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华 刘卫国 吴 勇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趋势之一。日本是全球发展循环经济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文章总结日本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对中国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笔者随“南京市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培训班”赴日本进行了近一个月的学习考察,亲身体验了其在生态工业园建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再生利用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在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我国要实现赶超型工业化道路,有必要借鉴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
一、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
1,教育宣传层面。此次考察中,我深刻体会到日本政府对运用各种手段与传媒中介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宣传的重视,借此来提高国民对实现零排放或低排放的环境意识?日本各行政部门、企业团体和公民个人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综合推进各年龄阶层在学校、社区、家庭等多种场所的环境教育和环境学习。同时,日本政府还不断充实环境宣传手段,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社会传媒进行宣传活动,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在互联网上开设绿色购物网(GPN)为消费者提供商品的环境信息。环境教育宣传是发展循环经济从概念到行动的关键,是国民从认识循环经济到参与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中介环节,因此,日本多领域的环境教育宣传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2,意识理念层面。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其在意识理念层面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1)危机意识强。从此次考察学习接触到的各阶层人员中。我深刻体验到这一点。日本是资源消费大国。但自然资源并不丰富,经济发展所需资源、能源的绝大部分依靠从国外进口,易受国外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冲击。从19世纪中日甲午战争起,日本就开始考虑资源问题,在20世纪50年代末,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资源危机意识更加强烈,在世界上争石油、矿产等资源:同时,日本对环境的保护在世界上也属领先国家,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发生水俣病事件后,日本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更加强烈。
(2)发展理念新。无论日本还是韩国,都把协调发展、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发展经济的主线,把节约资源、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国家战略。20世纪80年代,日本就开始向国外转移耗能大、有污染的产业。一直持续到本世界还未结束;20世纪90年代,韩国也开始转移批耗能大、占用资源多的、有污染的项目:如韩国在南京的锦湖轮胎,就是占地多、耗能大、有污染的第三期工程项目。
3,实践操作层面。教育宣传是根本。意识理念是前提。实践操作是关键。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操作层面的经验,是非常有成效且值得我们国家借鉴。
(1)法规完备。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比较完备,如日本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分三个层次:基础层面有基本法,如《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第二层面是综合性法律,如《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和《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第三层面是根据产品的性质制定的具体法律,如《促进容器和包装物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车辆再生法》、《绿色采购法》等。
(2)政策到位。除了法规之外,日本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也非常有效。如生态工业园补偿金制度、对废塑料制品再生处理设备按14%的价格特别退税,资源回收奖励制度等。
(3)措施有力。日本明确规定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公众的责任与义务。特别是规定了企业和公众的“排放者责任”原则和“扩大生产者责任”原则,规范了官、产、民在建立循环型社会方面的社会行为。
(4)企业尽心。这也是日本企业的一个特点,我们所看到的企业,都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自己的份内之事,自觉自愿主动地走循环经济之路。
(5)社会认同。日本整个社会,从上到下,从老人到儿童,从城市到农村,循环经济的影响已深入人心,得到全社会的认同,这是循环经济发展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南京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要借鉴日本等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落实到工作中去,真正实现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对症下药。笔者结合自己在南京高新区工作的实际经验,谈谈其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南京高新区成立于1988年,是南京市最早的高新区,也是南京唯一的国家级高新高新区。经过十七年发展,高新区已经初具规模,高新区由于自身区位不具优势,因而特别重视环境建设,高新区于2001年就通过了IS014000认证,并于2005年申报了建设省级生态园区并获省环保厅批准。高新区对区内企业实行集中供热,企业不得自建小锅炉,并自建污水处理厂。对污水集中处理。去年,又被市里列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相对于其他工业区来讲,高新区环境是不错的,但离真正的循环经济还有较大的距离。主要表现在:排污不严重但排废相对较多,企业单位产出占用土地资源较大,产出能耗比离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明显的循环经济链条尚未形成等等。
三、日本成功经验对南京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
对照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和南京高新区的现实差距,要想依靠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南京高新区的竞争力,笔者有以下一些思考与建议。
1,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高新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核心竞争力是高新区在激烈的竞争中能保持不败的主要支撑,或是最坚实的基础。在当前,高新区的政策优势、体制优势正逐步弱化,政策优势随着各地区的招商的让利而弱化,体制优势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而弱化,因此,优良的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的优良环境将成为高新区下一轮竞争的核心内容。而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高新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在今年全国科技大会后,全国的高新区特别是高新区,开始了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二次创业。
2,南京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三个层面来看,高新区类似于区域层面,在这个区域内,也存在着政府、企业、社会三个层次,在三个层次中,政府的前期主导作用很重要,因为目前的循环经济成本还比较高,纯粹靠市场力量来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企业作为循环经济的主体。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元素。在社会这个层次。高新区各类人员的观念、意识、素质等对循环经济的形成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南京高新区要成为循环经济的示范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园区为载体,发挥政府主导作用。①制订南京高新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由于循环经济刚刚起步,立法不完善,政策不到位,长期需要政府来主导。南京高新区政府
要把园区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整体,必须在发展规划上作出安排。根据园区实际,依靠有关政策,制订中、长期和近期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使之与园区总体规划相融合,如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等,并尽可能定出量化指标。②按照循环经济观念,制订南京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园区内现有产业结构调整。每个高新区都号称有自己的产业重点与特色产业,但目前实际上各园区产业结构大部分雷同。短时间内让每个园区错位发展是不现实的。但是要求每个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制订和修订产业规划是可能的。在规划中,明确要求已进区产业按循环经济模式去发展,对招商引资的将来要进区的企业提出明确的清洁生产与实现循环经济的要求。③制订南京高新区内促进和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措施。作为国家、省、市政府应该有相对完善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出台,目前许多条例在制订和完善过程中,作为南京高新区政府自身来讲,怎样参照园区现有政策优势,结合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出台相应的支持与扶持政策。
(2)以产业为本体,培育南京高新区循环经济发展产业链。高新区是一个工业集聚区,工业集聚区有它自身的规模效应,从循环经济的内涵来分析,集聚区发展循环经济,在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上有自身独特的优势。①分析南京高新区内现有土地、能源、水和原材料利用状况,整合现有产业门类,引进关键链接项目,实现横向联合、纵向闭合和区域整合,促进产业升级换代,降低企业生产成本。②调整南京高新区内现有产业结构,进一步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明确主导产业,对一贯明显不适合园区发展要求的产业进行调整,让其到周边其他地方去。培育产业链较长的产业,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3)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生态企业。企业作为循环经济中最主要的单元,是循环经济活动中的主力军。①从清洁生产人手,大力培育生态企业。生态企业是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最理想的企业形态。在当前来讲,要从企业的清洁生态开始。逐步向生态型企业过渡。②鼓励企业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不断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对于企业在这三个方面的投入,政府予以一定的政策性补贴,同时激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采用高新技术等。③抓好典型企业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4)南京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着眼点。①从源头上抓起,把住项目引进关。严禁污染项目入区,人区项目必须通过环评,控制能耗大的项目人区,提高企业产出与能耗比的门槛;要求人区项目不把废弃品运出区外,项目的废弃物要再利用。②从环节上控制,把好日常监督关。项目进区后,企业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经常会违规排污:有的企业能耗超过审批规定,对于这种情况,要严格监督检查。③从产出上着手,抓住最终产品能耗与分类关。从企业的产品的技术含量,每单位产出所耗用的资源。每单位产出所排放的废弃物等指标人手,培育企业良好的产业链。④从关联度上做文章,培育产业共生体。产品的关联度、原料的关联度、资源的关联度、人才的关联度、物流的关联度等等,都是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所掌握的情况。怎样把区内企业的产品、产业成链,再把链从开环变成闭环,这是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最难解决的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理想的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就建立起来了。
四、南京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最后,南京高新区要发展循环经济,提升产业竞争力,还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而对于南京高新区来讲,经济效益是重要的指标。对于园区内企业,则更是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怎样处理好这二者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园区政府要通过政策、法律、行政、经济等综合手段的运用,促使企业自觉、自愿地走循环经济的发展之路。
2,紧迫性与渐进性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当务之急,对于南京高新区来说是一项紧迫任务。这表现在,园区要抓紧制订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尤其是要对新人区项目严格把关;同时,也要从整体上考虑渐进性的问题。对于已入园的企业,要逐步使他们适应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不能一刀切,硬性制订时间表:要帮助、指导入园企业按3R原则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3,做好服务与加强管理的关系。南京高新区政府是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模式设立的,主要是为了高效地为企业服务。这是高新区工作的主线,不能偏离。同时,结合循环经济发展需要,要严格加强管理,强化企业的环境意识,强化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这一点日本企业很成功,如索尼公司内部就有一套完善的环保管理体制,分层管理、分层负责,在创造经济效益同时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树立了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