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倒退,《财经》主编胡舒立认为,其原因当可溯及中铝对澳英矿企力拓收购的失利,以及由此触发的连锁反应。
她认为这出人意料,因为中澳两国之间几乎有着一切修好的理由,几乎没有任何理由交恶。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铁矿石供应国,中国是铁矿石最大需求国。在这类投资巨大、周期漫长的资源产品产业链中,上下游在保持供需关系稳定上有强大的共同利益。这比任何口头上的政策宣示都更有力地要求双方建立良好、稳定和长期的合作关系。且两国间无重大战略利益冲突,在许多国际重大议题上,观点类似,立场接近。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非常重视对华关系,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止中澳时时面临掉进“资源陷阱”的危险。作者认为,能源与资源往往是一国命脉所系,自工业化以来,便在世界地缘政治中扮演关键角色。各国之间在能源与资源议题上的零和游戏观依然根深蒂固。一涉及这类所谓战略性资产,各国之间就难以建立信任。因此中澳要建立长期互信,决策者必须拿出勇气,打破观念窠臼。
文章说,澳大利亚政府应正视铁矿石问题的政治内涵,放弃假装这是一个商业问题而保持距离的“鸵鸟政策”,理解中国对必和必拓收购力拓的担忧,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主动和创造性地寻找新机制,将澳大利亚矿业整合的商业冲动与中国对上游资源进一步集中的担忧,集合在新的讨论平台上,促成妥协。而中国要避免陷入“阴谋论”的猜测,不能过度夸大上游资源集中的威胁,以此来否认铁矿石价格主要决定于供求关系,价格上涨主要系国内钢厂需求强劲所致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