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方向,找准着力点,蓄势待发

2009-09-10 04:43袁宗强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考试题句式高三

袁宗强

温馨提示:开学了,新一届高三学生的首件大事是什么?做高考试卷!本刊这一期语文板块专编“2009年江苏语文高考卷试题详解”,希望对同学们有用!

2009年高考语文科目考试,我校均分位列大市第一,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方向清晰,着力点准,做到了有的放矢。现在,高考对于2009届考生来说已经画上了句号,而对于新一届高三同学来说则是大幕微启。这里试图通过对2009年和2008年高考试题的对比,分析动态,使新一届高三同学即将开始的紧张复习目标更为明确,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2009年较2008年可以说是“扣纲更紧,稳中有变,设点合理,难易适中”。变化较为明显的地方是,取消了第一大项的成语题和选做题中的一道选择题,其赋分分摊在文言翻译题(增1分)、古诗词鉴赏题(增2分)和现代文阅读必考题(增3分)上;古诗词鉴赏题由去年的两道小题变为今年的三道小题,附加题中的材料分析鉴赏题由去年的两道题变为今年的三道题。下面试图从隐性的变化上寻踪觅迹,找出可做方向性指导的信息加以分析:

一、扣纲更紧,稳中有变。

对修辞(表达应用)的考查,2008年的第5题要求考生使用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述理由,考查的是考生对句式的掌握情况;2009年的第4题要求考生运用排比手法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考查的是考生对常见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古诗词鉴赏题中对修辞手法的考查,2008年考查对比喻的判断,2009年考查对借代的判断。

名句名篇默写,课外名句选取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诗句,让很多考生心存遗憾。虽在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学生过去过多关注的都是古诗文的背诵,这里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文学类文本阅读,2008年选取的材料是小说,2009年选取的材料是人生感悟类的散文,第11题“分析作品结构”,体会作者的构思艺术,第13题“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艺术,都属于“分析综合”;第12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挖掘语言表达的内蕴,属于“鉴赏评价”;第14题“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整体把握作品的精神,属于“探究”。

文言翻译,除了考查文言实词词义、虚词用法的理解,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之外,2008年主要考查了句式,2009年不光有对句式的考查,还增加了对“古今异义”(妻子:妻子儿女)和“词类活用”(踪迹:寻踪觅迹)的考查。

作文题今年一出现就颇受争议,有人认为此题对农村尤其是对偏远乡村的考生不利,而城市的考生便于发挥优势。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时尚”并非固定,人们因时间、区域、认识等的不同,对时尚的认同也会有所不同。或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时尚”。较之2008年的“好奇心”应该更容易入手,更易于握住时代脉搏,说心里话,该试题新鲜,大胆,真实。如果还要说有变化,应该是从中透出这样一点信息:今天的学生在积累知识、注重思辨的同时万不可忽略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要把书读活,从古旧的生搬硬套中走出来,不光知道“时尚”这个词,还要有对具体表征的认识和体味。这是一种导向,在强调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今天,应该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值得关注和深思。

二、设点合理,难易适中。

字音题,2009年比2008年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变化,事实上设点更为合理,2008年“蠕动/耳濡目染”出现在第二列,“剥削/生吞活剥”“勘察/堪称一绝”都出现在第三列,2009年“搪塞/敷衍塞责”“喷薄/厚古薄今”“臧否/否极泰来”分别出现在第三、第二、第一列中,这样做实际上是降低了难度,考生入手更顺畅。

古诗词鉴赏题,2009年在分值增加的前提下,题量也随之增加,考查就更显得全面,考查点也分布得更为合理。对内容的考查体现在信息提取(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和情感的理解(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对形式的考查体现在对诗作构思艺术的把握(这首诗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诗句领起的)和修辞手法的判断(“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虽有三道小题,却是由浅入深,难度适中。

今年的选做题,选材都很平和,难度相当。变化主要体现在论述类文本的选材和设题上,比较2008年江苏高考的第18、19题,2009年高考的第16、17题对《考纲》的要求体现得更为充分、到位,设题更为平和、清晰,学生审题、解答都比较轻松。再加上选文观点鲜明新颖,考生读之不易有疲劳感,结构层次分明,题目对应选文查找信息的范围更为明朗化,考生不必瞻前顾后,时间紧张但不致手忙脚乱,只要静下心来,先对选文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再对考试题目的关键点有正确的把握和理解,两者结合就不难找出答案。如果说2008年的第18、19题突出的是对考生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的考查,2009年的第16、17题突出的是对考生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的考查,从注重概括到注重整合,前后比较,难度有所降低,因而更容易回答。

附加题,第20、21题答案都在短文中,难度降低;材料分析鉴赏题从材料的选取和题点的设置都更像一篇微型的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难度较去年会让考生感到略有提高,实际上对于那些前面诗文鉴赏题做得好的同学来说,这样的微型阅读题解决起来应该不在话下。

综合以上变化,可以概括出以下两点感悟:一是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考试说明》,复习中只有踏准节拍,扎扎实实,按照考纲的要求,条条落实,点点到位,才能够扣紧高考的脉搏,才能做到既省力又有效;二是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对近年来高考试题的分析比较,找准高考命题的变化规律,知道高考考什么,明了自己掌握了什么,两者的切合度有多高,过去人们戏称高考是“戴着镣铐跳舞”,现在看来也确实很形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新一届高三同学来说,现在就不妨动起来,在还没有上路之前,先去研究研究路线图,找准路标和路径,不放过路途中的每一个落脚点,把应该掇取的金石玉器都收入囊中,蓄势待发,有备而战。

猜你喜欢
考试题句式高三
对一道高考试题的拓展探究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三·共鸣篇
一道高考试题的四次拓展
我把高三写成诗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