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主渠道。在形势下,为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荣辱观教育的教学实效性,深刻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服务人民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人民观
“八荣八耻”中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要求,这实际上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最首要、最核心的内容,它强调了热爱祖国和服务人民的重要性。其中热爱祖国是指热爱祖国的国土、人民、国家的情感思想和行为。具体说,热爱祖国就是每个公民都要忠实于自己的国家、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的山河,捍卫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热爱祖国的和平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热爱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特别是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了新时期热爱祖国的时代主题。服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道德追求,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共产主义者最崇高的道德境界。它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和核心,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基本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它集中体现了以人民利益为首位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前大学生主流是爱国的,并具有为他人服务、为社会奉献的思想。但是,也要看到一部分学生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淡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淡薄。这主要是由于当今网络的全球化,大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更广泛的西方文化,大学生很容易被西方文化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动荡而引起的。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国内多样化的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经济利益和经济成分,多样化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以及效率、利益的至上性,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主体从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偏移。他们注重的是自己的利益得失,缺乏为他人服务的精神;重向社会索取,轻对社会的贡献,致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了。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国家观和人民观教育的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理应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并注重培育大学生的服务人民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服务人民意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荣辱观教育的首要内容。
二、贯彻崇尚科学精神,强化辛勤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劳动观
“八荣八耻”中的“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旋律和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承担的道德责任,体现了我国社会对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道德价值取向。这里所讲的科学,是指包括作为我们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崇尚科学,就是要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方法,学会科学思维。当前,树立和坚持崇尚科学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提倡科学,宣扬真理,反对愚昧无知、迷信落后,尤其是要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对待科学的态度从根本上决定着这个国家、民族的盛衰与命运。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荣辱观教育中要突出崇尚科学精神的教育,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立足自己的专业领域,刻苦学习科学文化技术,勇于做崇尚科学、反对愚昧的表率。
“八荣八耻”中的“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揭示了社会主义劳动观的核心精神和本质要求,回答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究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劳动观的问题。热爱劳动。反对懒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前社会衡量公民道德品质的重要价值尺度。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和个人成长环境的变化,有的人轻视体力劳动,厌恶繁重劳动,不参加低收入劳动。大学生中也有人受到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职业观、择业观、就业观念发生了偏差,毕业了只想去条件优越、环境优美、生活待遇好的地方或行业工作。对此,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中要强化辛勤劳动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热爱劳动,反对贪图安逸的观念,以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正确的劳动观。
三、突出团结互助教育,培育诚实守信品质,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观和义利观
“八荣八耻”中的“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是对社会主义社会所应遵循的集体主义思想的揭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团结互助是指关心、爱护和帮助人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它集中体现为在社会生活中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它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要求。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就一定要发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关心自己的家庭、朋友和他人,关心社会及国家,对那些遭遇不幸和困难的人,要同情和帮助。同时,要团结各种力量,共同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发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德育功能,突出团结互助教育内容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八荣八耻”中的“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对社会主义诚信道德的基本原则的概括与总结。诚实守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准则,它也是立人之本、成事之基,是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石。所谓诚实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隐瞒欺骗,表里如一;所谓守信则是要讲信用,守诺言,言而有信,童叟无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一些人在私利的驱动下,坑蒙拐骗、偷工减料、假冒伪劣、不讲信誉、不履行合同,诚信失范、见利忘义的现象和行为明显增多,在大学生中也出现诚信意识淡薄的现象与行为。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荣辱观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诚实守信品质的培养,让学生正确对待各种个人利益,把各种不良的利益追求都放在荣辱观教育中予以纠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四、渗透遵纪守法观念。弘扬艰苦奋斗作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纪观和生活观
“八荣八耻”中的“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的集中概括。党无纪则乱,国无法不立,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公民树立良好的守纪意识和健全的法制观念对于保障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从荣辱的自我评判上自觉扬荣抑耻,不断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有利于培育公民的现代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大学生要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应学法、知法、用法、守法,要强化组织纪律和法制意识,并敢于同违法违纪行为作坚决斗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强化遵纪守法观念教育,让大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楷模。
“八荣八耻”中的“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概括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它是强国固基所不可限量的强大道德力量。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时代精神。艰苦奋斗作为一种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无论对民族、对国家、对集体、对个人,都具有永恒的价值,决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过时的。现在的一些大学生缺乏吃苦精神、贪图安逸,他们在择业标准上从奉献转向了实惠,享乐主义滋长,比吃穿、比消费的攀比风在大学生中越刮越猛,奢华浪费令人惊叹。对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荣辱观教育中应该联系学生这一实际,教育引导大学生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要鼓励他们追求崇尚俭朴、居安思危的生活理念,努力用自己的艰苦奋斗去实现人生价值。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湘教通[2006]171号-83);吉首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课题(教通[2006]12号-1)理论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