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企业环境成本及其控制

2009-09-21 04:39
审计与理财 2009年11期
关键词:资本化核算费用

刘 楠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保护自然和环境,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经营成本除了包含传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外,还应该把环境成本作为企业经营成本的一部分,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的紧迫性将越来越强。然而,我国环境会计无论是理论还是实务都很不完善。本文试就企业环境成本的内涵、会计处理及其控制做些探讨。

一、企业环境成本的涵义及确认

环境成本是指,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具体可分为:环境污染补偿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环境保护维护成本、环境保护发展成本等。

环境成本应在其首次得以识别时加以确认。与环境成本有关的会计问题关键在于,成本是在一个还是几个期间确认,是资本化还是计入损益。如果环境成本直接或间接地与将通过以下方式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有关,则应当将其资本化:(1)提高企业所拥有的其他资产的能力,改进其安全性或提高其效率;(2)减少或防止今后经营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3)环境保护。此外,对于因安全或环境因素发生的成本以及减少或防止潜在污染而发生的成本也应予以资本化。

许多环境成本并不会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而不能将其资本化,而应作为费用计入损益。这些成本包括:废物处理、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清理成本、清除前期活动引起的损害、持续的环境管理以及环境审计成本,因不遵守环境法规而导致的罚款以及因环境损害而给予第三方赔偿等。

二、企业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

在原企业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增设与会计有关的会计科目,如环境资产、环境成本、环境负债以及反映企业对环境、自然资源的人类的损害和赔偿的会计科目,反映企业在改善生态环境和延期资源以及安全生产所提供的社会效益。

根据环境成本费用的性质,按不同的方法进行财务处理:

1.资产核算。

在开采自然资源并形成资源产品的过程中,耗费的各种自然资源作为一项资产核算,可认为是对环境资产存量的核算,而将自然资源的耗减作为一项费用核算,其确认与计量均可参照“原材料”项目进行,在会计处理时可以将耗减费用作为一个成本项目列入到资源产品成本中去,在成本项目中增加一个“耗减费用”项目,专门核算资源产品耗用的自然资源的价值。同时为了保证“环境资产”账户能反映某一会计主体所拥有的环境资产总量,应设置“环境资产减值准备”账户,反映耗用自然资源而减少储量的货币表现。

2.资本化处理。

费用按其支出以及与资产的关系,在会计处理中可分为:(1)费用的发生能够独立形成自然资源,如人造森林、草场的费用。会计上应将其作为一项独立的环境资产进行核算。但由于自然资源形成周期较长,而实际成本原则要求资产一旦入账后,一般情况下不能高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因此,在维持费用发生的整个期间内,可以通过“环境资产准备”账户归依发生的费用,待其形成效用能力时,再转为环境资产。(2)费用的发生不能形成独立的环境资产,只是有助于环境资产发挥其功能。这些费用相当于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追加费用的处理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即将费用计入相应自然资源的价值;如果不能带来未来相应效用,或金额较小时,可作为当期费用处理。(3)费用的发生有助于环境资产发挥效用,同时又符合确认固定资产的定义时,应将其确认为一项固定资产,进行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4)当支出保护生态环境的相关设备时,如污水处理设备,也应资本化,计入该项固定资产的价值,其会计处理可参照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

3.记入当期损益。

当支出与资产无关时,则属于收益性支出,应作为当期费用处理。但是生态资源保护费用产生的效用是长远的,受益范围是广泛的,而支出往往是近期的,个别发生的,因此按照会计惯例作为当期费用处理。如果企业对“三废”的治理取得一些产品收益、免缴所得税等优惠,实际上是一种为生产副产品而发生的费用,通常按照副产品的成本核算方法对其进行核算,将其发生的费用作为副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如果发生的费用不能产生副产品,则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可作为管理费用处理。

另外,当与环境有关的将来可能支付的费用,能够被合理而可靠地计量时,作为环境负债(或有负债)处理。当企业被罚款或被勒令停产、减产而发生损失时,作为环境损失处理。

三、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

1.建立并完善环境管理体系。

实施ISO14000国际标准是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是提升企业形象,降低成本,改善环境管理状况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本着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宗旨,为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环境意识,管理和操作技能,企业应建立并完善环境管理体系,识别环境因素,制订环境目标、指标、方案、编制运行程序,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识别并获取适用本企业的环境法律法规并定期检查遵循情况。

2.大力推行环保型生产工艺。

对于那些资源消耗较大、污染严重、环境成本较高的必需品的生产项目,除加强企业管理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外,最重要的是淘汰那些落后的技术工艺而采用环保型的生产工艺。

3.控制环境治理成本。

这是环境成本控制的关键部分,包括环保设施运转、环境项目运行、环境污染控制措施和环保事务的管理。企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如果处理得当,可降低企业成本,增加效率;反之,则会提高处理成本。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1)“变废为宝”。从企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料中寻找效益,达到综合整治。这种变废为宝的做法,不但治理了污染,而且增加了效益。(2)“以废治废”,即利用不同企业产生污染物的不同性质达到以废治废的效果。(3)通过环境区域治理规划,采用集中排污治理的方式来降低区域内各个企业的环境成本支出。这种集中排污治理方法对于小企业密集的区域较为适合。

4.强化政府的引导职能和协调职能。

尽管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长期奉行政府职能弱化,对经济放任自流,但其走过的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也出现过诸如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只是当污染积聚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治理,即“末端治理过程”,因此,必须强化政府引导协调功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健康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政府应充分突出财税、金融等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最大限度地消耗高耗能企业和垄断性企业追求高额利润,抢占廉价资源的掠夺性现象,从而有效地引导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利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西安比特思维软件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资本化核算费用
认识自我“资本化”思维方式的批判
我国金融机构投融资业务碳核算研究
50强上市房企资本化利息情况研究
国际奥委会将承担8亿美元东京奥运延期费用
农村土地资源资本化:问题及对策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易错点分析
黑色星期五:英国零售商面临巨额退货费用
今年3季度起实施季度GDP核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