而导致的超付款现象,财务没有很好的履行财务监督职能。
(4)不能及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并交付使用财产。有些工程项目虽然已经完工并实际使用多年,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办理财务决算,致使在建工程的规模逐年增大,内部借款也不能及时冲销,很多高校基建财务账上内部借款金额数以亿计,而大量早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却在学校事业财务账面上踪迹全无。这样不但造成了会计信息反映的不准确,也给高校的资产管理造成很大的困惑与隐忧。
三、加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措施
1.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降低贷款风险。现阶段高校超额贷款及沉重的利息负担会制约其基本建设的顺利进行,进而影响到高校的教学质量、高等学校的竞争力和高校的发展后劲。高校必须拓宽视野,突破传统筹资模式的局限性,开辟新的筹资途径, 缓解高校资金匮乏的现状,降低高校贷款风险。(1)可以采用BLT模式融资,即“建设一租赁一移交”模式,一般由私营部门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或购买大型仪器设备,学校再与私营部门签订有关项目的租赁协议,约定租赁期和租赁费,到期后租赁资产所有权归学校,当然,采用该模式时,要注意分清楚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划分,避免争执。(2)土地置换,高校可以考虑老校区的地理优势,拍卖老校区,这样不但可以换取新校区部分建设资金,减轻贷款风险,而且有利于整合高等教育资源,降低高校运行成本。(3)吸收民间资本,改变思想观念,学会向社会、向市场寻求资金,积极争取企业、基金、政府部门和个人的教育捐赠,降低高校建设成本。
2.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计划,合理调配基本建设资金。加强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科学决策,减少投资决策失误。基建会计核算要重点关注项目的合法性,掌握项目决策程序中的各个批准文件及明细附表,将最后确认的基建投资计划作为基建财务筹资、使用资金、会计核算的依据。加强高校基建项目的概预算控制,高校应按照规定科学合理地编制概预算,组织工程、技术、财务等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对编制的概预算进行审核,重点审核编报依据、项目要素、工程量的计算、定额套用、取费标准等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对实际支出与预算的差异以及未列入预算的特殊事项,履行特别的审批手续。严格控制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计划的“三超”现象。加强基建项目管理,杜绝盲目豪华、华而不实的投资浪费行为,把有限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
3.严格控制付款审核关口,规范会计核算。凡是需要在基建会计账上体现的款项应该有文件及合同提供给会计人员,合同包括施工、勘探、设计、材料供应、安装、设备采购等等。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应该抓住合同管理这根主线,严格按合同条款和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同时,应该审查所需付的款项是否已列入批准的计划项目中,其付款事项是否是所签订经济合同中的事项,审查变更签证手续是否齐备;审查所付款项是否汇入合同乙方的基本银行账户,对于委托付款应该出具规范的“委托付款函”,以明确双方责任;核实收款单位所开的发票、收据是否是合同乙方的财务会计部门出具的;定时与往来单位会计部门进行往来账对账并相互签字确认,以保证所有预付款项均由合同单位进行管理。工程竣工后,要求施工单位及时进行结算,进行结算的单位和所盖单位公章均应为合同签约的施工单位,而不是“项目经理部”的章,核销预付款和代交水电费、定额测试费等,并与资产等相关部门办理交付使用财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4.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资金监管。财务内部控制应采用一切有效程序来保证制度的正确实施,并保证所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性。(1)单独设置财务管理机构,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科学设计内部业务流程,配备专职基建会计,对资金的请领、拨付、会计凭证的审核、财务的处理、印鉴的保管以及票据管理等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建立全方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还应公开办事程序、办事制度及原则,接受群众监督。(2)制定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各高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基本建设资金报销程序及审批权限管理办法”,对报销程序及审批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大额资金的支付除提供合同外还应提供各监督部门、主管校领导签批的会审表,进度款的支付要提供有关施工管理人员、现场代表、预决算人员、监理人员、职能部门负责人、校领导等签字的工程进度审批表;其他费用支出按规定标准实行定额控制,严格审批手续,对投入使用的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避免或减少不合理支出。(3)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监督体系。为确保学校内部会计制度切实执行,校内审计部门应定期检查,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遏制基建腐败的发生,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情况及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控制措施,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
5.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会计核算和监督能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为了有效提高基建财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高校应选任认真负责、专业知识强的基建财务人员,加强政治学习和廉政教育,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基建、财务相关的专业培训,充分发挥基建财务人员参与基建工程管理的功能,对基建项目进行全过程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监督,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需要,逐步推动基建管理信息化进程。对于参加国家相关技术资格考试合格的财务人员予以奖励并及时聘任,鼓励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的创新,使财务人员形成自发学习的动力,从根本上为高效高质进行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蒋妹.高校基建财务管理探析[J].财务与审计,2004(6)
2.红梅.我国高校多元化筹融资途径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0)
3.张亚红.浅议高校基本建设会计核算若干问题及对策.会计之友,2008(9)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计财处 湖南益阳 413000)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