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积极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2009-09-17 08:06彭忠斌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9年7期
关键词:活动场所服务中心村级

彭忠斌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适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上海认真贯彻党中央要求,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为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加强城乡基层党组织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实现城乡党建资源配置均等化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首先要打破城乡分割、自成一体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模式,把城乡党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和谋划,尤其要在城乡党建资源的配置上增强统筹意识。上海坚持从实际出发,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的党建资源。

一是建立统筹城乡的党员服务中心体系。从2003年开始,上海在各街道和各乡镇同步建设党员服务中心。市委专门从市管党费中拨出1000多万元(每个党员服务中心5万元)予以扶持,每个党员服务中心功能场馆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并统一配置基本的电教、网络设施和党建图书资料等。到2004年底,全市103个社区(街道)和117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连同向商务楼、居民区、行政村延伸建立的党员服务站点,形成了覆盖城乡基层组织、互联互通的完整网络。经过近5年的建设,党员服务中心网络已成为服务城乡党员和群众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物质支撑。

二是统筹解决村居组织活动场所。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上海按照每个居民区活动场所不少于200平方米的标准,逐步解决了城市居民区党组织活动场所问题。同时,农村地区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也得到同步推进。特别是2006年根据中组部等有关部门关于抓紧解决部分村级组织无活动场所的要求,对本市100个因村队动拆迁暂时无活动场所或活动场所未达标的村予以了重点扶助和大力支持。市级财政和市管党费统筹拿出587万元,各区县配套相应资金,对100个村场所建设进行补助,到2007年底,全市所有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部达标。

三是统筹建设覆盖城乡的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2007年7月,根据党中央关于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要求,上海市稳步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村、居民区党组织和总支以上其他建制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截至目前,建成终端站点7288个,全市村居党组织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全部建成。在市级层面统筹各部门教育资源,上传各类教学资源1000小时,为城乡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搭建了共享教育和信息资源的平台。

二、以开展城乡结对帮扶活动为抓手,健全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

一是在全市各级组织中深入开展“双结对”活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上海广泛开展了城市机关企事业党组织与村党组织、城区党组织与农村困难群众“双结对”活动,全市共有650个机关企事业党组织与村级党组织结成对子,有3000多个城区党组织与3万多名农村困难群众结成对子。松江区以“知民情、顺民意、解民忧”为主题开展“千名公务员联系千户困难家庭”活动,全区3300多名公务员和3500多农户结成对子,开展思想沟通、就业推荐、创业扶持和生活扶助等活动,达到了“使干部受教育,让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二是开展城乡结对帮扶工作。针对本市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为扶持远郊区县和经济薄弱村发展,2006年12月,上海市委组织部制定下发了《关于中心城区和市委各大口工作党委与远郊区县及经济薄弱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的实施意见》,对全市5个远郊区县及358个年可支配收入不足30万元的经济相对薄弱村开展了城乡结对帮扶活动。2007年7月1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对城乡结对帮扶作出重要批示:“各级党组织结对帮扶经济薄弱村意义深远且初见成效。须进一步努力,按照‘以城促乡,以工补农,以企哺村的方针,把工作做实做细,务求新的成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贡献。”两年多来,全市城乡结对帮扶活动已落实帮扶资金1.64亿元;中心城区对崇明、金山、南汇、奉贤等区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896.1万元;各大口党委所属单位对郊区358个经济薄弱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达7493.506万元。帮扶单位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结对共建活动,推动了城乡党建联建,为加快形成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奠定了基础。

三、创新组织设置,促进功能转化,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上海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全市有三分之一的居委在郊区,有三分之二的经济园区在农村,三分之二的外来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这就要求按照城市化的需要,及时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方式。

一是调整农村基层组织设置,实现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把“两新”组织和外来流动党员纳入乡镇组织管理范畴,在乡镇党委层面推行“1+1”或“1+2”的组织框架,即在乡镇党委下面设置综合党委,主抓镇域内“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设置居民区党委(或社区党委),主抓镇管社区党建工作,在村级组织层面探索村企联建、村村联建,以及设置“新村民”党支部,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管理和服务,并推广在农村社区、外来人员集聚区、商贸市场等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建立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体系。

二是不断转换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功能。在继续强调村级党组织发展村级经济功能的同时,逐步增强服务农村群众的功能,强化社会管理功能。与此相配套,公共财政也开始由城市社区逐步向农村倾斜。上海对全市460个经济薄弱村实行“3+2”财政托底,每村每年补贴30万元,另外对每个村给予每年20万元“以奖代补”。青浦、南汇等区实行了“村级组织综合配套改革”,根据村规模大小、人口数量等,由区、镇二级财政给予每村60—80万元财政托底资金,保障村级组织的日常运转。同时,加强村级“三室一店一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使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实现一体化。

三是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基层干部和人才培养机制。城市社区的居委干部属于事业编制,参加城市社会保险。农村则对村干部实行“一定三有”(定权责、有待遇、有前途、有保障),全市所有村干部都落实基本报酬,所有村党组织书记都参加了社会保险,其中农保76人、小城镇保险577人、城市社保958人。在城市社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近500名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在农村开展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和“有志青年下农村”活动。目前,全市共有1108名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大学生在村“两委”担任班子成员、书记(主任)助理或在村从事条线工作,全市65%的村有至少一名全日制大学生在村工作。

四是推进城乡基层组织工作经验相互借鉴。把农村党建“三级联创”的做法引进到城市社区,在社区开展了“双创”活动,把农村党员代表议事会、党员设岗定责等工作载体引入城市社区党建。把城市社区党建“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的理念引进到农村,适应上海农村城市化的需要,推进城乡党建的一体化建设。

四、多管齐下,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信息采集系统。上海每年流入外来党员2万多人,另有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近5000人。通过社保卡、居住证、学籍卡植入党员信息的办法,建立了全人口的外来流动党员信息采集系统。2008年长宁区率先进行了试点,取得初步成效,现正在向其他区县推广。

二是依托党员服务中心网络,为所有流动党员提供教育管理服务。覆盖全市的党员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面向所有的党员、群众和基层党组织免费开放。每个党员服务中心内都设有流动党员党支部,从制度上确保了所有的流动党员都能被接纳,所有的基层党组织都有开展活动的场所。党员服务中心为流动党员提供学习教育、政策咨询、就业援助、党务代理等服务,已经成为党员的共同家园。

三是因地制宜,探索便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多种组织设置形式。全市城区98%以上的商务楼宇建有党组织,郊区农村探索建立了“新村民”党支部,各工业园区全部建立了综合工作党委,基本覆盖上海所有流动党员。同时,依托外省市驻沪办事机构,探索“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联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创新方式,做到“控大抓小网散”(控住大批的,抓住小量的,网罗零散的),抓住源头、加强共建、周到服务。目前,上海6个区分别与浙江、福建、安徽、重庆、江西等省市驻沪办事机构建立了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教育服务工作的共建协议,得到了外省市驻沪机构党组织、来沪流动党员和上海社区党组织充分认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

■ 责任编辑:周奕韵

猜你喜欢
活动场所服务中心村级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人口老龄化与社区养老现状剖析及创新研究
关于宗教活动场所卫生管理的几点思考
股东大会知多少
尼泊尔首家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正式运营
纠纷调解知多少
村级财务报账的规范化管理对策研究
浅谈村级经济管理模式
东辽联社成功收回村级欠款近千万
依托活动场所加强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