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09-09-14 08:36李秀琴
学生之友 2009年9期
关键词:观察能力兴趣培养

李秀琴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要做到:在教学中要尽量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综合;其次应重视操作,发展学生兴趣;还要精心设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

关键词 观察能力、重视操作、兴趣培养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数学学习的社会意义,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与更强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产生学习兴趣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得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

在教学中要尽量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运用多媒体、模型、实物等教具,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综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不至于在深奥的数学迷宫中走迷方向。

二、直观形象,唤发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地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即用形象、具体、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有充分地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机会,以丰富深化感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由于直观形象的方法适应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唤起了学生地学习兴趣,因而比较好的解决了低年级学生理解力差与数学概念抽象的矛盾,使学生沿着实物-----表象------抽象地顺序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三、重视操作,发展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老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先让学生拿出直径为3厘米、5厘米、7厘米的圆,同桌合作量出圆的周长与直径,并把结果记录下来,思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学生们兴致很高,同桌两人想各种方法进行测量,动手又动脑,最后发现圆周长与直径之间有倍数关系的感性认识。但是圆周长究竟是圆直径的几倍呢?是否每个圆的周长与其相应的直径都存在相同的倍数?学生还不清楚,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愿望。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地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

四、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象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地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而导入时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为上好整堂数学课打下了铺垫。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教师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教师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地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地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地学习,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猜你喜欢
观察能力兴趣培养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