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帮
摘要:中学美术教育是我国中学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美术教育的课程标准直接关系到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接着论述了中学美术教育的教育模式与方法,最后简要介绍了高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 课程标准 教学模式 培养目标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枢纽。我国最早的课程标准1913年颁布的《中学校课程标准》。从1913年至1951年颁布的相关文件称作“课程标准”。1956年开始,改为《教学大纲》,一直到2000年颁布的《九年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不管是以前的美术教学大纲还是目前的美术教育的课程标准中,都有很多关中学美术教学资源的规定:“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的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有条件的地方可增加电脑美术、陶艺等内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美术专用教室逐步增添美术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教学挂图及幻灯、录像和多媒体,同时提昌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教具和学具。”“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各校应配齐美术教学设备与器材,配置美术专用教室,并提供储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场所以及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场所。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可供美术课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的图书馆应配备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师参考书、学生参考书、美术杂志、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和光盘等,供教师课及上课,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以及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有条件的学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行美术教学。……美术教材以教科书为主,辅以画册图片、标本实物、作品及相关的视听影像资料和计算机软件等”。……“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五、教学设备:1、美术学科要求,配齐所需课本、挂图、幻灯,录像等教学设备。2、学校图书馆为师生配备必要的美术史论工具书籍和艺术类期刊、画册。”
“……评价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同时,必然要评价教师的行为。主要包括是否创造性地设计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巧妙地运用了教学媒体便于学生接受。……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条件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参考方面。”
一、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之分析与研究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学习美术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中学的美术课程具有鲜明的人文性质担负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任务。人们对人文精神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的:人文精神是“(1)重视终极追求、执着探求超越现实的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2)高扬人的价值,否定神和神学对人的束缚。(3)追求人自身的完善和理想的实现在肯定人欲的合理反对禁欲主义的同时,亦反对人性在物欲中泯灭。(4)个性解放,建立人际间的自由、平等关系,实现自身的价值,反对宗法等级关系及其应的意识形态束缚。(5)坚持理性,反对迷信、盲从和认识领域的强制服从”或“(1)以人为本,强调人在万物中的主体地位。(2)个人的自由与尊严。(3完人理想。(4)人的精神文化品格。(5)弘扬价值观念,提高文化意识。”
中学美术教育区别于美术专业院校的美术教育,可以说是一种非专业的美学教育。非专业艺术教育的目的与专业美术教育的目的有很大的不同:“1957年10月,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美国教育家进入自我反省阶段,它直接导致了一个重要的,特别是科学和数学领域的课程改革运动。艺术类的教学科目遇到生存的挑战。以自我表现和社会重建主义为基础的旧的艺术教育理论随着进步主义教育的过时而被抛弃一边。……艺术教育领域出现了两种对立的倾向。……艺术在教育之所以意义重大,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先于其他任何科目或学科早早地使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发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规定:“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美术课程是普通初、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新的《普通初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体现了初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中学美术教学模式及方法
中学美术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对美术教育教学资源的配备起着关键的作用,比如班级授课制度和单独教学就对中学美术教学资源的要求不同,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也决定了选择何种教学设备进行授课,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我们如今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也随之发生着改变:信息时代的教学较以往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我国目前的中学美术教育正处于深化改革之中,很多教学思想并没有完全落实,很多中学对课程改革的学习和实践仍很不完善。以下是两则中学美术教学案例实录:
案例1:
上课了,教师提问同学们对国画概念的理解,然后引出这堂课的主题董希文油画《开国大典》作品欣赏,并板书课题。首先,教师介绍董希文出生年代、生平和主要作品(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字和图片)。然后,教师播放电影《开国大典》片段,并播放了很多新中国成立时期庆祝的图片,并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并请同学发言自己对那段历史时期的了解。看课文,教师播放油画《开国大典》的投影,同学欣赏,从画面的构图、色彩、艺术手法进行讲解。比如画面中的红灯笼在构成上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画面的整体色调如何,怎样突出画面主体人物的。然后分析油画的艺术手法,请同学们回答油画与中国画在手法上、审美上的异同,请个别同学上台用教鞭讲解。最后,教师提出“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概,展示天安门城楼的真实照片,请同学们找出和油画作品《开国大典》中的不同之处,组织学生讨论作业为什么要这样进行创作。最后,同学发言,老师总结,课堂结束。
附:课下我采访了任课老师,她说这个多媒体课室是学校最大的教室,可容纳一百多人,学生在多媒体课室上课的纪律、课堂情况明显优于在普通教室上课。课堂上的课件都是她自己课下制作的,主要的来源是互联网。该老师说她在大学的时候接受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的课程,所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得心应手,比起在普通教室教学,效果大有提高。另外,该老师还告诉笔者学校只有这一个大的多媒体教室,而且是全校公用的,只有少数的美术欣赏课才在这个教室进行。
案例2:
上课铃声响起后,同学们鱼贯进入教室,教师展示美术字的挂图,转入课题“美术字”,并板书“美术字”,教师开始介绍美术字的作用,适用范围,分类和特点。教师开始讲解美术字的写法,依次介绍“点”、“横”、“横折”、“竖”、“撇”、“勾”、“捺”的写法,并在黑板上详细的演示,包括笔画顺序,方向、拐角的角度等,花费了很长时间,这个期间有的同学在认真的听讲、临摹,有的同学开始窃窃私语,也有同学做小动作,心不在焉。教师演示完毕,布置了几个部首让同学们练习,教师在教室巡视。最后,教师再一次总结美术字的写法和特点。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附:课下我采访了任课老师,该老师年纪有四十岁左右,据他介绍,他从师专毕业从事中学美术教学有将近20年了,上课用的挂图是他自己制作的,常年来他基本上都是这样进行教学的,他认为这节课的课堂效果还算正常。至于多媒体设备他表示很少接触,并且自己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我国的中学美术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一,以人数较多的班级授课制为主。第二,侧重于形象、直观的知识传授。第三,仍以教师讲述为主,但有欣赏、展示、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第四,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比例不断增加,但目前仍未达到标准状态。
三、高师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先进的教育技术想要快速的实现价值和作用,必须在高师美术教育的相关实践类课程中有所体现,因为新的教育技术、新的教学设备往往对人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高师美术教育直接担负着向中学提供美术教育师资的重要使命。
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2005年度角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讲话中说:“(高师教育)要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基础教育是教师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教师教育如果脱离了基础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教师教育要坚持面向基础教育、适应基础教育和服务基础教育的方向,不断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所以作为基础教育教学条件之一的中学师资培养在整个美术教育系统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学校艺术教育的三种类型:“……根据教育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专业艺术教育和非专业艺术教育两大类。艺术院校所进行的无疑是专业艺术教育,师范和普通艺术教育则属于非专业艺术教育。”“准确地说,‘普通艺术教育应该是由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小学艺术教育和高等学校非专业艺术教育三个层次或阶段所构成的;而且,……今天这三个不同阶段的艺术教育之间已不再是互不衔接和彼此孤立,……”“首先,……当代专业艺术教育与非专业艺术教育中‘艺术的概念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其次由于专业艺术教育与非专业艺术教育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而这的影响就必然是双向而非单向的。”因此,作为非专业艺术教育的高师美术教育必然接受中学美术教育一种反作用,根据中学师资的需求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要彻底的把先进的教育技术贯穿在课程设置之内,为中学美术教育提供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苏振明:《美术导赏的理念与策略》,青岛出版社1997年版
2、王小明:《人文精神寻思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尹少淳:《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潘天士:《中学美术课件制作实例与技巧》,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5、陈卫和:《中小学美术教育案例丛书—快乐的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6、朱施南:《多媒体教学与课件创意》,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