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功能研究室甜瓜育种岗位科学家——伊鸿平
伊鸿平,男,1962年10月出生,1984年新疆八一农学院(现新疆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本科毕业,1996年新疆农业大学蔬菜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新疆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1997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第7届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瓜菜》编委。新疆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任农业部主管的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功能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甜瓜西瓜育种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高技术“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及新疆重点科研课题10余项。培育出审定甜瓜新品种12个.西瓜新品种7个.其中2个西瓜品种获得国家品种保护权。据不完全统计.选育出的甜瓜西瓜系列新品种推广面积近33.3万hm2,新增产值数十亿元;早佳品种目前是浙江、上海、江苏等地早熟西瓜主栽品种.1993年率先在我国大陆研究育出了早熟黄皮西瓜新优8号、新优9号.为早熟西瓜增添了花色品种.在区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近年来在甜瓜育种上采用生物工程技术、空间诱变技术、核技术等结合常规育种技术进行聚合育种.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育种技术.加快了育种进程。提高了育种效益,创造出一批不同类型抗病优质甜瓜西瓜亲本材料.为培育不同类型的抗病优质新品种奠定了基础。利用空间诱变技术(航天育种或太空育种)培育出了甜瓜新品种01-36,品质优,外观美。9818新品种适合设施栽培.并在美国种植成功.成为第1个在国外种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哈密瓜品种.多年来从事厚皮甜瓜单性花及黄叶基因的转育研究.探索其遗传规律,已成功地将单性花转育到醉仙、芙蓉、含笑甜瓜品种上,大大简化了育种程序,黄半叶基因也转育到2个品种上。该项研究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特别是黄半叶基因的转育成功在国内属首创。经过7年11季的研究将大陆性气候的特产——哈密瓜南移至广东、海南等省。进行商品化生产并获成功.填补了国内外哈密瓜无土栽培的空白.并在营养液研究及基质应用上有所创新,同时培育出的精品哈密瓜新品种金凤凰在海南、广西等地示范推广。多年来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或刊物上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1篇获新疆科技论文二等奖。参与撰写了《厚皮甜瓜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新疆设施园艺作物栽培》等著作。
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功能研究室种质资源利用岗位科学家——徐永阳
徐永阳.1966年6月出生.农学硕士学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西瓜甜瓜研究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三级杰出人才.全国甜瓜育种协作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中国瓜菜》和《果农之友》编委.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瓜菜专业组成员。2006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优秀专家。2008年任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种质资源利用岗位科学家。目前主要从事甜瓜西瓜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研究工作.工作重点是创制不同类型的甜瓜、西瓜新种质.培育适合我国东部地区抗病耐湿的甜瓜品种和小果型西瓜(含小果型无籽西瓜)品种。在薄厚皮中间类型甜瓜育种和单性花利用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育成了一批具薄皮甜瓜血统的厚皮甜瓜。承担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科研院所开发专项资金项目、河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等研究课题.选育的代表品种有无籽西瓜品种黑蜜5号、小果型西瓜品种金玉玲珑、薄厚皮中间类型甜瓜品种中甜1号等。有8个品种通过国家品种审(鉴)定。黑蜜5号是我国第1个通过国家审定的无籽西瓜品种.以优质高产耐渍等优良特性成为我国无籽西瓜的主栽品种.从1996年至今仍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栽品种之一,累计推广面积超过66.7万hm2。中甜1号从1999年迄今一直是安徽、湖北、江苏等省露地和小拱棚栽培面积最大的薄厚皮中间类型甜瓜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40万hm2。小果型西瓜金玉玲珑先后通过了河南、北京、江苏等省市审定和全国鉴定,2005年在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的小果型西瓜展评中综合排名第1。一品红、雪红在2005年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的保护地甜瓜展评中分别居综合排名第1、第2。先后获省部级二等奖7项,省部级三等奖2项。主要有“西瓜四倍体的种质创新及无籽西瓜新品种一黑蜜5号的选育”获2002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薄皮型厚皮甜瓜中甜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获2004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厚皮甜瓜中甜2号的选育及应用”获2006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小果型西瓜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金玉玲珑的选育”获2008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