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子政府在公民政治参与中的作用

2009-09-21 07:15
企业导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政治参与

徐 娟 王 毅

【摘要】 政府信息化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政府的竞争力,并成为衡量各国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准,并且对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讨论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含义,然后阐述了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的电子政府的概念,最后讨论了电子政府在公民政治参与中的作用。

【关键词】 电子政府;政治参与;参与型公民

一、公民政治参与的含义及其要求

公民政治参与是公民在政治运行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和利益,以影响国家政治决策和国家行为的活动。它是现代社会民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当代社会,政治权威要获得合法性和有效性,必须使社会上具有政治参与要求和能力的公民参与到政治体系和决策过程中来,而政治稳定的实现和政治秩序的建立也有赖于社会各种利益得到制度化的代表和表达。

按照查尔斯·泰勒的观点,要表达公民对民主的需求很简单:那就是左右我们的规范与决定,应该交由人民来定。这意味着:(1)人民大众对于自己何去何从应该表示意见,而不是一味听命于人;(2)这些意见必须真正出自他们的心声,而不是经由宣传、误导、非理性的恐惧产生;(3)这些意见所反映的,应该是他们经过一定的思考所产生的想法和愿望,而不是在信息不足和本能反应下的偏见。从客观上讲,在现代政治体系中,政治系统为实施有效社会控制,必定会垄断或封锁那些不利于政治稳定或危及到政治统治的信息,会用强力控制传统大众传媒,有选择地发布经过筛选过滤的信息来影响公众的认知与判断。普通公众要获得充分信息或反过来通过有效渠道向大众广泛传播自己的思想几乎是并不存在的。

建立在互联网络之上的电子政府赋予公民更深层次的民主。网络作为新的政治参与手段无疑更具威力,它必然推动公民与政府官员的直接对话,提高民意在政府运作中的分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未来政治参与的深度与广度。

二、电子政府的概念及其特征

1.电子政府的概念

电子政府的概念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两点:

(1)突出电子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有学者认为:“所谓电子化政府(e-government),是指政府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为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自动化的信息和服务,从而构建一个高效、廉洁、透明、民主的服务型政府。”还有学者指出:“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面向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换言之,就是构建一个‘虚拟政府(virtual government),即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系。”

(2)电子政府可以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学者认为,电子政府是通过扩大公众的政治参与来增强权利对权力的监督的。还有学者强调了电子政府建设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影响,电子政府可以造就自由的政治社会。

2.电子政府的特征

(1)组织结构扁平化。传统的政府组织结构是一个刚性化的机械的金字塔式科层组织,有固定的职位、严格的层级关系和层层传递的信息渠道,行政信息在上下各级政府的传递要经过繁琐的行政流程。组织机构职责明确、边界清晰又相对封闭,组织之间缺乏互动。这种组织结构引发了一系列弊端,本位主义严重,拖沓、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参与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政府机构趋于扁平化,呈现为一种柔性化的有机组织;组织机构以功能与项目为导向,既有为完成经常性任务、比较稳定的组织单元,又有为完成创新性任务和临时性工作、具有较大动态性的组织单位;组织之间的边界是开放的、互动的、动态连接的,通过网络实现跨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减少不必要的层次环节,大大提高组织的反应能力和工作效能,逐渐形成一种弹性的、灵活的、适应性强的、跨功能的、效率高的“无缝隙政府”。

(2)信息资源共享化。科层制组织结构实行政治控制的方式之一是通过垄断封锁那些不利政治稳定或统治的信息、控制媒体,有选择地发布筛选过的信息以营造舆论,强化、维持合理性统治。同时科层制内部也争夺信息控制权,下层官僚基于自己的利益,选择信息向上传送。经过层层选择,信息的绝大部分滞留于各级官僚之手,导致官僚制对社会管理的严重迟钝,并使得对官僚的监督困难重重。信息在传统政府与公众之间极不对称,政府是信息的绝对拥有者,政府信息不能与公众共享。电子政府则不然,它不仅要求实现行政系统内部的信息共享,更为重要的是,它强调行政系统与社会各界乃至全球的信息共享。而互联网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可能。这种信息传播方式使大众易于接受各种信息,加速政治社会化。

(3)行政过程公开化。从行政生态学角度看,政府与其环境要保护行政生态平衡,就必须有效地吸引外部环境的物质和能量,通过加工和转换,向社会输出政策产品和公共服务。但在传统行行政体制下,这一转换和输出过程处于幽暗状态,只有政府甚至是个别行政区长官知道,制度运作为某些人操纵,行政相对人只是被动地服从政府的决定,其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政府上网后通过自己的网站提供除保密外的大量的公共信息,在网上发布公告,公布政府的法规和政策、领导人的基本情况、政府的行为倾向,特别是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前在网上公布,让公众广泛参与讨论,经过反复充分的博弈,最后作出决策,将政府决定和行为暴露于阳光之下,可以大大限制暗箱操作的空间,减少权力滥用的可能,这既充分体现了政府活动的透明度和权威性,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也有助于公民在网上的舆论监督。

三、电子政府在政治参与中的作用

1.电子政府提供了公民政治参与的信息环境

网络是个无疆域无中心的分散式结构,体现开放自由的理念。公民只要拥有一些简单设备,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参与相应政治活动,因为电子政府为公民提供了政治参与的信息环境。1996年2月9日,《赛博空间独立宣言》声称,“在这个独立的空间中,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自由地表达其观点,无论这种观点多么奇异,都不必担心受到压制而被迫保持沉默或一致。”这句话蕴涵这样一种观点:网络空间的政治参与行为是公开的,正因为是公开的而不是神秘的,所以公民能“自由”表达观点,不必担惊受怕。近年来每逢“两会”期间,许多公民通过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交流。电子政府使政治参与行为按预定的程序在网上清晰地反映出来,从而把政治参与行为纳入公开化、程序化的轨道。

电子政府的构建将为政治信息公开提供一个方便、有效、快捷的平台。通过网络系统,除个人隐私、国家机密、商业秘密等以外,包括监督、检察等以往讳莫如深的内情,都可在政府网站上以更易理解的语言详尽无遗地披露。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的开通,实现了政府网站整合,为公民及时了解中央各部委及各地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这样既满足了公民基于政治参与对政府信息的需求,也维护了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2.电子政府有助于塑造参与型公民

只有在公民因为熟悉和了解自己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实现有效的参与,从而对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高度的参与热情,而他们的参与行为也受到政治系统的鼓励时造就的才是参与型公民。电子政府在构筑公民政治参与水平上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网络参与者的实践观往往是自主的、主动性的:它们根据自己的立场,不论社会背景、阶级或理念观点,选择自己关心、喜爱的场域投入对话和沟通。这种参与形式,可以随时加入,也可以随时退出。电子政府中的互动行为更强化了网上公民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政治功效感。所谓政治功效感是一种他们能够影响政治家与政治秩序的感觉。电子政府除了提供公民政治参与的信息环境,它所强化的公民自主性使公民在网络中更善于发现其政治绩效,使之感到自己在政治方面是可以作为的。它可以根据参与者自我的理念、见解和他人冲突、交换与妥协,取得了对特定事物主张的权利。这种论述诠释权的取回与网上政府的迅速回应相结合,无疑有助于消除公民的政治无力感,进而增加政治效能感。

电子政府给予公民的随进随出、随时发言的机会,使得参与者找到自身可加入、立足的公共场域,重构自我对社会的认同、网络的互动性,使每一种思想火花都有着成长为有影响的思想或思潮的可能,它使人觉得政治参与并不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它和每个人的利益都发生着直接的关系。社会连结与认同感的增加将有助于公民把政治参与作为一种责无旁贷的义务。公民的政治参与不仅会实现量的突破,更会是一种质的飞跃。

3.电子政府有助于实现高效化的政治参与

电子政府透过信息化的过程,改变传统的政府组织形式,建立了多渠道的政治参与方式,无论在深度或是广度上都赋予了自身新的内涵,其结果必然会影响到政治参与的质量,提高政治参与的有效程度,使行政程序简单化、统一化,政府业务电脑化、网络化。在提高政府效率的同时,也实现公民政治参与高效化。

通过电子政府,公民不必走出家门,只需轻轻点击鼠标,即可完成政治投票、政治选举等活动。电子政府的信息以光速在传播,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政治参与突破了传统参与地理上的局限、信息沟通方式和信息获取途径的局限,实现了公民直接、便捷、快速的参政议政。与传统政治参与相比,公民通过电子政府参与政治的时间效率大大提。

另外,电子政府的发展与应用为公民提供了一个廉价、便捷、顺畅的参与平台。在软件方面,网络信息技术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信息传播渠道,形成了多元化、交互式、开放性的信息传播渠道,实现了信息的大范围和低成本获取。在硬件方面,随着计算机性能提高和价格不断降低,个人电脑将越来越普及,网络将越来越简便,费用将越来越低廉。这样公民就能够更加方便、从容地以较低成本选择和吸纳所需的参与信息。一方面使得公民政治参与热情大大提高,参与效果明显改善,另一方面节约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支出。

参考文献:

[1]查尔斯·泰勒.“公民与国家之间的距离”. 《二十一世纪》.1997(4)

[2]张秉福,叶海芹.电子化政府建设:问题与对策[J].科技潮.2005(7)

[3]张德平.论电子政府建设对中国政府改革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02(4)

[4]陈波,王浣尘.电子政府建设与政府治理变革[J].《公共行政》,2000年第6期

[5]Davos .A Declaration of the Independent of Cyberspace .from http: //memex. org/barlow. Html

[6]安东尼·M·奥勒姆. 《政治社会学导论》.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338

猜你喜欢
政治参与
新媒体背景下基层群众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当代印度尼西亚华人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
西部民族地区非制度性政治参与研究
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的实证研究
改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