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应仙
随着教学理论不断完善,教育实践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以及因特网的应用不断地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越来越明显.当然存在着很多优势,但是,多媒体的使用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我就下面两个方面做粗浅的分析.
一、多媒体教学辅助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优势
1.情境激发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所以为了改变这些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向往,培养良好的数学兴趣和愿望,在数学教学中是很重要的.
例如,在教“角的认识”时,由多媒体课件演示钟表、扇子、红领巾等;然后去掉屏幕上的实物画面,只留下闪烁的角,并配有声音说:“同学们,你们认识我们吗?我们都是角!”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又有利于学生抽象感知角,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图文声像并茂,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传统电教媒体中,幻灯投影有像无声,录音机有声无像,录像电视虽然声像俱全,但制作需要专门的设备.
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这三机一幕的优势,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充分地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尤其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学习难度大,需要有效的强化,多媒体教学中,可运用图表与色彩等手段来特别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一些形象的图表、关键的词、符号等展现给学生,引起更有效的注意.
3.利用多媒体,学生的认识更加形象
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适合于进行多媒体教学.例如,立体图的展开问题、平移问题等等,另外,在回放“活”的生活经验时,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现象,在对这些现象做出解释的过程中,如何提取重要的信息及排除生活多变的干扰因素,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手段显得尤为突出与必要.
二、小学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不足
多媒体在历经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显现出了它的“全貌”,既有阳光的一面,也有令人“郁闷”的地方.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其不足更加明显.
1.教师层面的缺失
(1)为用而用,以辅代主.
多媒体技术只应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数学教师授课时“一根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增加数学课堂的生动性,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因此,还是得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不能让多媒体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
(2)重视课件,轻视教法.
①许多青年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不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导致课堂应变能力差,一旦电脑异常,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一堂数学课有时竟成了说话课或训话课了,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教师过分依赖课件授课,完全放弃了直观的形态教学模具、板书,使得课堂教学缺少新意,接触久了,小学生新鲜感少了,收效就减弱了.
③有的教师为了把课件做得漂亮,在课件的制作上付出高倍的时间和精力,相反,忽略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对教学模式的选择,本末倒置,以至于取得的效果并不与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正比,失去了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3)课件制作能力不强.
大多数教师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都是半路出家,计算机基础知识欠缺,教师制作的媒体课件质量往往不高,有的不但不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反而会误导学生.数学是自然科学,有许多抽象的东西,而多媒体辅助手段可以帮助数学教师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准确形象地表现出来,应用得好,对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来说,对数学的理解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反之,如果课件内容偏差,也很可能在小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负面影响也将是深远的!
2.学生层面的缺失
多媒体数学可能将小学数学知识全盘灌输给学生,不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斯宾塞说过:“教学要从直观开始,以抽象结束.”所以,如果单纯地把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只有动眼动耳而无动脑的份,就少了思维、想象的余地.所以应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而非直接浅层次的呈现.这点,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犹为重要.
3.课件本身的缺失
(1)内容花哨,喧兵夺主.
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应让内容决定形式,当用则用,所以课件要紧扣教材内容,符合数学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并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素材.一般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运用多媒体解决,而其它内容运用其它适宜的教学形式.对于干扰教学内容和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应尽量避免,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形式烦琐、环节机械.
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参差不齐,有的课件只是让书本搬家,把教材、教案、图片简单地“搬”到电脑上,重形式而轻内容,用电脑玩花样,使多媒体课件看上去像一块块美观漂亮却内容贫乏的黑板报,多媒体增进数学课堂形象直观教学的良好效果难以显现.
总之,我们要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之处,兴利除弊,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为迎接信息时代的教学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