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2009-09-21 09:48周晓英
中国德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偏科学业成绩学业

周晓英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只木桶的贮水容量,取决于木桶一周最短的那截木板。那么,一个班集体、一所学校,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均衡发展的程度,也往往取决于所谓的学困生。如何关心重视并帮助教育学困生,既是对我们教育观、人才观的挑战,也是对我们师德、师风、师貌、师能的检验。

一、学困生的分类及其形成原因

学困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偏科”学困生及形成原因。这类学生由于思维结构、学习兴趣及学习习惯等原因,对某些学科比较偏爱且成绩领先,对某些学科不够适应且成绩较差,而总评后的学业成绩依然落后,成为“偏科”学困生。这类学生在“偏文科生”中较为普遍,尤其是在初二、初三及高一等时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学时多、份量足且考试分数拉开档次较大,而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不引人注目且考试分数拉开档次较小,故在总学业成绩上“偏理科生”占有明显优势,而“偏文科生”往往成为学困生。

2.“相对”学困生及形成原因。这类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及学习后劲等方面,没有明显优势也没有明显弱势,故其学业成绩在不同环境及不同群体中便会得到不同的排位。如果能进入一所力所能及的普通学校,其学习成绩也许可以达到优良或中等以上。这类学生在“择校生”中较为普遍。尽管这些“择校生”入学之初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无奈教学进度快、考试难度大、对手实力强,每每考试总是败下阵来,丧失了信心与勇气,久而久之便厌恶学习、放弃学习成为了学困生。

3.“阶段”学困生及形成原因。“阶段”学困生,一是指随着年级不断升高而成绩连连下降的学生,由于学习中灵活不够、后劲不足、潜能不深等原因,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随着学科门类的增加与知识难度的加深,穷于应付,顾此失彼,从小学阶段的优等生下滑成中学阶段的学困生;二是指某学科中某一阶段或某一内容成绩落后的学生,由于知识结构的偏差或学习兴趣的不均,造成了如语文学科中的古文或写作、外语学科中的口语或听力、数学学科中的立体几何等方面的学困生。

4.“绝对”学困生及形成原因。这类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均较弱。即从学校类别上看其无论是就读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从学科上看其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从阶段上看其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其学业成绩都毫无例外地处于后进状态。当然这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各有区别的,有些学生主要属于能力缺陷型,确实在学习天赋及学习能力方面明显处于弱势;有些学生主要属于动力不足型,不明学习意义,缺乏学习动力。

二、对不同成因的学困生提出不同的转化策略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及发展并非是一件仅靠学校及教师来做的工作,而是一项需要社会正确对待、家长有效配合、学生自身努力尤其是学校及教师身体力行的系统工程。

1.因势利导,让“偏科”学困生人尽其才。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要强调人本性,即激励每位学生的自主发展;强调差异性,即彰显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长期性,即着眼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在这样的观念支撑下,我们应该科学正确地对待个体差异,允许或包容“偏科”学困生的存在,并采取有效措施与评价机制,使其适当弥补短项学科,发挥长项学科,做到人尽其才。如中小学尤其是高中段,对学生的各门学科可以采取必修加选修、分层作要求及评价多元化等措施,对其短项学科只要求达到基本标准即可,对其长项学科可以拓宽加深并充分发掘,形成“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局面。

2.正确定位,让“相对”和“阶段”学困生学有所成。对每一位学生而言,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合适的学校。对“相对”和“阶段”学困生而言,无论是自己也好家长也罢,面临升学关口,应脚踏实地、正确定位,恰如其分地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在教学难度比较适中、教学进度比较缓慢、学生水平比较相仿的学校中,“相对”“阶段”学困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可以获取信心,夯实基础,学有所成,取得相对比较优良的学业成绩。与此同时,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与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一些旧、难、繁、偏的教学内容正在摒弃,中考高考的评价机制与录取方式也正在不断趋向多元化,如在中考中,高中段学校向初中段学校分配保送录取名额的比例在日益增多。也就是说,“相对”“阶段”学困生只要努力成为普通学校中的优良学生,在以后的升学及发展中就会有更广阔的空间与更理想的前景。

3.有教无类,让“绝对”学困生各得其所。“绝对”学困生是中小学生队伍中真正的弱势群体,在学业上倍受挫折与磨难。本人自弃,家长恼怒,同学轻蔑,老师无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与不断促进教育和谐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必须要逐步扭转这种现象,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放弃。这其中,我们的学校及教师要身体力行,给“绝对”学困生以海纳百川般的包容与关爱。

(1)要加强对此问题的专题研究,要针对“绝对”学困生在“表现与学业”方面的双重问题,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及管理措施,力求变“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为“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2)对动力不足型“绝对”学困生,要更多地予以理想前途、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帮助教育。要注重开展日常帮扶,建立德育导师制或师生结对关系,积累受导学生档案,开展谈心辅导活动,密切家访联系制度等,使其在思想、行为、学业等有全方位提升。对能力缺陷型“绝对”学困生要更多地予以学习方式方法的指点辅导。要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低起点、小台阶、快反馈、常鼓励的教学方法,同时在作业布置中分层要求,在学业考核中分A、B卷等,使其既有学习信心又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进取。(3)在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在这些学生身上更注重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育与落实。(4)要建立相应的学业评价制度,对这些学生要更侧重于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的评价。(5)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或特长,让他们适时分流,学其所长,各得其所,早日成为既自食其力又服务社会的有用人群。

【作者单位:浙江省教育厅师范处,浙江杭州,310012】

责任编辑/孙 陆

猜你喜欢
偏科学业成绩学业
浅谈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偏科生逆袭指南
偏科生逆袭指南
偏科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养方式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学习策略、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