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士军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人们接受的信息不断增多。这为人们增长知识和开阔视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然而,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并不都是积极的东西。各种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鱼龙混杂,使得人们的思想状况越来越复杂,社会道德状况出现了危机,尤其给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人们在高声抱怨社会风气江河日下的同时,却不知道症结到底出在何处,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改变它。实际上,要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以至于改变社会风气的任务是非常艰巨和复杂的,它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家庭的熏陶、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影响,每一方面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到人们的道德观念,影响到人们道德素质的提高。
一、家庭的作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从积极的意义上讲,家庭应该成为一个人自由发展最早的和最好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教师和朋友。孩子往往把父母当成自己的精神依托、感情依靠和生活的模仿对象。然而,现实的情况并不令人乐观,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相反,大部分的家庭教育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误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们的普遍愿望,这本来无可厚非,问题是某些家长的教育方式违背了教育规律,目标上重智轻德,关心方式上重保护轻自立,关心的内容上重物质轻精神,学习的阶段和先后上重视入学后,轻视入学前。这些生活上片面溺爱而智力上过度要求的情况,存在着很大的普遍性。问题的核心,就是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忽视情感对孩子智力的提高和对综合能力的激发意义。
二、学校的教育
从家庭步入学校,孩子思想品德的变化主要依赖教师的言传身教。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一个好的教师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一个好的学校会成为一大批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在市场经济大潮汹涌而来的大背景下,学校也不再是一个宁静的港湾。教师群体既受到国内教育体制的制约,又受到社会市场氛围的左右,在教书育人的方方面面不可能一点偏差没有,最怕的就是偏差太大。笔者认为,最大的偏差还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到位。这一点,教师们当然也有怨言。但怨言并不能掩盖责任,抓教学不等于就可以放松思想教育。谁都知道,社会风气的败坏,现代人对于金钱的崇拜都会成为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因素。但未成年人很容易受成年人影响。因而,未成年人不容乐观的思想状况,根源不在孩子本身。因为孩子是没有分辨力的,他们需要成人的指导。
学校品德教育的一个不足就是形式主义太浓。教师们认为中考和高考主要是以考察知识为主,而学生的道德水平是一个非常“软性”的东西,在应试考试中难以体现出来。于是,真正的道德教育课要么成为摆设,要么被“主科”侵占,品德教育就被忽略了。现在,学生们不可能不受到铺天盖地的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媒体文化和书报信息的影响,而这些东西中很多是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教师就应该有所作为。当然,品德教育的形式主义的问题,根子还是整个社会,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和考试体制的弊端所造成的。
三、社会的影响
社会是一个最大的学校。在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过程,无时不渗透着道德关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大多数社会成员都处于道德关系主客体的双重地位。作为道德主体的一面,每个人都有劝导、说服、规范别人的可能性和机会。作为客体的一面,又是被劝导、被说服、被规范的对象。然而,青少年应该是道德生活中一个富有变化性的群体。良好的道德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不良的道德环境则会使他们走入误区。在学校以外,机关事业工作人员和其它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道德作风和行为举止都是对青少年施加作用的道德主体。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普遍具有急功近利的倾向。在谋取经济利益的时候,他们往往忽略了社会的效益和影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必须经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重影响,学校里的教师,家庭里的家长,机关事业单位里的官员和职员,还有社会上种种健康和不健康的事件都是影响青少年提高道德素质的因素。所以,要提高下一代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必须把学校家庭的教育,社会风气的净化和官场腐败的治理结合在一起。任何只把责任推向学校或家庭的做法都是片面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