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分类号:F426.8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突出表现是特色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对于一个区域来说,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动因既有政府因素,也有企业因素。本文认为,应通过强化区域文化认知、建立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加强培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文化消费等措施,强化动力,合理推进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
关键词:特色文化产业集聚 文化产业园区 文化竞争力
近些年来,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比较快,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区域特色文化优势得到了较好发挥。区域特色文化产业是指在一个区域内外影响较大、与其它区域相比具有独特或比较优势的文化产业。认识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现状,分析集聚的动因,并采取积极措施强化这些动因,将有利于促进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合理推进,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在发挥特色文化优势中更好发展。
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现状
所谓产业集聚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它的主体包括数量众多的、相互竞争的生产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还包括上游的原材料、零部件、机器设备等专业化投入的供应商,下游的批发、零售、代理、进出口等流通企业,人才、金融等专业化服务和专用的基础设施的供应者,生产互补产品的厂家,以及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技术支持的其他机构,如大学、职业培训机构、标准制定机构、智囊团、专业媒体和贸易联盟等。
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既具有一般的行业属性,又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由中宣部牵头的“文化产业统计研究课题组”界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提供文化产品(如图书,音像制品等),文化传播服务(如广播电视,文艺表演,博物馆等)和文化休闲娱乐(如游览景区服务,室内娱乐活动,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等)的活动,它构成文化产业的主体。同时,还包括与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有直接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相关文化产品(如工艺品等)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它构成文化产业的补充”。本文所论述的区域特色文化产业是指在一个区域内外影响较大、与其它区域相比具有独特或比较优势的文化产业,其特点是价值大、发展潜力大、难于复制、不可替代。有些文化产业虽然也具有地方特色,但作为产业开发价值不大,发展前途较小,可以作为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不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近些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已经有了较快推进,突出表现是特色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目前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表现出了如下特点:一是特色鲜明、个性突出。园区能否体现独特的文化个性、文化风格和文化品味,关键看其能否体现区域文化特色。因此,文化资源禀赋是建立文化产业园区首先考虑的因素。从目前在国内出现的一些文化产业园区看,如辽河文化产业园、北京的琉璃厂文化产业园区、北京的798艺术园区、聊城古城文化产业园区、深圳大芬油画村等等,都是以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为主体的,并且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对当地经济社会的积极影响已日益凸现。二是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大多还处于蓝图阶段,这也就决定了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区内各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强度、紧密联系的程度还不够”,“由于文化产业园区在我国的出现是最近几年的事,具体如何操作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仍处于边摸索边实践的阶段”。三是政府重视。从园区的运做模式来看,已逐渐由民间自行筹备、内部联系较为松散的状态转向政府参与投资、并由一定的协会组织来对园区进行管理。文化产业园区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已经被政府所认可,并引起重视,许多地方政府也把发展文化产业园区纳入到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之中。
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动因
(一)区域竞争推动力
区域文化竞争力是衡量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对区域经济竞争是不可或缺的深层力量。文化竞争首先是文化产业竞争,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区域文化产业集聚是优化产业结构战略举措和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新的增长点。依靠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特色文化产业集聚,能激活、放大区域特色文化的影响因子,从而形成文化传播和认同的重要经济支撑。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增强,能够充分发挥品牌文化的巨大作用,不仅使特色文化产业自身得到发展,而且通过品牌文化的市场力、忠诚力、辐射力、创新力等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区域竞争力。可见,区域竞争需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而特色文化产业集聚能够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实力、影响力的增强,所以,区域竞争是推动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重要动力。
(二)文化传承责任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越是文化积淀深厚,这个责任就越重大。要传承特色文化,一方面要保护,另一方面对特色文化资源要进行合理开发利用,通过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形成强大的文化产业,这样,可以为特色文化发展奠定敦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发展载体。而特色文化产业的强盛,需要走产业集聚的道路。因此,地方政府在保护、传承和弘扬特色文化责任意识的驱使下,将积极支持和引导特色文化产业在空间上逐步走向集聚。
(三)共生优势吸引力
特色文化产业在空间上集聚能够共享交通、网络、水、电、通讯等各种公用设施,能够降低区内企业信息、人力资本的搜寻和培养、企业之间运输的成本等。除此之外,产业集聚也能够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创新理论认为,产业集聚作为一个社会性系统,是多种要素、多种主体、多种联系协同形成的一个集合体。它能有效地促进区域各种要素的结合,培育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产业环境。同时,产业集聚的特点决定了其比较优势在于能促进持续的创新活动,这是因为:产业集聚环境有利于知识的积累与学习的加强;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与扩散;产业集聚区内完善的中小企业服务系统,可以发挥服务中心、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的整体功能。以上这些共生优势能够形成一种强大的吸引力,拉动布局分散的文化企業,在成本最低、收益最高原则的指导下,产生了在空间上的集聚动力和愿望,趋向集中,形成产业集群。
(四)政府政策激励力
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形象树立、区域特色品牌打造等方面考虑,地方政府应该对特色优势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力扶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是特色文化产业积聚的加速器。自发的文化产业集聚是缓慢的,特别是文化产业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质,在一些领域投资大、见效慢,如果没有足够的激励措施,民间资本是不会进入的,所以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与集聚更需要政府的引导与扶持。由于政府政策导向和激励作用,会产生一种力量,刺激和引导特色文化产业快速向特定地区集聚。
(五)自身发展内需力
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是文化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基本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金等都有一个很强的流动趋势,都会从低效益的地区或部门向高效益的地区或部门流动,力求重新组合,改善资源配置,以发挥出更大的生产效率,争取更大的利润。企业自身成长的强烈愿望促使企业寻求适合自身成长的最肥沃的土壤,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分散,对企业发展形成许多制约,而在空间上走向集中,形成产业集群,能获得自身发展的更大优势,实现企业发展的需要与愿望。对任何企业而言,追求自身的发展是内在的永恒不变的运行动力,文化企业同样如此,“一方面,通过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以及群体协同效应,将可以获得诸多经济方面的竞争优势,如生产成本优势、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别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支撑机构和企业间的相互作用,将形成一个区域创新系统,提升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魏守华、石碧华,2002)。因此,为了追求自身发展,区域特色文化将趋向于向产业集聚方向发展。
(六)市场拉动力
特色文化产业之所以会向一定的空间位置集中,一个重要的动力是市场需求的拉动。一般而言,文化产业集聚区是集生产、交易、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地区,有些文化企业本身的生产和顾客消费是无法分离的,如地方曲艺表演等,因此,如果文化产业集聚区形成了庞大的、有活力的交易、消费市场,那么将形成一种引力,诱使文化产业进一步走向集聚。
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动因及培育措施
(一)借鉴发展经验,提高文化竞争力意识
文化竞争力已成为衡量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必须增强对文化软实力在区域竞争中重要性的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文化及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政府的文化竞争意识,真正理解区域竞争离不开文化竞争的含义,切实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深刻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学习中加深理解,提高认识,深刻领会文化竞争的重要性。考察、学习其它地区发展经验,感知文化竞争力在区域发展中的巨大魅力。通过学习,加强思考,比较研究,能够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发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寻找到文化产业发展的切入点,提高发展文化产业的自觉性。
(二)强化区域文化认知,增强文化发展责任感
文化发展是政府的责任、是区域内所有人的责任。因为文化特别是特色文化是一个地区在历史中长期沉积而成的,是一个地区的文脉延续,是一个地区的个性体现。文化发展就是延续文脉,就是张扬个性,就是展示形象,所以,政府及区域内所有人都应该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
一方面,要强化文化认同,通过文化认同增强人们责任感。文化认同就是指对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确认,它是指民族、国家、区域范围内成员对其文化的理解、接受和实践的文化心态,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它体现着区域成员的共同利益,并在心理上、情感上形成对区域共同体的归宿感、依赖感,由此而焕发出牢固的内聚力。个人对社会的认同,主要体现在个人的社会化,即对社会所创造和拥有的文化的学习与接受。人们之间在文化上的认同,主要表现为双方相同的文化背景、文化氛围,或对对方文化的承认与接受。不同地域存在着文化的差别,在每个区域内都有自己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的内在吸引力来自于对于区域文化的接受与欣赏。“文化产业竞争的背后是区域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区域向心力、凝聚力的支撑点”。
另一方面,进行文化危机意识教育。有些特色文化在发展中,由于没有给予其应有重视而正在衰减,如果不對其保护、研究和开发,将会造成历史的遗憾。通过文化危机意识教育,唤醒人们的觉悟,明确认识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同时,开展和重视特色文化研究,积极扶持特色文化发展。特色文化发展,政府应当承担指导、规划、支持责任,文化研究具有一定公益性,政府应当担负起特色文化研究的组织和管理责任。有了责任意识,就会有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强烈压力和动力。
(三)建立特色文化产业园区,突出共生优势
“文化产业园区是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一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的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显示,发展城市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是设立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因此,建立文化产业园区是发展区域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建立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应当以文化资源禀赋深厚的地方为依托,积极开发相关文化产品,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拉动相结合,两者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刺激,政府的推动和市场的拉动构成了两股力量,促使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最大限度地发挥共生优势。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集聚环境
政府政策支持能够创造良好的特色文化产业积聚环境,增强文化产业集聚的吸引力。所以,政府应当创造和提供特色文化企业积聚的环境,如提供良好的水、电、路、网等配套设施,在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管理、烘托发展特色文化的氛围等,吸引特色文化企业在一定空间地域内积聚和扎堆。同时,也要针对产业积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恶性竞争的加剧等,加强管理,克服这些负面影响,将会进一步优化集聚环境,有利于产业积聚发挥更大的积极效果。只有在完善的政策法规的正确引导,才能确保特色文化产业集聚产生更大的向心力,并使之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五)加强培训,提升文化企业发展能力
进行培训是提升文化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企业发展能力的提升,能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扩大集聚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首先,进行发展理念培训,用新的经营管理思想武装企业管理者及其员工,以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推动企业的改革与创新。其次,进行专业技能的指导与训练,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将相关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相关文化企业提供专业知识援助。第三,政府或行业协会搭建培训和交流的平台,使区域内培训与对外交流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
(六)引导文化消费,培育市场需求
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既是文化产品的创新、生产中心,也应该是文化产品集散、消费中心。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介,强化特色,突显优势,刺激、引导需求,使区域内外的人们对特色文化产品的需求形成一种偏好和向往,从而使人们对特色文化消费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行为。并且使集聚区品牌成为区域文化代表,就有利于增加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梁军.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5(2)
2.张长立.产业集聚理论探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4(12)
3.姜长宝.文化认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强化策略[J].商业时代,2008(23)
4.魏后凯主编.现代区域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