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话语权的缺失呼唤新闻媒体的改革

2009-09-22 08:04马志红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8期
关键词:话语权农民改革

【摘 要】 本文论证了新闻媒体与农民话语权的关系,提出新闻媒介保证农民话语权的改进建议: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为农民代言的意识;第二,修正传播策略,提高传播农民话语的效益;第三,让农民成为自己话语权的主人;第四,重视农民教育,培养农民的维权意识。

【关键词】 农民;话语权;新闻媒介;改革

一直以来,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新闻,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上的相关报道可谓是铺天盖地,而这些报道更多的是由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在自说自话,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角——农民却集体失语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什么样?农民们心里到底怎么想?应该给广大农民朋友说说自己心里话的话语权,让全社会听听他们最真实的声音。不是农民们不愿说,而是没地方说。要解决好农民问题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除了要解决好政策、资金、科技等方面的问题以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保障农民的话语权。

一、农民话语权的内涵

这里所说的话语权,主要是指农民在政策上的知情权、发展的决策权、管理的参与权、利益分配的监督权和公平的诉求权等五个方面,充分、真实、公开地表达自己意志和想法的权利。农民有知道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有关涉农政策法规,并充分表达自己对政府决策的看法和建议的权利;农民作为村集体的主体,有了解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过程,参与农村集体重大事务的决策,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甚至行使否决权的权利;在一项决策的执行和利益的分配过程中,通过农民的参与监督,对不合理、不公正的行为和事件农民有权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向上一级政府或组织反映的权利;农民的公民权力和正当利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农民有诉求的权利。

二、新闻媒体与农民话语权

保障农民话语权,媒体应当承担责任。作为“公共空间”的大众传媒,应当为弱势群体留有一席之地。“大众传媒从其诞生起便负有两种职能:一是以政治权威的意志为导向来整合社会,这仅仅是政府、政权政治的延伸;二是充当社会的公共空间,可以通过各方的话语诉求与利益协调实现权力机构与大众、权力机构内部系统之间以及公众各群体之间的全方位沟通,进而促成彼此之间的了解、共识、信任与合作。

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媒体,无论是报纸的版面还是广播电视的节目,大多数的内容都是面向城市居民的,媒介内容的城市化、都市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较少听到穷乡僻壤的声音。以对农村受众影响最大的电视媒介而言,目前我国开办对农节目的电视台只有总数的1%,而且节目播出时间、分布时段都无法和都市节目相比。如果放任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将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利因素。因此,大众传媒应该积极改进工作,成为联系农民与政府的桥梁与纽带,并成为斡旋于民众和政府之间实现多方共赢的第三方力量。

三、新闻媒介的改进策略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媒介不仅承担着信息传播、引导舆论、文化传承、服务受众、提供娱乐等任务,还理所当然地肩负着重建农民话语权的责任。传媒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为农民代言的意识

必须坚持新闻报道“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要强调以人为关注对象,尊重人的尊严、价值和权利,不管是强者还是弱者。在传媒运作实践中,记者、编辑、主持人等要具有“农民意识”,真正把自己确定为农民群体的代言人,自觉担任他们利益的呐喊者,“扩音器”,为农民“立言”,多一些“农民视角”、“农村视角”,主动将镜头伸向农村生活的底层,在策划理念、创作方法、节目样式等方面为农民着想,切实关注农民的疾苦、需要和情感,自觉充当农民与外界全方位交流、互动的信息使者。

2、修正传播策略,调整自身功能,提高传播效益

(1)报道题材的选择和节目定位要突出公共服务性。突出节目的亲民性、为民性,通过培养公众对国家、对社会发展的关心和参与,协调个人与政府、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民主化进程。这期间,尤其要重视农民民主权利的体现。农民、农业、农村新闻的题材不仅要有生活资讯、奇闻轶事,民众心声,还要包含国家政策、地方方略,无论报道何种题材,都要公正、公平、公益,在沟通信息、化解矛盾、反映民众心态、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

(2)在报道内容上,要关注与农民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对农民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信息,关键在于找准结合点、切入点。比如民选村官、征地补偿、投资环境、村务公开等信息,要重点从政策上予以解读。要把好政治关和政策关,让报道的信息向有利于化解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

(3)报道方式上,要强化平民意识,突出舆论导向和人文关怀。真正以平民化视角,用民众的眼光和话语,表达民众的情感、情怀和命运,聚焦舆论热点、难点,关注弱势群体。开设对农专版专栏,农民频道,农民节目,解读涉农政策,关注农民生活,传递致富信息,记录社会变迁,立足农村,沟通城乡,突出“三农”特色,建立农民受众反馈机制(如热线电话、读者信箱等),让农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问题、建议、愿望、需求,倾听农民心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为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出积极、稳定的舆论环境。

3、让农民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

大众传媒,无论是全国专业性的“三农”媒体,还是地方的党报、党台在进行民生新闻报道时,都应以“听农民说话,为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为己任,为农民提供倾诉的空间,使农民成为话语权的主体,实现农民群体的“主体性表达”。同时,做好农民群体与党和政府有关机构沟通联络的桥梁,坚决抵制片面强调“收视率”的重商主义,多关注农民的生存状况,反映农民的实际困难,使有关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农民的要求、愿望和心声,努力解决他们的困难。

4、重视农民教育,培养维权意识

对于农民工而言,经济利益是最急迫的,他们进入城市的最核心动力就是“赚钱”,没有工钱,他们无法糊口,无法在城市中生存。为此,他们不得不舍弃或无暇顾及其他方面的社会处境和社会权利,包括在媒介中的话语权。假如媒介也将农民工群体简化为一个劳工群体,只让他们在讨要欠薪时才和媒体发生关系,而把政治、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利益诉求和呼声遮蔽起来,则是对一个处于利益受损状态的社会群体多样化社会利益诉求的罔顾和漠视。

要重视对农民的教育,培养农民利用媒介表达心声、维护权利的意识,使其学会如何正确理解并享用媒介资源,提高他们在新闻信息基础上的行动能力、解决问题与应对社会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利益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在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注弱势群体方面具有较大的责任。因此,媒体应积极改进,为实现农民的话语权及发挥大众媒介的社会功能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恒.正视农民话语权.甘肃日报.

[2] 周海涛.农民话语权的表达与传媒作为.新闻界,2004.3.

[3] 李仕权.表面繁荣下的边缘化实质.声屏世界,2005.10.

[4] 张爱莲.农民工:大众传媒里的失语者.http://www.xinwenren.com.

【作者简介】

马志红(1980-)女,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新闻系助教,河北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理论.

猜你喜欢
话语权农民改革
耕牛和农民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农民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