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觉醒 时代驱动

2009-09-11 08:25
声屏世界 2009年7期
关键词:江西广播交通

蓝 蔚

1992年7月,当我满怀一个毕业生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走进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的时候,我不知道,我正踩着了广播改革的鼓点。当时,广播改革“珠江模式”正方兴未艾。1993年,江西电台经济频道开播,迈出了江西广播频率专业化改革的第一步,虽然它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频率专业化,但“主持人全程直播、大板块内容组合、全天滚动式新闻、热线节目”等等新鲜广播模式,吻合了经历了15年改革开放的大众的情感诉求和精神需求。而这在之前的1991年9月,我国第一家交通广播——上海交通信息台开播,交通信息连续滚动直播,在城市扩容、交通快速发展的时候,极大地满足了群众出行的需求,“信息”“资讯”开始进入新闻领域,广播开始向信息时代纵深挺进。1992年年底开始,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开始创办“专业化系列台”,到1994年,先后开办了经济、新闻、音乐、交通、文艺、体育和首都生活等7个专业化频率,为细分人群提供专业服务,从“广播”走向“窄播”的创新开始颠覆传统观念。

创新从来都不是无本之木,究其根本,即是在合适的时间点上满足新的发展的需求。1992年的春天,小平南巡,中国进入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改革浪潮中,生活方式多元化、思想多元化、大众主体意识觉醒,为广播创新提供了原动力。我当时所在的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群英荟萃、阵容强大,一直到现在我都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对所有老师们和前辈们的感激和敬仰。他们年富力强、意气风发,他们对社会人生有深刻的理解,对改革开放有敏锐的洞察,他们以积极主动的应对和努力,开创了江西广播一番全新的气象。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广播电视罕见自己特色的分析式、评论式的深度报道,常见的评论、社论都是来自于党报和新华社。其实广播一直有从报纸沿袭而来的“评论”的优秀传统,编前话、编后话包括记者来信、杂谈等等都是带有明显评论色彩的体裁,但主要还是移植、沿袭报纸。九十年代之后尤其是1992年之后,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境界,“开辟广播电视评论,对重大问题敢于、善于发表意见”成为广播电视人对自己的要求。

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于1993年在《全省联播》中开设周播的固定评论性栏目,农林口和工交口轮流负责出稿,就江西省经济体制改革中种种突出问题和典型事件展开深度分析和报道,成为了新闻精品的创作园地。我当时在农林口工作,负责农林口工作的顾建强两篇获得中国广播奖的作品——关于乡镇企业改革发展的《利益双通道》和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好雨要落农家田》,从选题、采访到写作,从深思、破题到谈体会,我耳濡目染、受益非浅。梁勇的《无链自行车的喜和忧》创作得就更早了,这篇新闻分析于1990年在《全省联播》中播出,获首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四年之后的1994年,黄晔明和梁勇的新闻分析《反暴利,在南昌为什么难以展开》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广播评论,成为了江西省新闻宣传一面鲜亮的旗帜。

1994年,播出了十多年的《江西新闻》《全省联播》分别更名为《729早新闻》《729新闻联播》,改变的不仅仅只是名称,这是我们的大新闻节目第一次实现直播,是广播新闻改革提速的实践。广播要“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直播成为关键词,1995年11月16日,京九铁路全线铺通,庆祝大会主会场放在江西九江,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副总理邹家华来到九江。黄晔明策划、组织了这次重大报道,开启了江西广播的第一次同步多点现场直播报道,第一次打破正常节目开通了特别节目。当天上午,当时的两名主力记者周俊杰和曾令斌分别在九江和定南进行现场直播报道,第一时间直播传递重大新闻,发挥了广播与新闻事件同步、现场感强、感染力强的特点。

广播的特点与听众的需要,总是会在某个时候发生历史性的耦合,这种耦合来自于广播人不断地觉醒和创新。1996年1月1日,江西广播第一个新闻评论性节目《新闻广角》开播,逐渐形成了充分体现自身传播特点的评论文本体系,全方位实践广播新闻深度报道的理念。台领导、部领导对这个节目极为重视,它是江西广播新闻宣传积极履行新闻职责、有效开展舆论监督的第一个阵地,是江西广播新闻名栏目建设的第一个品牌,它的开办同样具有历史的必然。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迅速积压,社会政治沟通渠道不畅的问题较之以往更为突显,公众诉求对大众传播具有相当高的期待,党和政府也需要媒体这样一块舆论监督阵地,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进步。“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舆论监督在本质上并不是新闻媒体的监督,而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监督。”基于这种认识,《新闻广角》成为了一个理想主义支配下的节目,成为一个记者群体的精神家园,这个群体的明显特征就是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情结厚重,听众给节目组送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锦旗。当时《新闻广角》节目组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是全台最年轻、最具活力的编辑记者队伍,1998年获省直“青年文明号”,1999年获全省“青年文明号”。他们自觉担负起“广播要有自己的响亮声音”的任务,五千多期节目精彩纷呈,《商城的回报》《昌九线上的较量》《“名牌”被摘的启示》《“双汇”冷鲜肉为何受阻南昌市场》《非法医药市场,能否最终取缔》《食品展销会何以成了“大杂烩”》等等稿件有力彰显了节目“伸张正义、探询真理”的宗旨,一组组系列述评如《98抗洪启示录》《在共和国史册上》《日出井冈照千秋》等等,树立了节目的强势品牌,增强了广播的舆论影响力,并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精品之作。

2001年,江西广播频率专业化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信息交通频率、文艺音乐频率开播。2005年,健康老年频率、农村科教频率开播。2008年1月,新闻广播正式亮相,形成了一台六频率的格局,完成了以“频率专业化、管理频率化”为重点的整体改革。2005年6月,我加入了江西交通广播的团队,面对一个全新的运作格局,我再次成为了广播新闻实践的新兵。

江西交通广播节目构架是“线性加单元”,新闻资讯线与特色单元节目实行“纵向贯通,横向连接”,重要新闻、即时信息全天24小时及时直播,常态节目和非常态节目有机融合,这种框架结构为新闻的展开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既符合即时收听的习惯,又具有契约收听的吸引力,充分发挥了现代广播的特色,贴近现代人的需要,是热爱新闻的广播记者的梦想舞台。

业内对广播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作用的再认识始于2008年,而对于交通广播来说,从她诞生之日起,就一次次彰显着她独特的作用和力量。交通广播在日常宣传报道中,与各种交通事故、突发事件打交道,服务理念、新闻眼光和人文胸怀,成为她责任的诠释,在一次次重大突发事件中,交通广播勇做抗灾保畅通的新闻先锋。2005年11月26日,九江突发地震,江西交通广播的应急反应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九江发生5.7级地震,震区主干道交通安全畅通》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是媒体创新应急报道机制结出的硕果,不仅有效进行灾情报道和交通疏导,并以专业传播营造了主流引导,积极主动发挥了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的重要作用。在2008年的抗震救灾行动中,江西交通广播《支援灾区、共建家园》特别节目成为江西省唯一获国家广电总局表彰的广播作品。在2008年南方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中,江西交通广播连续二十三天播出特别节目《冰雪路上,温暖同行》,成为了全省抗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挥平台、全省救灾紧急措施的重要信息发布平台、全省交通信息的重要“集散中心”和鼓舞抗灾救灾士气的重要舞台,被江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西抗灾救灾先进集体”称号。当还有人执着于“新闻”和“宣传”的区别、“新闻”和“信息”的区别时,江西交通广播牢牢把握新闻规律和广播规律,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强调集合性、相关性、层次性、适应性、整体性和目的性,以开放的格局观照整体,创新了广播的主流传播。有关领导和专家评价说,江西交通广播改变了人们对广播的认识。

在一次新闻专业考试中,有这样一道题:“新闻报道中失去了第一时间怎么办?”当今时代,信息传输技术日新月异,新闻传播的传受主体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尤其作为广播来说,必须抢占第一时间的制高点。我们以“第一时间和更大空间”为追求,打破了能打破的障碍,建立了能建立的网络,积极履行新闻职责。江西交通广播打造了全省第一个媒体交通信息采集网络、第一支路况信息员队伍、第一家路况信息对讲系统、第一条全天24小时交通服务热线,这诸多的“第一”不仅实现了专业服务,而且也实现了新闻传播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江西交通广播还和全国75家交通广播及相关会员单位一起共同打造了全国交通广播网,在抗震救灾、抗冰救灾等突发事件中,在春运报道、黄金周报道等常规性报道中实现了信息共享,实施了多次跨区域的联合直播报道。在时间和空间快速变换的现代大交通格局中,在现代交通信息大平台尚未完全建立的今天,交通广播首发新声,实现了信息的地域性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有机组合,造就了广播的无限精彩。在这个广播加交通的舞台上,时间和空间一次次印证它们永恒的魅力。

有一次,南昌市交管局指挥中心一名负责人问我:“你们的路况信息怎么办得这么好?哪儿来的这么多信息?”我回答说:“我们广播界有句老话:人民广播人民办,人民广播为人民。我们依靠人民群众办广播。”这种回答听起来老得掉牙,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江西交通广播坚守“服务听众、服务社会、服务交通”的理念,诸多的优秀新闻作品都是在与听众的良好互动中完成的,在满足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的同时,他们的表达和参与,成为我们作品丰富的素材和思想源泉。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发自于心。江西广播从最初的报纸文本到今天走上符合广播规律的道路,既是伟大时代的驱动,也是来源于广播人自我意识的一次次觉醒。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又在提速,经济社会的每一次巨大变革都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驱动。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永远都是新兵,我感谢这个时代。

(作者单位:江西人民广播电台)

猜你喜欢
江西广播交通
江西银行
繁忙的交通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我爱江西奶奶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小小交通劝导员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
江西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