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2009-09-08 06:32金艳英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生活数学

金艳英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高于生活。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调用、摄取已有的生活原型,激活、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让富有生活气息的知识走进数学课堂,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

一、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比如: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估算,如我们天天用电,可以估算一下自己家一个月的用电量是多少;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可以让学生估算一下自己家一天需要多少粮食、油等。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如:布置学生“估算自己家一年所用粮食、油数量”;“你家一个月用电量是多少”时,鼓励学生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普遍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二、联系实际,提供现实性的学习背景

数学即生活,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沃土,学生周围的现实世界应该成为探索的源泉。《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在学生现实世界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统计的素材,我们应当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为他们从事统计活动提供思维的材料和活动的空间。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实际统计含义,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研究与他们有关的有趣数据(年龄、身高、喜爱的音乐或电视节目、家庭人口数等),来认识平均数的概念以及不同的平均数(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性质。

生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使数学中的抽象知识变得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统计》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以“动物运动会”来呈现统计的内容与信息。在这个学生喜欢又熟悉的童话世界里,教师启发学生从童话故事出发,主动收集、整理信息与数据。如从比赛的项目来统计,有跑步和跳高,其中跑步的有8只,跳高的有5只;从比赛的动物种类来看,猴有6只,兔有2只,狗5只。这个有趣情境可以使学生逐步体验到统计结果在统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学生面对这一情境,参与统计的兴趣油然而生。

三、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对于学生这些问题我微笑不答,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由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四、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一些生活素材与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听得见、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学习起来轻松自如。所以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教学“体积与体积单位”这一内容,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体积的存在,而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体积”的概念,先让学生触摸、比较身边物体(如粉笔盒、数学课本)的形状,再让学生给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等)涂颜色、感知大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引导得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们的体积。教学“体积单位”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估算出课本和粉笔盒的大小。这些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提高了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五、体现数学价值,应用于现实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及时地为学生提供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机会,让学生在应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应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如学完“打折”一课后,我布置的作业是:学校组织学生到黄金溶洞去旅游,六年级有2个班,每班有30人。“黄金溶洞”每张票价25元,满70人可以购团体票,可以享受八折优惠。如果是你去旅游,你将采取哪种购票方式?对于这样的作业,学生乐于实践、乐于思考,能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价值,从而增强应用数学、学习数学的信心。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只有教师关注社会、关注学生生活,才能把握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观察、探究。

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把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让数学更贴近生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动力源泉。从生活实际出发,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生气,教学内容也更加丰富;学生才能体会到数学因生活而精彩。让学生在自己的“数学现实”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生活数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错在哪里