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力
顺利就业乃至适应职业是当前高等教育包括高职教育的首要目标。为何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为何持本、专科文凭到社会培训机构“补课”后,却被各类企业争相聘用?这种现象不得不令人深思。原本,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就是教育机制与就业需求的突出矛盾使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决不仅仅意味着高等学历的普及,求学就是为了就业。本文从这一角度分析了社会培训机构咄咄逼人的优势,没有疾呼政策支持,也没有指责体制诟病,而是从培训目标的制定、培训课程内容的开发、课程培训方式的创新与多样化三个方面,阐述了社会培训机构对职业教育改革的启发。其中,对“体验式培训”的初步探究,可以说开始触及了现行职业教育的主要弊端。职业教育必须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适应社会、适应就业、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无论是明确目标、创新内容。还是课程改革、教法探索,概莫能出其外。
[摘要]本文从培训目标的制定、培训课程内容的开发、课程培训方式的创新与多样化这几个角度来论述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过程给予学校职业教育的启发与借鉴。
[关键词]社会培训机构培训过程学校职业教育启发借鉴
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尤其是2005年11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发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总规模达到800万人。初步实现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也有很大发展,2006年招生达293万人,在校生796万人,招生和在校生规模已占到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与此相适应。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近几年来也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推动了这几年初中毕业生上“高中职”热潮继续发展下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职业教育坚持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满足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的发展之路是正确而有效的。
在欣喜之余,也要看到随着职业教育大好形势的到来。一些负面现象的出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职教类毕业生在较高的初次就业率光环下,岗位与职业转换率过快、过高;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层次低;发展的后劲潜力不足,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很容易因为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发展而被替换或淘汰。据调查,目前,职教毕业生在工资收入、岗位的稳定性、专业对口和满意度方面不满意。同时,一些有生命力的社会培训机构却如火如荼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其培养出来的学员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反过来又推动这些培训机构的大发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与学校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硬件实力、教学师资相比,社会培训机构占不到优势,但却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如今,在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不再仅仅限于“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而是更上一层。“使有志者创业”。“创业、创新、创优”的理念正在引导着毕业生的生存和发展,对学校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校职业教育能“以人为本”,关注培养学生的“职业人”、“社会人”的基本素质,关注学生的发展空间。而社会培训机构的成功实践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与借鉴。
一、目前学校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造就一大批“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直接能够为社会经济活动服务的毕业生。但就现状来看,不尽如人意。学校的职业教育在课程实施与培养方案中,确实存在影响毕业生竞争力培养效果的一些问题。
1、课程内容逻辑性强,对学业基础不好的学生造成很大学习压力。课程内容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发展,一味讲授纯技术的操作而不关心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缺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课程内容过分重视原理分析、推理和结论验证,缺乏应用性与灵活性。缺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运用知识能力的内容,显得单调、乏味,“研究”性质浓厚,“实践”与“应用”特点体现不足。
2、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却忽视了重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作用。教师没有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能看见这样一些现象:授课时,要么学生看书,教师始终站在讲台上忙自己的事情;要么学生三五成群地讨论问题或做其它事,教师在教室里走动,却不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只起到维持课堂秩序的作用。虽然表面上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互相合作的一种氛围,但这种能力的培养与氛围却没有深入与持久下去。学生最终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没有形成最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教学基本上流于形式。
3、教学方式依然以知识传输型为主。师生互动少,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多。继续呈现被动的学习和模仿。实习车间成了实验室。只是为了验证和模仿教师上课的操作流程而已,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培养,导致学生动手能力欠缺。
二、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过程中值得学校职业教育借鉴与学习的方面
目前,我国的社会培训体系包括就业前培训、岗位培训、转业培训、创业培训、远程培训等各种类型,涵盖了初、中、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培训和其他适应性培训等层次,受到社会的欢迎和认可,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和壮大。与学校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相比,社会培训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与学习:
1、培训目标制定的具体化,效果评价的绩效性。社会培训课程是一个直接用于为企业、为社会、为社会成员服务的课程体系。因此,“立竿见影”的培训效果是最基本的目标制定原则之一。社会培训机构在针对每一门具体的课程制定教学目标时都比较直观、简单明了。告知学员和培训师在这门课结束的时候学员应该、必须掌握哪些技巧、技能;需要通过哪些项目的考核与考评、考证,一目了然。让培训教师和学员从一开始就心中有数,做到学有所求。在效果评价上,注重学员掌握多少知识的教学实绩。比较教学效率与成本的高低。把学员的学习绩效当做一种产品的交付与验收的考核标准,把教师的教学过程看成一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前期投入和后期管理。讲究时间、成本的效率高低。一期培训项目结束就进行评价,既评价学员的学,又评价教师的教,从中分析不足,加以改进,促进培训过程的优化,争取更大的回报。
学校职业教育需要从中借鉴的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在了解用人单位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具有针对性、社会适应性、可操作性、直观明了。切忌教学目标表述的过于抽象,概念化,形同虚设。同时,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在满足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前提下,重点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质量”。这个“质量”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考核考证或产品设计、制造等可以具体展现的成果质量;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专业能力、思维观念的转变、质量的提高。这两点缺一不可。尤其是在目前“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为中心,充分
激发学生的潜能”的职教课程模式开发新理念氛围下。无形的“质量”教学效果评价的开发与实施显得更为紧迫与现实。
2、培训课程内容开发“以能力为中心,以职业态度为核心”,这是社会培训机构在培养方案中最应该值得学校职业教育所借鉴的地方。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STD从1983年至1989年,连续组织了两项国际研究课题。他们列出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者(培训师)必须具备四种能力:技术能力、经营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与智力。而且从1983年到1989年的研究主旨看,他们的理论也在“与时俱进”。1983年ASTD主要强调的是培训对人的“技能”的开发,而1989年更多强调的是对“素质”的开发。培训的最终目标是对个人的、群体的、组织的能力、特别是潜在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开发与激活。如今,更注重改变学员的态度。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面对当今激烈竞争的环境压力,员工不仅需要有知识、技能,更需要灵魂、人格、健全的心理机制,正确的观念态度。价值观,包括职业态度等基本素质。
学校职业教育需要从中借鉴的是培训机构课程内容开发的“能力和态度并重”的原则。在“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观的影响下,职业教育把学生的“专业技能”放在了显著的地位,这也是职教类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基本保证和贡献。但最近几年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其他能力的不满也在随之上升。普遍反映毕业生的工作态度不佳,职业道德欠缺,好高骛远等,归结到一点,就是“职业态度”的能力欠佳。“职业态度”也就是“职业素质”。而在学校职业教育中,就是职业价值观的具体反映。价值观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关注价值观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发展有了更完善、更正确的认识,这是进行职业教育的前提。培训机构把“职业态度”。也即“职业素质”作为课程内容开发和培养方案中的一个“核心”。其出发点也是为了能使学员养成“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对用人单位的“忠诚度”。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等。作为有系列化价值观教育优势的学校课程教育,面对现在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质”能力的要求,要比以前更加重视。
对于学校职业教育而言,重视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就要加强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这三种素质集中体现、构成了学生的价值观体系,能够为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课程培训方式的创新与多样化。社会培训机构为什么吸引人?除了灵活的办学机制、短平快的教学周期和立竿见影的效果之外,他们在培训时着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文化氛围,致力于使学员掌握既定目标,致力于培训机构不断扩大其社会效应和经济回报。因而培训方法的不断创新与多样化就成了社会培训机构的一大法宝。根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目标的不同,培训方式向多元化发展,真正做到了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目前,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指导下“体验式培训”的广泛采用。所谓体验式培训,是个人通过参与某项活动获得初步体验,然后在培训师的指导下,与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并提升认识的培训方式。具体来说,体验式培训是这样一个过程:学习者通过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中的具体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感受,并通过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实现共事,然后通过反思、总结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起着指导作用。在这种培训方式中,师生共同参与,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体会、解决问题,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地是可以改变学员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影响他们今后的行为。体验式学习方式与培训方法服从于人才培养方案,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实施目标。体验式学习的形式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方法有拓展训练、行动学习法等。
学校职业教育值得借鉴的是: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必须的主客观氛围。让他们独立地参与团队合作,参与技能学习。在合作中验证课堂学习的知识,在合作中进发创新的火花并亲身试验,在合作中享受成果的喜悦。教师在进行一些必要的目标确定和安全注意事项讲解后,成为一名技术点拔者和合作共事的指导者。他是学生把理论知识向实践成果转化的“催化剂”和推动力。在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师生互动、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推动学生思考与合作交流。
综上所述,社会培训机构的一些措施,确实能给学校职业教育以启发和借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认真学习与借鉴,职业教育才有可能与时俱进。社会培训机构的作法,对于提升职教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有很大推动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