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忠
某省委书记在调研时说:“坚持科学发展观,看待一个干部就应该既看他当前的‘显绩,更要看他长远的‘潜绩。”“要用‘十年后的政绩来考核评价干部。”把“十年后的政绩”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注重发展“潜绩”这种评价导向,能促使领导干部愿意干长远见效的事,干打基础的事,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
干部考核如此,对教师工作的考评又当如何呢?教师的工作同样有“显绩”与“潜绩”。但是,目前我们绝大多数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眼睛只盯在优分率、及格率、平均分等显性指标上,也就是“可视性”的显绩上。
教育是慢的艺术,长期沉淀下来的素养才是对人的一生发展真正有用的东西,教育所生发的潜在的、不断积聚的巨大力量才是影响人一生的真正动力。因此,教师工作的“潜绩”远远比短期的“显绩”重要,负责任的评估,理应是一种长线考核。
但问题是,“潜绩”是隐蔽的、延显的,我们要对其进行捕捉、测定,会遇到许多困难。这需要我们对学生的发展态势进行连续性的考察之后再作出审慎的认定,无论是评课,还是阶段性的工作评价,都要学会远眺。在考核评估的过程中,既要有短线的考核,又要有长线的评估。比如,对于低年级教师,我们不要急着对他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终结性的评价。如果班级主体基本保留的,我们可以等到学生中年级和毕业时再次对这位教师进行联合式的考核。如果班级主体已经瓦解,我们仍然可以关注原班学生的去向,统计一下全校到毕业时发展得好的、潜力大的学生前几年都是哪些老师任教的。培养的好学生多的,前任教师仍然可以得到高分值的绩效评价。甚至到了中考、高考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对小学的教师进行关联性的考核。
当我们更为关注教育教学工作“潜绩”的时候,教育的现状也许就会发生根本的改观:教学得以松绑,中小学课程的内在建构性衔接得以实现,学习领域的统整得以优化,协同教学得到更高程度的重视。到那时,现行的九年制或者将来的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就会真正联为一体,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以长远的眼光,培养学生带得走的、适应未来挑战的基本能力。
另外,实施这种长线的考核评估,“我们就更有可能回到自己——从自我生命的反省中返回教育,回到一种更多元、更具开放性的自我认同中,从而能够避免再一次的迷失”(张文质语)。这种长线的考核评估,对于我们更好地筛选教育教学方式,找到最有效的提升学生素养的范式是大有裨益的。这样筛选出来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可能更为科学可靠,更易达成最优化的教学。
当运行长线观测教师工作“潜绩”的评价机制成为现实的时候,教师就不会只对学生的眼前负责,而是同时也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当教育发展到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也是对教师自己负责的时候,教师才能更好地为孩子的未来做好筹划,才能尽心尽力,瞻前顾后,起到承前启后、奠定基础的作用。
“潜绩”关乎学生的潜力,如果我们只考核教师当下的“显绩”,失去的将是孩子成功的未来。“潜绩”入眼来,教育才有希望。我们才可能迎来更辉煌的教育时代。
编辑 付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