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苏卷现代文阅读必考题试题分析

2009-09-10 04:43柴亚娟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都江堰现代文全文

柴亚娟

2009年江苏卷的现代文文本类阅读选择了张笑天的散文《上善若水》,文章并不深奥,但学生的回答失误较多,所以得分率不高。笔者就高三学生答题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一下学生的几点失误,并提出个人的一点答题建议。

【考题展示】1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考点落实】分析综合,能力要求C。其中第一小点为,“分析作品结构”,也就是要求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不过应当注意的是,此题考查的重点在于文章结构安排对内容所起的作用。

【学生错误】①用了设问、排比的修辞,增强了文章的气势。②结构上,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④后文一一解答此三个问题,作为全文线索。

【病因分析】审题不清,答题不到位。题目强调的是对“文章内容”的作用,而学生①的答案局限于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②③的答案是从对“结构”的作用入手,答题时自然偏离了要求。④的答题思路基本符合要求,但遣词用语时最后却落到了“线索”上,导致与参考答案失之交臂,留下了极大的遗憾。

【答题指津】这道题目基本沿袭了08年江苏卷现代文阅读《侯银匠》第一题的出题思路,考察的是文章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不同的是《侯银匠》要求从“对全文情节的作用”入手,突出的是结构的作用,而本题要求“对内容”的作用,即文章的结构安排对内容及主题表达起到的作用。因此,学生一定要仔细审题,了解出卷者的思维要求,同时,答题时应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向,尽量往出题者要求方面靠拢,以提高得分率。

【考题展示】1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示例】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考点落实】分析综合,能力要求C。这道题尽管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但答题要求拓展到了选考要求中,既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要求,又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要求,还有归纳内容要点的要求。

【学生错误】主要错误在于缺少提炼。大部分同学能答到三个点,有一部分甚至四个点都能答出,但基本不出现“理念正确”“方法科学”“功效长久”等概括性字眼。

【病因分析】第一可能是题目中缺少暗示性的要求,只说“理由”,没出现“概括”两字。二是学生定向思维,认为概括题往往出现在选考题中。三是学生没养成概括的习惯,对这类题型不够熟悉。

【答题指津】近几年,江苏卷对“概括”能力的要求情有独钟,07年的现代文阅读、08年的诗歌鉴赏、今年的语言运用及现代文阅读中都出现了概括要求。因此,学生在平时要多作训练,提高概括能力。其次,在文本阅读中,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全文思路,从宏观上把握文本内容,针对问题分层次概括文章要点,并在关键句的基础上进行提炼。

【考题展示】1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答案示例】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考点落实】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等级C。

【学生错误】主要是没能从宏观上把握,而是局限于某一章节进行赏析。例如“用对比手法,写出了现在生态的恶劣”“排比,使文章有气势”“引用诗句”“拟人手法”。其次是把握不准。如“以水喻人,赞美官员的高尚品质”“侧面烘托,写都江堰给人带来的种种好处,烘托人的伟大”。“以小见大,由都江堰的生态引申出对社会的厌恶。”

【病因分析】概念不清,答题技巧把握不准。

【答题指津】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卷看来,考察表现手法常常采用两种提问方式,一是针对某一小节,要求就某一段落分析表现特色,如今年全国卷现代文阅读《彩色的荒漠》中的17题: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另一是针对全文,要求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如本道题目。对于就某一段落进行的提问,学生答题时首先要考虑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接着可以考虑描写的角度,如远近、高低、动静、视听嗅、形声色;还可以考虑音韵,像叠音字的运用等;还可以考虑句式特点等。而对于整篇文章的提问,学生必须对艺术特色的范围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回答。艺术特色,其实也称“表现手法”,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具体可以分为:1.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述、议论、抒情、说明五种。2.结构形式,如开门见山、设置悬念、过度铺垫、首尾呼应、卒章显志、层层深入、设置线索、详略得当等。3.写作技巧,包括衬托、对比、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4.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当然,也包括修辞手法,但必须是全文运用的。在了解概念的前提下,学生还必须扣紧文本,理清全文结构,仔细辨别文章段落之间的关联,明确作者写作的内容和意图,从而判断作者所用的的艺术手法。

【考题展示】1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答案示例】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考点落实】探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要求F。

【学生错误】答题方向不对。学生答案大部分是这样的:“造福百姓是一种善”“修建过程不危及生态是一种善”“永远干净,生机盎然,滋养天府之国的子民是一种善”“从不与万物论短长是一种善”“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善”……

【病因分析】题目本身的要求指向不是十分明了,因此学生没能准确领悟出题者的要求,再加上学生对这类题目的答题方式不是十分清楚,以致答题思路偏向了。

【答题指津】这道题考查作品的丰富意蕴,也可以理解为探究语句的含义。纵观近几年高考有关语句含义的考察,可以归纳为三种情况: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3、理解“标题”的含义。本题属于第三种。这类题目在前几年也常常出现。如08年高考辽宁卷现代文阅读《雨韵》的最后一题: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答案为①雨韵是人生四季的旋律。②雨韵是增强生命记忆的媒介。③雨韵是大自然美丽的乐章。从答案中可以看出,回答这一问题,只需概括文章段落大意。我们知道,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或暗示,因此答题时必须着眼全文,分清文章的层次,必要时概括文章段意即可得出答案。像本道题目,全文的思路就是由赞美都江堰,继而赞美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人,从而表明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的意图,了解了这一答题方式和答题思路,答案自然就不至于偏向了。

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要求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考生一定要了解考试说明,了解出卷者的意图,这样才能得高分。

猜你喜欢
都江堰现代文全文
彩铅画《锦鲤》
国画《李冰垂钓图》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BONBONLAND—2017都江堰·西部音乐节将于国庆黄金周举行
青年再造
发现“西方中医”
反腐
来信
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